科研产出
我国近年来水稻重大病虫害可持续控制技术重要研究进展——非化学控害技术研究
《植物保护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水稻病虫害防治中长期存在控害保产与生产无公害稻米矛盾比较突出的问题,研究提出了几种效果显著的非化学控害增产技术。其中,利用水稻遗传背景、对病虫抗感水平等差异显著的水稻品种多样性种植,控制稻瘟病的效果达42.12%~76.68%,抑制白背飞虱若虫数量增长效果明显,增产糯稻或优质稻600~1050 kg/hm2,平均增收约1 500元/hm2;稻鱼共育控制稻飞虱的效果为63.77%~86.89%,对纹枯病病株抑制率70.52%,控制稻田杂草效果为89.57%,平收获鲜鱼319.5~1 177.5 kg/hm2,水稻产量比对照区增产7.05%~10.11%;稻鸭共育控制稻飞虱效果63.73%~77.18%,控制稻螟效果30.11%,控制纹枯病效果19.33%~67.03%,对稻田杂草控制效果91.96%,减少施肥30.6%、农药59.3%,减少投入1 987.05元/hm2。
蜜蜂(Apis mellifera)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cDNA的电子克隆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果蝇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cDNA序列为信息探针,对蜜蜂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克隆了蜜蜂腺苷酸转移载体基因(Am ant)的cDNA序列(GenBank登记号为AY332626),该基因全长1 251bp。经RT-PCR克隆、序列分析验证,结果表明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一致;该基因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ORF),编码蛋白为300个氨基酸,通过对人、果蝇、家蚕及烟草天蛾的腺苷酸转移载体蛋白序列比较,发现该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说明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序列,进行跨物种EST数据库的同源检索筛选、拼接,是基因克隆的一条有效途径。
关键词: 电子克隆 EST数据库 RT-PCR 腺苷酸转移载体 蜜蜂


满天星试管苗快繁技术试验
《浙江农业科学 》 2004
摘要:以满天星茎尖为外植体 ,进行了满天星试管苗快繁技术试验。结果表明 ,外植体的灭菌以 0 1%升汞溶液灭菌 8min为好 ,分化增殖培养基采用 1 2MS +BA0 3+KT0 1+NAA0 3(单位mg L ,下同 ) ,生根培养基采用 1 2MS +IAA5 0 +NAA0 1+IBA0 2。生根培养 2 0~ 30d后 ,可将试管苗移植于珍珠岩∶砻糠灰 =1∶1的基质中 ,培育 30d后摘心扦插 ,扦插苗培育 30d可出圃。并简述了采用该项技术建成年产 10万株满天星试管苗的生产工艺流程


大豆多肽脱色工艺优化研究
《食品科技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采用正交试验法,用粉末活性炭对大豆多肽进行脱色处理,比较各因素(活性炭用量、pH、温度和时间)对脱色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2%的活性炭用量、pH3、脱色温度50℃、吸附时间3h,大豆多肽脱色效果明显,肽氮的损失率为18.88%。


利用EST库资源克隆家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
《蚕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相对保守的特点 ,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以果蝇 (Drosophilamelanogaster)腺苷酸转移酶基因 (adeninenucleotidetranslocase,ant)cDNA序列作为模板 ,对家蚕 (Bombyxmori)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 ,克隆了家蚕腺苷酸转移酶基因的cDNA序列 (GenBank登录号为AY2 2 70 0 0 ) ,全长为 1936bp ,并经RT PCR克隆、序列分析验证 ,结果与电子克隆序列完全一致。该cDNA序列具有完整的开放阅读框架 (ORF ,2 0 7~ 110 9bp) ,推测编码蛋白为 30 0个氨基酸 ,通过与烟草天蛾 (Manducasexta)、蜜蜂 (Apismellifera)、绿蝇 (Luciliacuprina)、果蝇、蚊子(Anophelesgambiae)等昆虫的腺苷酸转移酶蛋白序列比较 ,发现该基因具有高度的保守性。表明根据物种间同源基因序列 ,对跨物种间EST数据库进行同源检索筛选、拼接 ,是基因克隆的一条有效途径。


基质培对草莓糖酸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
《果树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基质培对丰香和枥乙女草莓糖酸和某些生理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培草莓的果实可溶性固形物和可滴定酸含量均略有下降,但不影响固酸比。果糖、葡萄糖和蔗糖三者的比例发生了变化,其中葡萄糖稍有增加,果糖和蔗糖略有减少。酸性转化酶(AI)和中性转化酶(NI)活性在果实刚着色时变化不大,糖积累也较少;进入着色期后,AI和NI活性明显升高,糖积累亦较多。ABA含量在果实着色初期几乎为0,果实2/3着色后直线上升,这时果实正处于糖迅速积累阶段,基质培的ABA含量始终略高于土培;IAA含量在果实成熟过程中一直呈下降趋势,A鄄BA含量的迅速增加发生在IAA含量快速下降之后,基质培的IAA含量始终低于土培。


三种DNA片段在小鼠体内共整合效率的研究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与生命科学版)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小鼠为研究对象,把人的三种DNA片断-血清白蛋白基因(HSA)、DNA修复基因hFEN1和非编码大片断CIT987SK-384D8用显微注射法分批导入小鼠受精卵雄原核,移植到假孕母鼠体内,产生的65只F1代仔鼠中,经PCR和Southernblotting检测,12只仔鼠体内含有导入的DNA段,其中HSA和CIT987SK-384D8的共整合率是1.298%,与hFEN1的共整合率是0.552%,显微注射法的总整合率是3.84%,总有效率是1.92%.从而为转基因动物的研制提供了科学的探索的一种有效的途径.
关键词: HSA hFEN1 CIT987SK-384D8 转基因小鼠 共整合 共整合效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