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不同诱导剂对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和受精能力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比较不同获能诱导剂对山羊精子体外获能及受精能力的影响,优化山羊早期胚胎体外生产技术体系。山羊精子分别以不同浓度肝素I、A和EGS处理后,检查精子获能率、活力和体外存活时间,同时与体外成熟的卵母细胞受精,观察不同获能处理对精子受精能力的影响。在培养液中添加5,10,20μg/mL肝素,都能促进精子获能,其中10μg/mL组的获能率达到55.6%,存活时间为18~19 h;低于此浓度,获能率显著降低,高于此浓度,获能率升高不显著,但精子存活时间和活力明显下降。0.1,0.4,0.7μmol/L IA都能提高精子获能率,其中0.4和0.7μmol/L处理组精子获能率最高,分别为56.2%和53.6%,但两组中的精子活力和存活时间有明显差异。5%,10%和20%EGS都能提高精子活力,延长体外存活时间,但实验组的获能率最高不到20%。10%EGS获能组的受精率和卵裂率分别为27.9%和18.6%,显著低于10μg/mL肝素和0.4μmol/L IA组,后两者的受精率相似,但IA组的卵裂率明显高于肝素组(52.0%VS 40.2%,P<0.05)。10μg/mL肝素和0.4μmol/L IA都可诱导山羊精子高水平获能,并获得较好的受精能力,但IA表现出更强的促卵裂发生效应。


中熟蟠桃新品种‘瑞蟠10号’
《园艺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瑞蟠10号’是从由美国引入的蟠桃品种‘幻想(Fantasia)’自然实生后代中筛选出的中熟新品种。果实发育期112d,平均单果质量184g。果实扁平形,黄白肉,硬溶质。果肉较硬,味甜,有淡香气,离核。


有机肥在基质栽培中的应用效果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有机基质栽培技术是利用各地易得的有机肥和无机肥为肥源,代替营养液使用,不但具有传统无土栽培的优点,而且使无土栽培系统的一次性投资大幅降低、并且操作简单。在基质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不同用量有机肥对油菜-苋菜生长及养分吸收的影响。供试有机肥系发酵猪粪,肥料以底肥形式一次施入。研究结果表明,高量有机肥处理(有机肥70,90 kg/m3)显著抑制了头茬作物油菜的生长,而进入苋菜生长阶段低有机肥用量处理(10 kg/m3)生长相对较弱。随着施肥量的增加,氮、磷、钾养分平衡指数升高、利用率下降,不同有机肥用量条件下氮、磷、钾的利用率分别为9.5%~34.5%,2.5%~7.1%,24.4%~46.6%。作物生长122 d后,所有有机肥处理基质中速效氮含量均已处于极低的水平,速效磷的累积明显,同时还对高量有机肥一次底施方式用于果菜长季节栽培的可能性进行了分析。


葡萄无核新品种瑞锋无核的选育
《中国果树 》 2005 北大核心
摘要:葡萄无核新品种瑞锋无核是先锋芽变。自然条件下,果穗圆锥形,穗重200~300g;果粒近圆形,平均粒重5.57g,果皮蓝黑色,果粉厚,果肉软,汁液多,风味酸甜,略有草莓香味,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93%,无核果率98.08%。赤霉素处理后,平均穗重845g,最大穗重1065g,平均粒重14.19g,最大粒重23.00g,果皮紫红色至红紫色,果粉厚,果肉硬度中等,较脆,多汁,风味酸甜,略有草莓香味,无核果率100.0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平均为16.97%。2004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农用地膜污染现状调查及其防治对策
《农业工程学报 》 200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对我国北方典型地区的调查,初步探索了该地区土壤农膜残留量和残膜特征。研究表明,河北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的农膜土壤残留量平均分别为5.629、7.369和2.822kg.hm-2,黑龙江省典型地区温室大棚、蔬菜田和作物田残留量平均分别为4.169、3.682和2.430kg.hm-2,各采样点之间存在着较大差异,但普遍较高,均明显高于未使用农膜的对照土壤。两地区之间除作物田的土壤农膜残留量没有明显差异外,河北地区其他两类土壤中的农膜残留量水平明显高于黑龙江地区,这种差异与各地区在农事活动及农膜使用上的差异具有一定的相关性。上述两地区土壤中残留农膜尺寸基本一致,主要集中在10~15cm之间。该文针对我国目前农膜使用情况及其污染现状,提出了相应的防治对策。
关键词: 中国北方典型地区 农膜残留 残膜形态特征 防治对策


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的SCAR标记
《园艺学报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桃品种‘京玉’和‘美味’的正反交69株F1群体为试材,利用RAPD技术扩增出了与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G/g)连锁的2 258 bp的多态性片段,经克隆、测序后,根据获得的序列重新设计了两对引物进行SCAR转化。引物对BFP94/BFP95在有毛和无毛个体中均扩增出了2 258 bp的片段,RAPD显示的多态性消失。利用引物对BFP96/BFP98成功将RAPD标记转化成了SCAR标记,并命名为SCP20-2258。该标记仅在果实有毛的个体中出现,与有毛/无毛性状的连锁距离为7.8 cM,且扩增稳定,为桃果实有毛/无毛性状育种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奠定了基础。


玉米自交系遗传关系的SSR标记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05
摘要:选用系谱明确的和系谱来源复杂的38个玉米自交系为材料,在玉米基因组上均匀选取62个SSR引物进行遗传关系分析:(ⅰ)分析SSR引物在这些自交系中的差异程度;(ⅱ)进行自交系的类群划分;(ⅲ)明确SSR标记在不同来源类型玉米自交系的类群划分和遗传关系分析上的应用价值。62对SSR引物共检测到238个等位基因变异,平均每个位点的等位基因数4.08个,平均多态性信息量(PIC)0.612,平均标记索引系数(MI)2.58,三个指标对标记多态性的分析不完全一致。UPGMA聚类分析将38个玉米自交系分为瑞德、旅大红骨、塘四平头、兰卡斯特、P1、P2和热带素湾7个类群,划群结果与系谱基本吻合,同时对系谱来源复杂的自交系进行分析,明确了它们的归属。


矮牵牛花粉生命力测定方法的研究
《种子 》 200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矮牵牛的新鲜花粉为试材,利用单因子试验比较了液体培养基中蔗糖及硼、钙、镁、钾对矮牵牛花粉萌发的影响,在此基础上进行了L25(56)的正交试验,比较了H3BO3、CaCl2及其交互作用对矮牵牛花粉萌发的影响;通过对醋酸洋红染色法、次甲基兰染色法、TTC染色法和过氧化物酶沉淀法四种方法的比较,寻找快速测定矮牵牛花粉生命力的方法。试验结果表明:H3BO3、CaCl2、H3BO3×CaCl2的交互作用对矮牵牛花粉萌发有显著影响。适宜的花粉培养液为:蔗糖150g/L+H3BO320mg/L+CaCl210mg/L;过氧化物酶沉淀法是快速测定矮牵牛花粉生命力的最适染色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