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桃果实非酸/酸性状分子标记的初步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桃品种‘京玉’、‘美味’的正反交F1代群体69株为试材,采用RAPD、AFLP技术与BSA相结合的方法筛选与桃果实非酸/酸性状连锁的分子标记。在筛选的301个RAPD引物中,只有引物S332在两基因池间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与非酸性状连锁,但重组率高达28.9%。通过128对AFLP引物组合在两基因池间的分析结果表明,18对引物组合产生多态性。单株验证结果表明,只有3对引物组合E-ACT/M-CAT、E-TA/M-CTC和E-AT/M-CTA产生的多态性片段与果实非酸/酸性状连锁,连锁距离分别为16.2、1.47和2.99 cM。利用获得的连锁标记,构建D/d基因连锁群,连锁距离最近的2个标记AFTA-CTC、AFAT-CTA分别位于D/d基因位点两侧。


菊粉在动物营养中的研究进展
《动物科学与动物医学 》 2004
摘要:菊粉属于植物中储备性多糖,存在于蔬菜水果及谷类植物中。在胃和小肠中不被消化吸收,作为一种有益的微生物底物,是一种新型的饲料添加剂,可选择性促进有益菌生长,在动物体内无残留,不产生抗药性,可以改善动物的脂肪代谢,提高矿物质的吸收,本文针对菊粉的研究进展、加工工艺、作用机理作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免耕覆盖麦秸土壤中酚酸浓度的变化及酚酸对夏玉米早期生长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和田间试验表明:麦秸的水浸提物对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有显著影响作用。小麦-玉米轮作区免耕覆盖的土壤中可以检测到4种酚酸:阿魏酸、香草酸、肉桂酸和对羟基苯甲酸,它们在土壤中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62~4.94)×10-5,(5.72~7.54)×10-5,(3.05~5.38)×10-5和(3.93~5.20)×10-5mol/L。它们在土壤中下降的速度很慢。室内检测阿魏酸、香草酸和对羟基苯甲酸抑制玉米的胚芽和胚根的生长,其抑制根伸长10%的浓度(ED10)分别是1.14,3.57和6.30mmol/L。


水杨酸等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作用的研究
《中国农业科学 》 200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水杨酸(SA)、CaCl2、KH2PO4和VA菌根4种诱导剂诱导辣椒抗疫病的作用试验结果表明,4种诱导剂中,只有SA能显著提高辣椒的抗疫病性,其它3种诱导剂对辣椒的抗性无明显影响。SA处理的最佳浓度范围为0.15~0.3g·L-1,SA处理后1~5d接种辣椒疫霉菌,辣椒植株开始表达出较高的诱导抗性,这种抗病作用可持续20d以上。低浓度的SA(<0.3g·L-1)对疫霉菌没有直接的抑菌作用,说明辣椒苗产生的抗性主要是诱导抗性。
农业科技推广现状及其创新服务对策
《农业网络信息 》 2004
摘要:作为教育和服务农民的活动 ,农业科技推广的好坏 ,直接或间接影响着农业信息的传播与交流。本文通过阐述农技推广及其信息化概念 ,在分析农技推广的现状与目前存在问题的基础上 ,提出利用信息技术等手段 ,创新农业科技推广的服务体系。


十字花科枯萎病的识别与防治
《中国蔬菜 》 2004 北大核心
摘要:十字花科枯萎病是一种重要的蔬菜病害,多年来在日本等国就有报道,由于该病较难防治,往往造成十分严重的损失。 2001年夏,北京市延庆县发现一种新病,据当地农民反映这种病传播很快,“只要在病田里转一圈,就可以将病害传开”,迫切希望能有人指导他们进行防治。2002年6月13日笔者在延庆县大榆树乡采到此病的标本,鉴定结果表明,此病即为十字花科枯萎病。 此外,据王就光先生介绍,2002年在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的校园里也发生过该病,受害作物为大叶芥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