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洋葱染色体核型的FISH分析
《园艺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挑选洋葱 (AlliumcepaL .) ( 2n =2x =16 ,CC)有丝分裂中期细胞 ,以洋葱卫星DNA序列(AC SAT DNA)为探针 ,DIG 11 dUTP为标记物 ,用荧光原位杂交 (FISH)方法观察其在染色体上的定位 ,并进行洋葱的核型分析。 6号染色体为近端部着丝点染色体 ,在其长臂末端有一个卫星DNA序列的主要位点。其余每条染色体在其长、短臂的末端都各具有一个主要位点。差异表现在各染色体上卫星DNA序列的次要位点分布不同。根据洋葱 8对染色体各自具有的独特的卫星DNA分布位点 ,可将洋葱 8对染色体全部分开。以此为基础 ,构建了洋葱卫星DNA在染色体上分布的模式图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对不同熟相冬小麦产量效应的差异及对化肥氮去向的影响
《核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裂区和正交设计的田间试验 ,研究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在不同群体密度、不同氮肥追施策略下的籽粒产量及产量构成 ,探讨了不同熟相类型小麦通过群体调节和氮肥追施实现高产的可能性。结果表明 ,群体密度和追氮方法均对不同熟相类型小麦的产量和产量构成产生显著影响 ,并且存在交互作用。黄熟型小麦获得高产的可能性较大 ,早衰大穗型小麦在适宜的栽培和气候条件下 ,也有可能获得高产。同时利用15N年示踪技术研究不同熟相下追肥方法对化肥氮去向。
京郊平原区粮田土壤水分垂直变异性的半方差表征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利用半方差分析对不同土壤质地和不同土壤肥力的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的变异做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在京郊平原粮田冬小麦、夏玉米一年两作的种植制度下,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变异的变程为50~60cm,土壤水分在垂直方向上块金值与基台值之比为1 41%~9 26%,远小于25%。说明不同土壤质地的土壤水分在各自的变程范围内存在高度的空间相关性,其中土壤质地越粘重,变程越小,空间相关性越弱;同一质地肥力越高,变程越大,空间相关性越大。


果苗栽植新技术——起垄定植、薄膜覆盖
《西北园艺 》 2003
摘要:起垄定植、薄膜覆盖是近年来北京地区果树春季定植时采用的一项新技术,由于它具有防止春旱抽条、利于夏季排涝、提高苗木根系温度、促进根系和地上部的生长、抑制杂草、减少管理用工


利用近红外透射分析仪快速测定玉米子粒品质的初步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425份玉米自交系和1125份杂交组合的子粒品质进行测定,并对粗脂肪、蛋白质、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和亲本的相关性作了探讨。结果表明,3种成分在不同材料存在显著差异,粗脂肪和蛋白质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大,粗淀粉含量变幅和变异系数都较小,自交系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24%,12 17%和71 10%,杂交组合中平均含量分别为4 86%,9 93%,72 56%。458个杂交组合子粒的3种成分含量与亲本的相关性均较低,粗脂肪的中亲优势和超亲优势均表现较大的正向,蛋白质均表现为负向优势,粗淀粉的杂交优势变异幅度较大,平均正向杂交优势较小。


塔里木河中下游退耕还林还草适宜区域界定与优化布局模式研究
《草业学报 》 2003 CSCD
摘要:新疆塔里木河中下游面临严峻的生态危机,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工程是恢复该区域受损生态系统的有效途径,符合生态规律。根据塔里木河中下游独特的自然地理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进行实地调查测定,结合遥感数据分析和数学模型研究,将土地沙漠化程度、土地盐碱化程度和皮棉单产作为指标界定适宜退耕区域。依据植物区位和景观生态学等理论,结合当地实际,提出退耕还林还草5类生态景观的优化布局模式,即沙漠前沿、绿洲外缘已毁林草开垦农田构建荒漠乔灌草生态安全防护模式;重度盐碱化低产农田构建发展当地特种经济植物和荒漠草种模式;绿洲腹地盐碱化相对较轻农田构建优质饲草料基地,发展养殖业模式;绿洲内部低产棉田构建名优特经济林模式;沿农田灌溉渠系构建农田防护林网模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