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938条记录
21世纪中国禽病防制研究展望

中国兽医杂志 2000 北大核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采用综合措施提高母猪的发情率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熊蜂采集与饲养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地区两用桃育种研究进展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摘要:本文报道了两用桃育种研究的进展情况。两用桃育种研究的目的是在保持花形完美的同时 ,改善果实的食用性。北京地区的两用桃育种始于 1976年 ,到 1997年已完成了四代基础育种研究。作者对前四代基础育种的试验结果进行了整理分析 ,并在掌握所用亲本、选系的遗传性状及花型遗传现象的基础上 ,选育出了花形娇美、果实风味浓甜、肉质较好、色泽较艳的第五代两用油花桃实用品系北 9- 9。

关键词: 两用桃 杂交 品种 品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猪白细胞抗原和生殖激素水平对产仔性能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对 2 32头经产母猪进行了SLA分型、生殖激素水平和产仔性状测定 ,其中 ,D型母猪的产仔性能显著高于其他类型 ,表明SLA分型可以成为猪繁殖性能的辅助选择遗传标记 ;在母猪泌乳阶段 ,促黄体素 (LH) 雌激素 (E2 )和孕酮 (P4 )的水平都较低 ,在配种阶段 ,雌激素分泌达到峰值 ,在怀孕 15d时 ,促黄体素和孕酮的分泌达到峰值 ;高产、中产和低产母猪在各生理阶段的激素水平差异不显著 ,难以预测产仔数的多少

关键词: SLA 激素 产仔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纤维素分解菌对不同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作用

微生物学杂志 2000

摘要:经过CMC平板、滤纸液化和摇瓶培养试验 ,发现 6株菌中 ,产黄纤维单胞菌 (CellulomonasFlav igena)和康氏木霉 (Trichodermakonigii)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能力比较强 ,对来源不同的纤维素类物质分解能力差异很大 ;真菌与细菌一起接种时 ,分解纤维素类物质的速度明显高于其中任何一个单一菌株 ,说明纤维素类物质的分解需要多种微生物的联合作用

关键词: 纤维素 纤维素分解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育成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京核5号

北京农业科学 2000

摘要:我国发现并鉴定的受显性单基因控制的核不育材料是特有的珍贵种质资源,可利用它选育新种质和新品种。京核5号就是利用太谷核不育小麦育成的新资源,然后再用常规杂交法培育的优质高产冬小麦新品种。该品种主要特点是秆矮,抗倒伏,抗条锈性强,成穗多,落黄好,千粒重高,优质高产。1998年通过北京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999年被列入北京市“126”种子工程在生产中推广。实践证明,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的研究利用,为我国小麦育种工作开辟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新途径。

关键词: 太谷显性核不育基因 育种 新品种 京核5号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小麦对硫的吸收及在体内的分布规律

华北农学报 200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池栽试验 ,研究了冬小麦的需硫规律。结果表明 :供硫充足的小麦 ,植株硫的累积呈一单峰曲线 ,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最高。而全硫含量在返青起身期有一个高峰 ,之后随着小麦的生长而逐渐降低。供硫不足时 ,小麦硫的吸收量显著降低 ,在拔节至抽穗期吸收量很低 ,而在其前后出现 2个高峰。小麦吸收到体内的硫达到一定浓度后 ,即使增加土壤硫的供给 ,植株硫的吸收过程也不会增强。如果土壤缺氮 ,即使供硫充足 ,植株也会缺硫。硫在小麦各器官的分配随生育期变化 ,供硫充足的小麦叶片的硫浓度保持最高 ,但叶片中硫的分配比例只在抽穗前最高 ,成熟过程中叶片中有部分硫运出。抽穗后茎的累积量迅速上升 ,分配比例最高

关键词: 冬小麦 器官 吸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