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5600条记录
春季不同肥水管理麦田土壤养分和水分的动态变化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小麦春季肥水管理对产量和生育影响方面的作物学研究已有不少论文报告,但是缺乏肥水措施对土壤养分、水分影响的系统观测和分析.我们试验的目的是在田间条件下研究春季肥水综合措施对土壤养分、水分变化的影响.结合小麦植株对养分吸收状况的分析,对春季肥水措施的作用进行探讨,以期为春季小麦田间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方植绥螨二新种和二新纪录(蜱螨亚纲:植绥螨科)

动物分类学报 1991 CSCD

摘要:本文记述采自中国北方滨海地区植绥螨二新种及二新纪录种。单毛盲走螨Typhlodromus,monosetus sp.nov.采自吉林长自山;凹胸盲走螨T.concavus sp.nov.采自山东省泰山。山葡萄钝绥螨Amblyseius vineaticus Wainstein及柞钝绥螨A.quaesitus Wainsteia et Begliarov均采自长白山,为中国新纪录。首次描述千山盲走螨T.qianshanensis Wu雄螨。

关键词: 婢螨亚纲 植绥螨科 盲走螨属 钝绥螨属 新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七五"玉米生产述评和"八五"生产建议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玉米是北京市第一大粮食作物.认真总结"七五"经验,研究解决存在问题;明确"八五"主攻方向和选准突破口,对更大限度发挥玉米增产作用,使北京市粮食生产不断登上新台阶,超额完成"八五"粮食生产规划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一、"七五"玉米生产取得的成就和存在问题(一)产量取得了更大幅度增长与"六五"相比,"七五"玉米产量表现有三个突出特点:1.增产幅度大.从表1看出,"七五"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大瓶螺心率与卵孵化速率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1991

摘要:水温对大瓶螺心率的影响,在7~38℃之间心率随温度上升而加快,超过40℃心率下降.致死温度的上、下限为47℃和3 ℃.卵发育的生物学零度为15.4℃,孵化的有效积温为161.3℃,孵化的最适温度范围25~30℃,温度≥34℃,孵化速度为零.

关键词: 大瓶螺 温度 心率 孵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玉米高产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的研究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近年来电子计算机在农业科研上的广泛应用.为研究多项因子对产量的影响提供了方便.为了探寻春玉米高产、稳产、高效益栽培技术的依据,我们将5项可控因子做为主要分析对象,采用五元二次正交旋转组合设计方案,利用微机高速运算及模拟功能,建立数学模型,并结合多项辅助试验的结果,以确立一套优化农艺高产栽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免疫电镜技术鉴定大蒜病毒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免疫电镜技术是利用电子显微镜在超微结构水平上研究免疫反应的一项新技术.在电镜下可以直接观察到病毒粒体外套,特异性强,阳性反应易于判断,所以目前此技术在国外已广泛应用于植物病毒的鉴定和研究.1973年Derrick提出了将抗血清包被在电子显微镜铜网支持膜上,可以将病毒粒体专化的"捕捉"在支持膜上,这是一种将免疫技术和电子显微镜技术相结合的鉴定方法.鉴于免疫电镜法具有简便、快速、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白菜黑斑病的发生与防治(上)

长江蔬菜 1991

摘要:白菜黑斑病是一种世界性的重要病害。主要由芸苔链格孢(Alternaria brassi?a?)引起,最早于1836年在甘蓝上发现。1934年开始有为害大白菜的记载。我国最早在1919年于广东省的甘蓝上发现。1937年江苏报道为害大白菜。至40年代,白菜黑斑病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播中熟玉米适宜播期的初探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随着京郊平原种植制度的第五次改革,晚播麦+中熟玉米两茬平播的栽培面积在逐年扩大.但在一个地区内要确保高产,夏平播中熟玉米应搭配多大比例?较适宜的播期和所需积温如何?是目前亟待解决的大问题.笔者在1990年采用分期播种的办法,探讨夏播中熟玉米不同播期与产量的关系,观察不同积温对产量结构的影响,提出夏播中熟玉米较适宜的播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供农业文献检索服务

北京农业科学 1991

摘要:我所1990年从美国OCLC公司引进了CRIS、AGRICOLA、AGRICULTURE LIBRARY三个大型光盘农业文献数据库.通过对上千个提问检索试验表明:上述三个数据库内容广泛,资料新颖全面,参考价值高,10~20分钟,即可检索出国外最近10年发表的资料若干条.是一种十分迅速、准确、高效、存贮信息类型多的检索工具.受到众多读者的欢迎.为使广大读者了解光盘数据库基本情况,现分别介绍如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菜花叶病毒病的研究 Ⅰ.病毒的分离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1991 CSCD

摘要:1986—1987年对黑龙江、内蒙古部分甜菜原料产区与采种区进行了初步调查,采种区甜菜花叶病毒病发病率达100%,与其邻近的原料产区有零星发病,远离采种区则没有发病的迹象。田间采集的病叶,用磨擦、蚜传接种方法均能在甜菜上再现症状。经昆诺藜(Chenopodium quinoa)分离,普通电镜及乳胶电镜负染均能看到典型的马铃薯Y组病毒的粒体。通过鉴别寄主、甜菜上的症状表现,分离物的物理特性及血清学试验,证明此分离物为甜菜花叶病毒。在提纯方面,摸索了不同方法,认为匀浆前液氮或冷冻处理,二次PEG沉淀后过Sepharose4B柱,分离病毒效果较好,还可省去超速离心步骤。以内蒙五号甜菜品种作为毒源的繁殖寄主,能使提纯病毒产量达0.6mg/100g叶片,耳静脉与多点皮下注射相结合免疫兔子,微量沉淀测定效价为1:102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