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聚半胱氨酸多肽提高甘蔗单产试验
《中国热带农业 》 2008
摘要: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的甘蔗产业得到了空前发展。通过甘蔗良种选育、合理密植、覆膜栽培、配方施肥、病虫害综合防治、增加种植面积和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等农业综合措施,总产量和单产都有了较大幅度地提高。但直到2001年,全国甘蔗平均单产仍在60t/ hm~2左右徘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椰子基因组DNA的提取及SSR反应体系的优化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以马哇、文椰78F1和海南高种为试材,利用改良的CTAB法提取的基因组DNA纯度高,完整性好。将PCR体系的主要成分设定5个梯度,根据每个成分的变化引起的PCR-SSR的效果差异,探讨了椰子SSR技术中PCR体系的主要成分对扩增结果的影响,并对引物co007的适宜退火温度进行优化。最终确定了引物co007的最适退火温度为46.4~54℃,20μlPCR反应体系的最佳条件为:Mg2+浓度为2.0~4.0mmol/L,dNTPs的浓度为0.1~0.25mmol/L,Taq聚合酶用量为1.0~2.0U,引物浓度为0.5~2.0μmol/L。利用此反应体系对部分椰子品种进行PCR扩增并电泳检测,扩增结果清晰且有较高的多态性,表明该体系适合椰子的亲缘关系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冬凤兰非共生萌发和低温离体保存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组培技术建立冬凤兰(Cymbidium dayanum)非共生萌发和低温离体保存技术,以达到快速繁殖和长期离体保存该植物的目的。[方法]以冬凤兰种子为外植体,选择不同培养基建立冬凤兰非共生萌发技术;同时利用原球茎为材料,选择低温离体保存,恢复增殖及植株再生条件,初步建立冬凤兰低温离体保存技术体系。[结果]冬凤兰种子在花宝1号,MS培养基上培养90 d萌发率98%以上;原球茎在花宝1号培养基上于5℃、黑暗中能连续保存18个月以上,成活率达90%,并能在1/2 MS、花宝1号培养基中进行恢复增殖;壮苗生根培养基为1/2 MS培养基。[结论]该研究为冬凤兰种质的离体保存和快速繁殖提供了实践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多重PCR技术快速鉴定番木瓜性别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利用鉴定番木瓜雄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1001bp)的引物和鉴定番木瓜雄性、两性性别的特异基因片段(225bp)的引物,分别以5个品种番木瓜的3种性别植株的总DNA为模板进行多重PCR扩增,结果表明:以雄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1001bp和1个225bp的扩增产物,以雌株总DNA为模板没有得到扩增产物,以两性株总DNA为模板得到1个225bp的扩增产物,根据多重PCR扩增结果,可以将番木瓜3种性别植株一次性鉴定出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提取条件对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凝集的影响
《黑龙江科技信息 》 2008
摘要:提取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对叶蛋白凝集量和叶蛋白中粗蛋白含量进行测定。结果表明:提取热研2号柱花草叶蛋白的加热时间在7~9min较为适宜,提取时溶液pH值应当控制为3~4。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应用ISSR标记分析12份臂形草种质的遗传差异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选用17条ISSR引物分析12份臂形草种质遗传差异,结果表明:臂形草种质间的多态性高,17条引物产生了286条DNA片段,其中280条具有多态性,多态性比率高达97.90%;每个引物可扩增出6~23条DNA片段,平均16.8条,种质间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为0.486~0.968,平均值为0.681;通过聚类分析可将12份臂形草种质分为两类:一类为巴拉草和湿生臂形草,其余品种则聚为另一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