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多肽在荔枝上的应用试验
《福建果树 》 2008
摘要:为探求多肽在荔枝上的应用效果,以妃子笑和南岛无核品种为试材进行了应用试验。结果表明:施用多肽对成花、坐果、产量和果实品质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与CK相比,妃子笑和南岛无核荔枝单株花穗数分别增加15.76%和20.60%,单穗雌花数分别增加40.59%和28.90%,单果重分别增加4.95%和6.49%,株产分别增加9.48%和12.10%,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分别增加7.14%和12.12%,Vc含量分别增加217.64%和202.05%,可滴定酸含量分别减少17.68%和18.18%,差异均极显著。


豇豆荚螟触角感器扫描电镜观察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采用扫描电镜技术对豇豆荚螟(Maruca testulalis Geyer)成虫触角感器进行了观察和研究。结果表明,豇豆荚螟成虫触角上有7种类型的感器,分别为毛形感器、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柱形感器、栓锥感器和锥形感器。这些感器在成虫中存在雌雄二型性,其中雌雄成虫都具有毛形感器Ⅰ型、刺形感器、耳形感器、腔锥形感器、栓锥感器、锥形感器,而毛形感器Ⅱ型和柱形感器仅分布于雄成虫。就豇豆荚螟触角与其相近种昆虫触角间的差异、两性间的差异及部分感器可能具有的功能进行了讨论。


根癌农杆菌介导的胶孢炭疽菌遗传转化体系的建立
《植物保护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本研究基于农杆菌介导的遗传转化方法,建立了芒果胶孢炭疽菌高效的遗传转化体系,获得一批炭疽菌的T-DNA插入突变体,其目的是为炭疽菌的功能基因组学研究和致病相关基因的克隆奠定基础。结果如下:通过摸索并优化了体系的各项因子,在潮霉素筛选浓度为200μg/mL,菌液浓度为OD660=0.15条件下,AS为200μmol/L,选择pH5.5的IM共培养基中转化效果最好;进一步通过对转化子的继代稳定性和PCR检测,结果发现潮霉素抗性稳定遗传和假阳性率低;通过菌落形态观察和产孢能力的测定获得3个菌落形态异常突变体,6个产孢能力下降突变体。


香蕉EST-SSRs标记的开发与应用
《遗传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NCBI搜索的2282条香蕉EST中,发掘出含有SSR的EST序列110条,共有122个SSR位点,检出率为5.3%。SSR位点可分为37种重复单元,平均长度为20bp,其中二、三核苷酸重复单元的SSR占主导地位,分别占总SSR的33.1%和47.6%。GA和GAA是二、三核苷酸中的优势重复类型,分别占二、三核苷酸重复类型的75.7%和36.0%;其他重复类型所占比例均不足10%,而四核苷酸重复类型最少,为4.0%。设计的63对EST-SSRs引物中,有41对EST-SSRs引物对巴西蕉基因组DNA能扩增出产物,占总引物数的65.1%。应用进一步筛选出的重复性好、多态性高的19对引物对49个香蕉品种(系)进行PCR扩增。每对引物扩增的多态性带数目为4~12个,平均7.58个;引物多态信息量变化范围为0.3572~0.8744,平均0.7324。在相似系数为0.63的水平可将49个品种聚为2个类群:一类为含B基因组香蕉品种;另一类为不含B基因组的香蕉品种,表明EST-SSR引物可以应用于香蕉品种资源分类的研究。
关键词: 香蕉 EST EST-SSR 遗传多样性 聚类分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