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木薯块根淀粉积累分子机制综述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摘要:该文综述了相关的淀粉合成机理以及调控木薯淀粉合成关键酶的生化特性基因调控研究进展,认为人们对木薯淀粉的生物合成机理、关键酶的生化特性与表达调控等方面有了很大的突破。


不同母质条件下海南省胶园土壤肥力特性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为胶园土壤肥力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对海南省胶园酸性火成岩、基性火成岩、酸性变质岩、沉积岩、冲积物、海积物等不同母质发育下的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进行分析,研究胶园土壤肥力指标与其母质之间的关系。[结果]胶园不同土层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含量均为在玄武岩中最高,全钾、缓效钾含量在花岗岩中最高。胶园0~2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页岩中最高,21~40、41~60 cm土壤速效氮含量在玄武岩中最高。[结论]胶园土壤有机质和氮磷钾养分含量在一些母质上对母岩特性有继承性,但生物气候及耕作与施肥等因素已经完全弱化了因母岩成分不同而造成的土壤有机质及氮磷钾养分含量的差异。


樱桃番茄及其栽培技术
《热带农业工程 》 2008
摘要:樱桃番茄为小型多汁浆果,不仅品质好,糖度和维生素C含量高于普通番茄,且富含矿质,是菜中佳肴、果中美品。樱桃番茄具有喜温、喜光、耐肥、半耐旱等生物学特性。进行适时播种、培育壮苗、搞好田间管理是其丰产增收的关键。本文概述了樱桃番茄的营养特性、食用性、生物学特性,以及相应的栽培管理技术。


精品西瓜再生栽培技术
《安徽农学通报 》 2008
摘要:精品西瓜坐果后,枝蔓生长迅速减缓并萎缩,植株根系活力加强。果实采摘后,植株的营养生长会迅速恢复,此时的西瓜根系强大,生长迅猛。进行截枝再生,再生苗长势更强、更快,结的瓜也更大。此时如加强管理,也能获得较好收成。


杧果皮萃取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化学成分分析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对杧果皮乙醇提取的乙酸乙酯萃取物进行抑菌性测定。离体抑菌活性测定结果表明,乙酸乙酯萃取物对小麦纹枯和水稻纹枯等病原菌具有很强的抑菌活性;硅胶柱层析及生物活性测定结果表明,正己烷∶乙酸乙酯∶无水甲醇为60∶40∶20(v∶v∶v)时对抑菌成分的分离效果最好;化学定性分析结果表明,对水稻纹枯病菌抑菌最强的(11~13)组段的化学成分主要为酚类、黄酮类和有机酸等物质,但具体是那一类物质起作用还需要进一步分离纯化和鉴定。


保水剂对用于高陡岩石边坡人工基质的性状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 2008 北大核心
摘要:客土基质配方对基质在陡峭岩石边坡上的抗侵蚀能力以及构成客土基质的各个组分及其相互作用对植物生长的影响的研究势在必行。本研究以解决上述工程技术使用过程中的人工基质水分问题为目的,对保水剂加入土壤后的保水、吸水特性及保水剂对土壤物理性质的影响进行系统研究。结果显示:所用保水剂的最大吸水倍率达到500倍以上,将其加入土壤后,土壤水分状况得到显著改善(p<0.05),同时,土壤对保水剂的吸水和保水特性均有显著影响。在30℃及50℃的温度胁迫下,可分别持续保水12h和8h。另外,土壤容重,比重随着保水剂添加浓度的增加而下降,而孔隙度随保水剂的增加而上升,但3个物理变量值在各处理浓度间的差异均不显著(p>0.05)。


自然凝固和乙酸凝固的天然橡胶动态性能的比较
《热带作物学报 》 2008 CSCD
摘要:用橡胶加工分析仪(RPA)和动态力学热分析仪(DMA)对同一批新鲜天然胶乳的乙酸凝固和自然凝固工艺制备的天然橡胶(NR)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弹性模量(G,)、弹性扭矩(S,)、损耗因子(tanδ)、储能模量(E,)、玻璃化转变温度(Tg)及损耗模量(E")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自然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G,及S,比乙酸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高,tanδ较乙酸凝固的生胶、混炼胶及硫化胶的小;在低温时,自然凝固NR硫化胶的E,比乙酸凝固NR硫化胶的低,Tg及E"较乙酸凝固NR硫化胶的高,但当温度大于-80℃时,自然凝固的硫化胶的E,则稍高。
关键词: 天然橡胶 自然凝固 乙酸凝固 RPA分析 DMA分析


绿僵菌几丁质酶活性及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相关性分析
《广西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用液体培养法和琼脂平板透明圈法研究了6个绿僵菌菌株的几丁质酶产酶水平与其对椰心叶甲毒力的关系。结果显示,各菌株的毒力大小顺序为JF813E>JF86CJ、F883>Ma4>JF83G>JF842;对椰心叶甲成虫的LT50值在6.3~8.0d之间;液体培养法所测酶活变化范围为5.9~38.4 IU/mL,琼脂平板法所得比值在1.37~2.43之间。表明不同绿僵菌菌株的产酶水平存在明显差异,且产几丁质酶水平的高低与其对椰心叶甲的毒力有一定的相关性;几丁质酶活性可以作为一个参考指标对绿僵菌菌种进行初步筛选,但不能完全代替毒力测定而成为菌种质量性状的检测指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