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菜蛾中肠氨肽酶基因PxAPN5的克隆、原核表达及蛋白质同源建模分析
《昆虫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克隆和表达小菜蛾Plutella xylostella氨肽酶基因,并进行基因序列分析和同源建模分析。【方法】以小菜蛾中肠c DNA为模板克隆分析氨肽酶基因序列,原核表达氨肽酶蛋白并进行酶活性测定,应用配体印迹分析氨肽酶与Cry2Ab蛋白的结合,通过蛋白质建模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结果】从小菜蛾中肠c DNA扩增出氨肽酶基因,该基因全长2 853 bp,编码950个氨基酸,预测蛋白分子量为107.3871 k Da,等电点为5.24;进化树分析显示,克隆得到的氨肽酶基因属于APN家族5,将其命名为Px APN5(Gen Bank登录号:KM034756)。Px APN5蛋白具有鳞翅目昆虫氨肽酶蛋白的保守性特征,即含有N-糖基化位点、O-糖基化位点和GPI锚定位点,具有"HEXXH"锌蛋白酶结构域和C端跨膜区域。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中原核表达Px APN5,表达产物经SDS-PAGE电泳,在110 k Da附近出现特异性条带;酶活性测试显示菌体破碎上清液具有氨肽酶活性,比活力为1 047.2 U/g。配体印迹结果显示表达的Px APN5能与Cry2Ab蛋白特异性结合。多序列比对结果表明,与其他已报道的小菜蛾氨肽酶相比,Px APN5氨基酸序列有3个保守性位点发生了突变,并通过蛋白质建模的方式表征突变位点。【结论】本研究成功克隆和表达了具有氨肽酶活性的小菜蛾氨肽酶,并发现其能与Cry2Ab蛋白特异性结合;通过蛋白质建模对氨肽酶突变位点的特征及功能进行了预测。这些结果对小菜蛾氨肽酶的功能性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 小菜蛾 氨肽酶基因 基因分析 原核表达 酶活性 配体印迹 同源建模


不同浓度氟对茶树幼苗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讨氟对茶树[Camellia sinensis(L.)O.Kuntze]叶片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采用盆栽沙培法,用不同浓度的Na F溶液处理6周,对茶树叶片的叶绿素荧光特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用600 mg L–1的氟处理,茶苗叶片的OJIP曲线O相呈小幅度上升,P相下降得非常明显,IP相显著下降,出现清晰的L点(150μs)和K点(300μs);经过氟处理的茶苗叶片I点、J点的相对可变荧光和耗散能增加;荧光参数RC/CSo、ETo/ABS、PIabs、PIcs等明显下降,而DIo/RC、DIo/CSo和DIo/ABS等参数大幅度增加;叶片氟含量与ETo/TRo、REo/ABS、PICS呈负相关,与DIo/RC呈正相关。因此,氟胁迫处理削弱了茶树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影响了光合机构的作用,同时叶片以增加自身热耗散来防止受到光抑制和光破坏。


福州菜地土壤中有机磷农药残留特征及风险评价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气相色谱-火焰光度检测器(GC-FPD),测定福州菜地土壤样品中OPs的残留量,同时采用SES推导公式推算其土壤中的环境标准值与实测值进行比较,从而评价土壤中OPs残留量对蔬菜的种植风险。研究结果表明,22种OPs中,未检出的有14种,占检测OPs种类的63.64%,不同县(市、区)菜地土壤样点中检出OPs的品种数及其检出率和残留量差异较大,辛硫磷、对硫磷和毒死蜱检出率较高,分别为30.23%、23.26%和11.63%,平均残留量为0.816、0.090、0.181 mg·kg-1,是福州菜地土壤主要污染物。研究还表明,OPs的残留量对不同蔬菜种植风险程度不同,但菜地土壤中OPs污染总体水平和风险水平均较低。


2种枇杷属植物的trnH-psbA条形码序列变异及其近缘属系统发育初步研究
《热带作物学报 》 2014 CSCD
摘要:选用枇杷野生近缘种‘栎叶枇杷’和栽培种‘早钟6号’、‘香妃’,对其叶绿体基因组trnH-psbA基因间隔区进行PCR克隆与测序,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分析其序列特征,并构建苹果亚科内19个属的系统发育树。结果表明:trnH-psbA序列长323~392 bp(GenBank登录号:KF022254、KF022255、KF022256),G+C含量30.10%~33.13%,共有1个核苷酸替换(substitution)和2个插入/缺失(indel);基于trnH-psbA DNA条形码序列的分子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苹果亚科内形成2个大的分支,枇杷属与石斑木属的亲缘关系最近(平均遗传距离为0.055)。此结果表明叶绿体基因trnH-psbA序列可有效地进行枇杷属内物种鉴别及属间分类,是枇杷属植物DNA条形码研究的标准基因之一。
关键词: 枇杷属 trnH-psbA DNA条形码 序列分析 系统进化


福建茶树种质的抗寒力鉴定
《中国农学通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解福建茶树种质资源的抗寒性,应用电导率法、冰柜法、田间自然鉴定法和综合决策排序法对具代表性的福建34份茶树种质(品系)的抗寒力进行了初步鉴定。结果表明:不同低温对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寒冻害的影响极显著,气温达-6℃且持续3 h时,茶树轻微受害,-9℃时受害率达17.6%,-12℃时67.6%的茶树种质(品系)受害;福建茶树种质(品系)对低温的忍耐性和适应性总体存在较大的差异,其中地方种质的抗寒力差异大,杂交新品系的抗寒力多数介于两亲本之间,其忍受的临界低温大都小于-9℃,同属较抗寒类型,适宜在江南、华南茶区推广种植。


PRRSV GP5抗原表位的串联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中国兽医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GP5蛋白抗原表位在诊断和基因工程疫苗中的应用,本研究选取(PRRSV)GP5蛋白已鉴定的抗原表位(aa31~37和aa192~198)进行串联后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pGEX-6p-1上,转化E.coli BL21后进行条件优化诱导表达。SDS-PAGE、Western blotting结果表明,该重组目的蛋白(约31 000)得到分泌表达,且具有良好的免疫学活性。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GP5蛋白 抗原表位 原核表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