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西灌区棉蚜综合防治技术
《植物保护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3年调查明确,棉蚜在河西走廊荒漠绿洲生态环境下的寄主植物有14科51种,棉蚜发生高峰期为7月下旬至8月中旬,棉蚜蚜量(X)与籽棉产量损失率(Y)的回归方程为Y=120854+00105X(r=0966);棉蚜的发生与地理环境、气候、灌水、作物布局关系极为密切。室内测定多异瓢虫成虫对棉蚜每日最大理论捕食量为625头,其3龄若虫捕食量为500头。棉区推广以调整作物结构、狠抓棉蚜越冬寄主的冬春防治,实行规范化栽培管理,协调运用各种防治措施,合理用药的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累计示范推广29万hm2,防治效果达90%以上,增产皮棉2220kg/hm2,增产率为170%。
关键词: 棉蚜,河西灌区,综合防治


旱塬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4~1998年度,在镇原试区进行的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研究结果表明:旱地冬小麦周年覆膜穴播栽培技术具有显著的增产效果。这项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把解决旱地冬小麦生长期缺水问题的重点放在降雨高峰期,将天然降雨蓄、盖、聚在土壤中,并与冬小麦全生育期地膜覆盖穴播有机的结合起来。同时系统的研究了主效栽培措施。


干旱高扬黄灌区盐碱地恢复治理
《干旱区研究 》 1999 CSCD
摘要:提高土地生产力为主的土地资源利用是农业高效持续发展的基础。研究立足于干旱区盐碱地恢复治理,揭示了景泰川高扬程灌区盐碱地形成的原因及相关的影响因素。依据水盐均衡和物质循环理论,运用系统科学提出建立调控浅层地下水为中心的“上控”、“中提”与“下排”相结合,坎儿井与明沟暗管相结合的水利工程系统和土壤培肥发展农林牧(草)综合性农业及建立复合农田生态系统。使盐碱弃耕地重新得到利用,获得明显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农田生态环境也得到初步改善。
关键词: 干旱高扬程灌区,景泰川,盐碱地,恢复治理


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农田集水保墒、土壤水分变化、光合生理和物质运转等方面,系统研究了旱地冬小麦周年地膜覆盖栽培的增产机理及关键技术。研究结果表明,周年地膜覆盖可有效减少冬小麦全生产年度土壤水分的蒸发损失,提高蒸腾耗水比例和光合速率,0cm~5cm土层≥0℃地积温增加10.5%,幼穗分化提前2d~3d,拔节后节间伸长速度快,播种期较露地条播推后10d,适宜播量为每穴6粒。最后还提出了该项技术应继续研究和解决的几个重要问题。


春小麦大豆间作条件下作物养分吸收积累动态的研究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采用田间小区试验和微区根系分隔试验,通过间作与相应单作养分吸收动态的比较,阐明了小麦大豆间作中养分吸收的种间竞争作用和促进作用。结果表明,小麦具有更强的养分竞争能力,在两作物共生的80多天中,间作小麦的吸氮量、吸磷量始终高于单作小麦,是其获得高产的基础。虽然间作大豆在前期养分吸收缓慢,在两作物共生期的氮磷钾吸收量均显著地低于单作大豆,但小麦收获后有明显的恢复。种间根系分隔试验结果表明,小麦大豆根系间不分隔时,小麦的吸氮量和吸磷量有明显的边行优势;用塑料膜分隔时,边行优势消失;但用尼龙网分隔时,小麦吸磷量表现出一定的边行优势,是大豆根际效应所致。
关键词: 小麦大豆间作,氮营养,磷营养,钾营养,促进作用,竞争作用


陇东旱塬土壤施肥培肥效果研究
《土壤通报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旱塬覆盖黑垆土上5年定位试验结果表明,单施有机肥能增加土壤有机质及全氮含量,随施用年限延长,作物产量呈上升趋势;单施氮肥易造成土壤磷失调,单施磷则造成氮失调;氮磷肥配施增产效果显著,有较好的培肥作用;有机肥与氮磷肥配合施用兼有提高产量和培肥土壤的作用,因此它是陇东旱塬土壤培肥的主要途径。


中早熟苹果品种摩里士引种试验及示范推广
《中国果树 》 1999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82年引入美国中早熟苹果良种摩里士(Mol-liesDelicious)。经在半湿润温暖区、半干旱温和区、干旱荒漠温和区和半干旱冷凉区多点引种试验,均表现良好。1998年3月通过甘肃省科委主持的鉴定验收。该品种树势强健。结果后树姿开张。萌芽率高,...


辣椒疫病流行类型及流行因素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 1999 CSCD
摘要:通过多年调查,明确了辣椒疫病田间流行类型有暴发和蔓延2 种形式。暴发是辣椒在短期内大面积枯死的过程,除根系变褐腐烂出现青枯外,再无其它明显症状,其田间流行的条件为旬平均气温在20 ℃左右,突遇大雨,灌水不当或旬平均降雨量在40 mm 以上,暴发程度与温度正相关;蔓延是病原菌重复侵染所致,具有明显的发病中心,发病部位主要集中在茎秆或枝叉处,形成黑褐色条斑,其田间流行条件是辣椒封垄郁闭,旬平均气温在22 ℃以上,大气相对湿度在80% 以上。系统观察表明,在不同栽培条件下,辣椒疫病的发生流行动态存在着一定差异,大棚椒早于露地椒,发病始期一般在5 月底6 月初,盛期在7 月下旬;露地椒在6 月中下旬发病,盛期出现在7 月下旬至8 月上旬,9 月以后病情减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