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集成实时快速检测信息的蔬菜追溯系统改进与应用
《农业工程学报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农产品检测信息是直观、可信的追溯内容,但批次不对应及信息篡改的风险使其在追溯系统中的作用不能很好发挥。该研究在分析现有系统中检测信息不能有效集成的基础上,提出了集成快速检测信息的蔬菜追溯系统改进框架,构建了以检测仪与系统连接测试、产品检测、数据监听与解析、数据入库等为核心的检测信息自动读取与解析流程,设计了蔬菜种植批次、包装追溯码和检测编号的关联规则;基于.Net框架,在已有蔬菜安全生产管理系统的基础上,通过开发检测数据获取接口,升级检测信息获取与管理功能。将改进后的系统应用于天津市153家基地,应用结果表明使用改进系统后检测数据的获取成功率为100%;企业自检值与政府抽检值的偏差小于使用系统前,其偏差绝对值为4.37;使用改进系统后虽有检测值的偏差存在,但不存在不同性质的检测结果。因此,改进后的系统在提高检测数据获取效率、降低检测数据篡改风险等方面具有一定优势。研究结果为检测信息与追溯信息深入融合、满足深入追溯需求等提供了参考。


2010—2012年中国部分地区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病学调查
《畜牧兽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鸡传染性支气管炎(IB)已经成为严重影响中国养禽业正常发展的传染性疾病,为了解中国主要养殖区域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流行情况,瑞普生物诊断研究服务中心在2010—2012年间从全国采集的3 132份发病鸡群肺和气管样本,利用RT-PCR及基因测序方法鉴定出410份IBV阳性样品,通过从时间、地域、发病特征、种群类型等方面进行了统计研究。结果发现:1)3年间IBV总检出率为13.1%,其中26.7%的IBV阳性样品为多重病原感染,以AIV-H9+IBV和NDV+IBV居多;2)白羽肉鸡的IBV检出率最高,为13.6%;3)IBV发病有较明显的季节性,从当年的11月份到次年的5月份,是IB的高发时段;4)IBV对感染鸡群造成的临床症状以肾大和呼吸道症状为主,其次是产蛋下降和腺胃炎;5)白羽肉鸡3~5周IBV检出率最高,商品蛋鸡IBV检出高峰有两个时段为3~5周及25~30周。通过本次全国范围的IBV流行病学调查,为我国有效防控传染性气管炎提供了科学依据,对制定防控鸡传染性支气管炎有效策略具有重要意义。
基于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的预测研究——以马铃薯时间序列价格为例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针对农产品价格波动的非线性特征明显、传统时间序列方法在预测农产品价格短期波动存在不足等状况,本文将混沌理论和神经网络技术应用到农产品价格短期预测研究中,充分利用相关技术优势,设计了动态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此基础上,选取2008年1月21日-2012年7月1日的中国马铃薯日度价格为研究对象,对所构建的动态混沌神经网络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进行学习、训练和测试,并用统计分析方法对模型性能进行评价与分析,最后,将所构建模型的预测结果与传统预测方法预测出的结果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结构为27-12-1,所设计的基于动态混沌神经网络的马铃薯价格时间序列预测模型在预测精度和性能上较ARMA模型均具有明显优势,这一预测模型在农产品价格时间序列短期预测研究上将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膳食摄入风险评估
《农药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条件下在草莓中的残留行为及其可能产生的膳食摄入风险,于2012—2013年在北京的日光温室进行了醚菌酯和腐霉利喷施草莓的3次田间农药残留试验,建立了一种快速、简便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检测草莓果实中农药残留量的方法,并对不同人群的膳食暴露及风险进行了评估。草莓样品经乙腈提取,PSA(乙二胺-N-丙基硅烷)净化,采用气相色谱分离,四极杆质谱检测,外标法定量。结果表明:醚菌酯和腐霉利在温室草莓中的消解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醚菌酯为c=0.804 7e-0.114t,R2=0.935 6,半衰期为6.1 d;腐霉利为c=3.283 9e-0.098t,R2=0.927 9,半衰期为7.1 d。当醚菌酯有效成分用量为97.5和195 g/hm2,腐霉利有效成分用量为375和750 g/hm2时,喷药2次和3次,施药间隔期7 d,于末次喷药后1、2、3和5 d采收草莓,其残留量分别在0.09~1.52和0.12~5.81 mg/kg之间。两种药剂的最终残留量均不超过我国规定的最大残留限量(MRL)标准。膳食暴露慢性和急性风险评估结果表明:施药后1~5 d采收的草莓中,醚菌酯和腐霉利对2~6岁、7~14岁、18~30岁和60~70岁的男、女共8类不同人群的膳食摄入风险均在可接受范围之内。


马蹄莲新品种‘京彩粉韵’
《园艺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彩色马蹄莲‘京彩粉韵’是以美国盆花品种‘紫玉’为母本,新西兰盆花切花两用品种‘Pot of Gold’为父本杂交选育的新品种。佛焰苞粉色,长8.2 cm,宽5.3 cm,具有深紫色喉斑。叶片卵形,深绿色,且无斑点。一般周长14~16 cm的种球可开花3支。具有开花早、长势好、适应性较强等优点,作为盆花和切花品质高,非常适宜于北京地区大棚或日光温室栽培。


两种赤眼蜂在米蛾卵上的过寄生及个体发育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以米蛾卵为寄主,观察了松毛虫赤眼蜂和玉米螟赤眼蜂的产卵及个体发育。结果发现,2种赤眼蜂在米蛾卵内均产入多于1粒的卵量,玉米螟赤眼蜂在单粒米蛾卵内产入的卵量显著高于松毛虫赤眼蜂的卵量。随发育,单粒卵内的蜂幼虫数量逐渐下降,至羽化前,单粒米蛾卵内蜂个体数量低于2头,但松毛虫赤眼蜂数量仍少于玉米螟赤眼蜂数量。2种蜂的发育模式相似,体积随产入后时间延长而增大,在72 h处和144 h处有明显的下降,分别和发育进入预蛹期及蛹到羽化的发育阶段相对应。羽化前的发育阶段分为卵期、幼虫期、预蛹期、蛹期,羽化1 d后赤眼蜂成虫咬破寄主卵壳钻出。幼虫孵化及化蛹前各蜕1次皮,整个幼虫阶段仅有1个龄期。


不同品种梨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及品质分析
《食品工业科技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不同品种梨果实贮藏期间抗氧化活性和品质指标的变化,以康佛伦斯、凯斯凯德、黄金、圆黄、京白和鸭梨为试材,研究了6个不同品种梨在采收时和贮藏后的总抗氧化能力、自由基清除能力、抗氧化物质含量以及品质指标。结果表明,西洋梨的抗氧化性最强,其中康佛伦斯强于凯斯凯德,日韩梨和中国梨次之。西洋梨的硬度、可溶性固形物和还原糖含量也较高。贮藏过程中,各品种梨的抗氧化活性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抗氧化物质中维生素C的变化最明显,呈显著下降趋势(p<0.05)。各品种梨中康佛伦斯的抗氧化物质含量较高,尤其是总酚含量最高,其硬度和可溶性固形物含量也较高。


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构建研究进展
《分子植物育种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构建品种标准DNA指纹库应满足三个基本要求,即标准样品、核心引物和标准程序。本文综述了近20年来国内外农作物品种DNA指纹库构建进展情况,结果显示国外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主要是在UPOV框架下开展植物品种权保护品种的建库,而中国品种标准DNA指纹库构建主要是在农业部品种管理部门的统筹下开展品种权保护品种及区试审定品种的建库。所用建库技术主要为SSR技术,少数作物如玉米、水稻、大豆等已开始采用SNP技术,玉米、水稻、小麦等作物品种建库数量均已达到3 000份以上,其中玉米建库数量已经超过2万份。进一步分析发现,不同作物分子标记开发情况、作物的物种特性、不同国家对不同作物建库需求的迫切程度、所建DNA指纹库的级别是影响不同作物DNA指纹库构建进展的四个主要因素。最后本文对农作物品种未来DNA指纹库构建工作的开展进行展望。


绿肥与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微生物及芹菜产量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讨高丹草绿肥翻压及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改良培肥的生物机制.通过大田试验研究了高丹草绿肥翻压及化肥配施对日光温室土壤养分含量、微生物活性、芹菜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高丹草绿肥与化肥配施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土壤的pH值、显著提高了土壤全氮、碱解氮和速效磷的含量;高丹草绿肥与化肥配施显著增加了芹菜产量、土壤总菌数、细菌和放线菌的数量以及细菌数量与真菌数量比值(B/F),减少了真菌的数量和比例.其中以高丹草翻压量为3.75t/hm2时,配施80%比例化肥(氮肥、磷肥和钾肥分别为24 kg/667m2、12kg/667m2、24kg/667m2)对土壤微生物数量和产量的增加、土壤养分转化和循环的改善和土壤肥力改善等综合方面效果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