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2648条记录
青海省当归茎线虫种类鉴定

西北农业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集和分离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4个当归茎线虫群体,通过形态特征和测量值比较,以贝叶斯法构建ITS-rDNA系统发育树,并用4种内切酶Dde Ⅰ、HinfⅠ、Tru9Ⅰ(Mse Ⅰ)和Sdu Ⅰ进行ITS-RFLP分析.结果表明,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当归茎线虫群体的形态特征与腐烂茎线虫(Ditylenchus destructor)基本一致,体长略小,雄虫尾长和c(体长/体宽)值略大,雌虫a(体长/尾长)值略大,其他测量值均与腐烂茎线虫模式种一致.通过rDNA-ITS序列系统发育分析,发现青海省大通县、互助县茎线虫群体与腐烂茎线虫群体聚为一支,但不能归为目前已知基因型.rDNA-ITS区段PCR-RFLP结果显示,青海省4个群体与已报道的腐烂茎线虫群体酶切结果不一致,且存在明显差异.经形态与分子生物学特征分析,将这4个线虫群体确定为腐烂茎线虫,表明该线虫已在青海省发生与分布.

关键词: 腐烂茎线虫 形态特征 系统发育 基因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节水优质春小麦新品种——陇春41号

麦类作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陇春41号是甘肃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研究所以高产品种陇春23号、陇春19号、陇辐2号、银春8号加入矮败小麦轮选群体,通过连续2年的群体自由授粉,于2006年从矮败轮选群体中选择优异可育株,再经过多年株系优选,最终选育出的抗倒性强、节水、优质的水地春小麦新品种(原代号4100)。2020年1月经甘肃省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第35次会议审定,审定编号为甘审麦20200002。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旱区马铃薯化肥减量/绿色替代模式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2022 CSCD

摘要:为了提高马铃薯施肥科学管理,构建旱区马铃薯绿色高效施肥模式,试验设置传统施肥(CK)、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FRS)、化肥减量/有机肥替代+微量元素+秸秆(GFA)模式,研究不同施肥模式对马铃薯生长、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增效潜力和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FRS模式下,马铃薯株高、经济产量、经济效益较对照小幅提升,差异不显著,增效潜力均为负值.GFA模式下,马铃薯株高、SPAD值、产量、经济效益和品质显著增加,韩湾村、三合村和葫阳村3区域产量分别较CK增产10.80%、4.34%和11.73%,经济效益提高9.47%、0.01%和12.29%,干物质含量增加10.66%、11.67%和6.00%,粗淀粉含量增高13.57%、23.17%和13.18%,维生素C含量增加5.76%、6.25%和6.64%,增效潜力为0.94、0.01和0.97.说明GFA模式能有效促进旱区马铃薯增产提质,具有一定增效潜力,是一种绿色高效的施肥管理模式,在中国旱区具有推广应用价值.

关键词: 旱区 马铃薯 化肥减量 绿色替代 施肥管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桃Pp4CL2基因的克隆及抗寒功能验证

西北植物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基于'丁家坝李光桃'抗寒转录组数据,采用RT-PCR技术克隆桃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基因(Pp4CL2),并对其进行生物信息学及转化模式植物拟南芥和烟草的抗寒分析,以解析'丁家坝李光桃'的抗寒机制.结果显示:(1)成功克隆获得桃Pp4CL2基因(登录号:LOC18792923),其cDNA序列为1635 bp,编码544个氨基酸残基,具有4CL基因家族保守结构域.(2)二级结构分析显示,Pp4CL2蛋白由4种状态的二级结构组成,其中α螺旋占30.51%、β-折叠占7.35%、不规则卷曲及延伸链分别占41.54%和20.59%.(3)顺式作用元件分析发现,Pp4CL2基因上游启动子区含有光、低温以及多种激素响应元件.(4)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桃Pp4CL2与杏(Prunus armeniaca)、欧洲甜樱桃(Prunus avium)和梅(Prunus mume)的蛋白相似性最高,分别为99.08%、97.98%和96.14%.(5)成功构建转化载体Pp4CL2-pRI101,对拟南芥和烟草进行遗传转化并通过PCR鉴定获得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6)与野生型相比,低温胁迫下转基因拟南芥和烟草的Pp4CL2基因相对表达量高,受冷害程度轻,具有更高的渗透调节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对低温具有更强的耐受性.研究表明,过表达Pp4CL2基因可增强植物对低温的耐受性,推测Pp4CL2基因在'丁家坝李光桃'响应低温胁迫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

关键词: 4-香豆酸辅酶A连接酶 基因克隆 低温 功能验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草地群落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

中国草地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对草地植被多样性及土壤特性的影响,通过调查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碌曲县、夏河县和合作市3个地区不同退化程度(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的高寒草地的植被情况,分析其物种多样性及优势种,并采集土壤样品,测定其全氮、全磷、全钾、土壤pH值、全盐、容重、孔隙度、粒径等理化性质,土壤脲酶、蔗糖酶、过氧化氢酶和碱性磷酸酶等4种酶活性,以及细菌、放线菌和真菌等微生物数量.结果表明:随着退化程度的加深,碌曲县、夏河县高寒草甸物种多样性呈降低趋势,而合作市轻、中度退化草地的多样性较高,重度退化草地最低,同时,植被的高度、盖度及草产量降低;土壤全氮、全磷、全钾、孔隙度及粉粒总体呈降低趋势,土壤pH值、全盐、容重、黏粒及砂粒呈升高趋势;土壤脲酶、蔗糖酶活性降低;土壤细菌、放线菌数量降低,真菌数量升高.

关键词: 高寒草甸 草地退化 植被多样性 土壤酶活性 土壤理化性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芩叶斑病病原菌鉴定和药剂室内毒力测定

核农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黄芩叶斑病的病原种类,筛选有效的杀菌剂,本研究从甘肃省定西市陇西县黄芩主产区采集黄芩叶斑病病叶,采用组织分离法进行病原物的分离,通过病原菌的形态特征并结合rDNA转录间隔区(rDNA-ITS)、过敏原基因(Alt a1)、质膜腺苷三磷酸基因(ATPase)和组蛋白基因(His 3)4个基因序列对病原菌进行种类鉴定,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4种杀菌剂对病原菌的抑菌作用。结果表明,引起陇西县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为茄链格孢(Alternaria 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lternaria tenuissima),其中细极链格孢为优势病原菌;室内毒力测定表明,97%咯菌腈的抑菌作用最强,对茄链格孢(A.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均有较好的抑菌作用,EC50分别为0.06和0.04 mg·L-1。本研究在国内首次报道了茄链格孢(A.solani)和细极链格孢(A.tenuissima)是引起黄芩叶斑病的病原菌,可为科学诊断该病害、研究其发生规律和田间防治提供理论基础和科学依据。

关键词: 黄芩 叶斑病 细极链格孢 茄链格孢 毒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西绿洲灌区间作绿肥及其不同利用方式对玉米产量及土壤肥力的提升效应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玉米间作不同绿肥及绿肥不同利用方式在河西绿洲灌区的生产效益.[方法]田间定位试验始于2009年,该试验为河西绿洲灌区的典型种植模式,至取样时试验已进行12年.与玉米间作的绿肥作物包括针叶豌豆、甜豌豆、草木樨,每种绿肥均采用压青与根茬还田两种方式,以玉米单作为对照(CK).测定了玉米和绿肥生物量、产量构成因素及养分吸收累积量,同时取0—20?cm土样测定基础理化性质及土壤脲酶、碱性磷酸酶、硝酸还原酶、亚硝酸还原酶活性.[结果]在2020年草木樨(压青,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压青)及甜豌豆(压青)处理均显著增加了玉米产量,与CK相比玉米产量分别提高了28.06%、16.74%、13.99%、9.86%,且以玉米间作草木樨处理间的玉米产量年际变异系数差值最小.草木樨压青处理具有明显的产量优势,与之间作的玉米株高、穗粗、穗长、穗粒数、地上部鲜重均显著高于CK.针叶豌豆压青和甜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无机氮、速效钾含量分别较CK显著增加了15.39%~22.48%、9.61%~15.92%.针叶豌豆压青模式的土壤全氮和玉米籽粒氮累积量最高,较CK分别显著增加了12.70%和76.89%.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模式有效提高了土壤酶活性,其中碱性磷酸酶活性较CK显著提升了13.46%~45.03%,甜豌豆压青处理的脲酶活性最高,较CK显著增加了19.75%.聚合增强树分析表明,土壤全氮、速效钾含量和脲酶活性对玉米产量的贡献值位列前3名,分别为41.08%、10.15%和12.24%.[结论]在河西绿洲灌区玉米绿肥间作体系下,草木樨压青或者根茬还田均可显著提高玉米产量,且压青还田的效果优于根茬还田.针叶豌豆和甜豌豆压青还田提升玉米产量的效果虽不如草木樨,但能不同程度地提高土壤酶活性及全氮和速效钾含量,培肥土壤.

关键词: 玉米;绿肥;还田方式;产量;土壤肥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尖孢镰刀菌侵染对马铃薯光合效率和叶绿素荧光参数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枯萎病对马铃薯光合特性的影响,在幼苗期接种尖孢镰刀菌Fusarium oxysporum后,统计抗病品种陇薯10号和感病品种新大坪的病情指数,并测定叶绿素含量、光合及荧光参数.结果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30 d后马铃薯表现出枯萎病症状,叶绿素含量显著降低,其中叶绿素a含量降幅最大,抗病品种陇薯10号比对照降低9.64%,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14.24%.尖孢镰刀菌侵染后马铃薯光合效率显著降低,侵染30 d后,抗病品种陇薯10号净光合速率比对照降低39.56%,感病品种新大坪比对照降低47.13%.病株的光响应曲线参数光补偿点、暗呼吸速率和表观量子效率都显著提高;而光饱和点和最大净光合速率都显著低于对照,表明尖孢镰刀菌侵染缩小了马铃薯对光能的利用有效范围.病株CO2响应曲线参数CO2饱和点、最大净光合速率和羧化效率分别显著低于对照;病株CO2补偿点和光呼吸速率反而升高,说明碳同化过程受到尖孢镰刀菌的限制.暗适应下的初始荧光、最小荧光、最大荧光、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光适应下PSII最大光化学效率及实际光化学效率、光化学猝灭系数、非光化学猝灭系数和光合电子传递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说明光合色素含量的降低导致PSII反应中心捕光能力减弱,尤其是叶绿素a含量的降低导致了光化学转化效率降低,从而使马铃薯净光合速率降低.尖孢镰刀菌侵染对马铃薯的生长发育产生了较大影响,株高、主茎数、结薯数量、经济产量和生物产量显著降低,且抗病品种陇薯10号的这些指标降低幅度小于感病品种新大坪.陇薯10号发病株光合色素含量、光合特性和农艺性状等参数降低幅度都小于新大坪.

关键词: 马铃薯 尖孢镰刀菌 叶绿素 光合效率 叶绿素荧光参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无核葡萄新品种碧玉的选育

果树学报 202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碧玉是以京秀为母本、红地球为父本杂交育成的绿色无核葡萄新品种。自然坐果平均单穗质量278.5 g,单粒质量3.7 g。果粒近圆形,果皮绿色、薄、脆,可溶性固形物含量(w,后同)20.6%,可溶性糖含量16.10%,可滴定酸含量0.52%,维生素C含量3.92 mg·100 g-1,品质优良。该品种树势中庸,易成花,采用短梢修剪。在甘肃兰州露地4月下旬萌芽,6月初开花,8月下旬果实成熟,为中熟品种。该品种具有较强的抗性和适应性,适宜甘肃大部分地区种植。

关键词: 无核葡萄 新品种 碧玉 中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自走式藜麦联合收割机设计与试验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版) 2022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提高藜麦机械化收获水平,解决普通稻麦联合收割机收获时损失大、含杂高、喂入不畅等问题,本文针对收获期藜麦植株特性,设计了一种大型自走式藜麦联合收割机。该机采用扩口式小行距链齿喂入割台、组合式纵轴流脱粒滚筒、专用编织筛凹板、双层往复式异向振动筛等装置,配合宽体过桥、脱粒滚筒无极变速调节和大脱分空间设计实现藜麦的顺畅喂入与高效脱粒分离,对关键部件进行了设计分析与仿真,并进行了田间试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当藜麦籽粒含水率为14.42%时,脱净率为96.83%、含杂率4.41%、破损率0.2%、割台损失率1.14%、夹带损失率1.73%,清选损失率1.09%、飞溅损失率0.16%、总损失率4.13%。作业期间机具运行平稳,满足藜麦机械化收获要求,可以作为藜麦联合收割机使用,本文可为藜麦联合收割机设计与试验提供运一定参考。

关键词: 农业机械 联合收割机 藜麦 割台 脱粒滚筒 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