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小麦品种资源抗病性鉴定
《作物品种资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1986~1995年,使用9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叶锈菌4个生理小种群和河北省小麦白粉病菌混合菌系,共鉴定小麦品种资源材料4978份。筛选出抗条锈病材料733份,其中免疫材料181份;抗白粉病材料575份,其中免疫至高抗材料229份;抗叶锈病材料577份,其中免疫至高抗材料365份。有些兼抗两种或三种病害
关键词: 小麦资源,抗病性鉴定,锈病,白粉病


棉麦两熟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比较研究
《棉花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对单作春棉、麦套春棉、麦套晚春棉和麦套夏棉4种不同耕作栽培途径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指出麦套晚春棉是适合冀中南温光资源的最佳耕作栽培途径;阐明了麦套晚春棉高产、早熟机理。同时对不同耕作栽培途径棉田养分平衡、棉麦共生期土壤水分消长规律进行了系统比较研究
关键词: 麦套春棉,耕作栽培,途径,麦套夏棉


河北省小麦白粉菌群毒性基因研究
《华北农学报 》 199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1993~1994年,自河北省收集154个小麦白粉菌株,接种在15个已知抗白粉病基因小麦品种及近等基因系上。结果表明,V1、V3a、V3b、V3c、V5、V6、V7、V8、V1+2+9毒性基因出现频率最高,均在96%以上;V17出现频率次之,为51.9%;V2、V4a、V2+6再次之,出现频率分别是25.3%、26.8%和9.1%;出现频率最低的是V4b,仅3.9%。在毒性基因组合中,出现频率最高的是V1+V3a+V3b+V3c+V5+V6+V7、V8+V1+2+9,达98.1%,其次是V2+V2+6、V2+V4a、V4a+V2+6、V4a+V4b、V2+V4b、V2+V4a+V4b,出现频率分别为3.1%、2.5%、1.8%、1.8%、1.2%、1.2%,再次是V4b+V2+6、V2+V4a+V4b、V2+V4a+V4b+V2+6,出现频率均为0.6%,这说明含有相应抗病基因的品种是高度抗病的,能将其相应的抗病基因重组在一起,对抗白粉病是有效的。
关键词: 小麦,白粉菌,毒性基因


优良多抗性小麦抗病种质简介
《作物品种资源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优良多抗性小麦抗病种质简介高胜国(河北省农林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河北保定071000)锈病、白粉病是小麦的两大主要病害,种植抗病品种是防治该两类病害最经济有效的措施,而抗病品种的抗性常随品种种植时间的推移、种植面积的扩大、新致病力小种迅速产生而丧失...


地表多水门管道畦灌试验研究
《灌溉排水 》 1997 北大核心
摘要:多水门管道灌溉是采用多水口管道替代水沟的一种地表灌溉方式。1993至1995年试验结果表明,多水门管道灌溉和传统水沟灌溉相比,具有节水、节能、改善灌水分布均匀度,提高灌溉质量,缩短灌溉时间和扩大作物种植面积等优点
关键词: 地表多水门管道,畦灌,灌溉均匀度


苹果矮化中间砧二重接技术研究
《中国果树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苹果矮化中间砧二重接技术研究马玉芳,刘国胜(河北省石家庄果树研究所,050061)我们进行的苹果矮化中间砧二重接,是在25cm长度矮化中间砧砧段上嫁接苹果品种接芽或接穗,再嫁接到被改造的苹果树上。此法在以往的文献中虽有报道,但对嫁接时间、方法,砧穗组...


低酚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
《棉花学报 》 1996 北大核心
摘要:低酚陆地棉体细胞培养获得再生植株的研究StudyonPlantRegenerationfromSomaticCellsofGlandlessUplandCotton棉花基因型对体细胞胚胎发生和植株再生起着决定作用,除3种间差异之外,陆地棉品种之间也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