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菜保拾零(三) 早春如何防治棚室莴苣霜霉病
《中国蔬菜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莴苣类蔬菜被霜霉病感染的时间很早,待田间发病后再用药防治则效果较差。在育苗阶段甚至播种前就采取预防措施,防效较好。早春是莴苣霜霉病常发的季节,这里想讨论一下这类蔬菜病害的防治。莴苣(Lactuca sativa L.)的种类较多。按照蒋先明(1989)的分类方法,莴苣有4个变种。在这4个变种中前3个是一类,称为叶用莴苣,包括长叶莴苣(var.longifolia L.)、皱叶莴苣(var.crispa L.)


典型人为干扰遥感识别与干扰强度评价研究进展
《地理空间信息 》 2017
摘要:以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为视角,将人地关系归纳为城镇化、工业化、农业集约化和生态化4种主要的人为干扰过程。在系统梳理城镇化、农业集约化和生态化遥感识别内涵与方法的基础上,重点介绍人为干扰强度评价方法与指标构建过程,指出当前人为干扰研究主要存在干扰类型、影响趋向、研究方法、切入角度、研究内容以及研究尺度6个方面的问题。未来研究应重点关注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突出、人地关系矛盾剧烈的生态敏感区,以及城镇化、农业集约化与生态化3种典型人为干扰,开展不同空间尺度上人为干扰强度积极与消极综合的定量评价,以期为未来人为干扰定量识别与评价以及人地关系协调发展提供支持和依据。
关键词: 人为干扰 土地利用与土地覆被变化 遥感识别 城镇化 农业集约化 生态化


设施蔬菜病虫害绿色防控系统研制与初步应用
《农业工程技术 》 2017
摘要:针对设施蔬菜生产中病虫害严重,缺乏有效智能化绿色防控装备的现状,研发团队设计了设施农业病虫害绿色防控设备——机器人化植保系统,采用高压放电法制取臭氧,基于臭氧消毒浓度与释放时间、设施温室环境温湿度的关系模型,根据应用实际需求进行动态调整,为设施蔬菜物理防控提供最佳的杀菌除虫方法,大幅降低农药使用量,有效保证农产品安全,降低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


异色瓢虫胁迫对棉铃虫生长发育及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食源异色瓢虫(Harmonia axyridis)胁迫对棉铃虫(Helicoverpa armigera)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的影响,探讨棉铃虫是否能感知并分级捕食风险、能否在生长发育和变态发育上体现出权衡效应;明确长时和短时胁迫对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异色瓢虫胁迫能否引起棉铃虫分子水平上的生理反应。【方法】通过设置7种不同食源的异色瓢虫胁迫处理(饥饿处理、虾卵处理、棉铃虫幼虫处理、棉铃虫卵处理、蚜虫处理、蚜虫对照处理、对照处理),观察记录棉铃虫在胁迫下的生长发育(幼虫历期、蛹历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和变态发育(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卷翅率)指标;设置长时(1龄幼虫至3日龄成虫)和短时(15 min至6 h)异色瓢虫胁迫处理,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 RT-PCR)技术检测棉铃虫压力蛋白基因(即热激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及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胁迫后的表达水平变化。【结果】在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的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蛹期、雌雄蛾寿命、总寿命均显著性缩短,蛹重和化蛹率显著性下降,成虫卷翅率显著性升高,而羽化失败率无显著性变化。在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下,棉铃虫幼虫历期在异色瓢虫取食蚜虫时最短,蛹历期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短,总寿命在瓢虫取食虾卵时最短,而雌雄蛾寿命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棉铃虫成虫卷翅率在瓢虫取食棉铃虫卵时最高,而蛹重、化蛹率、羽化失败率在不同食源天敌胁迫下未表现出显著性差异。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在短时胁迫下(Hsp70:30min至3 h;Hsp90:15 min、1.5 h、2 h、6 h)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在长时胁迫下(5龄幼虫、预蛹、雄蛹、雌蛾阶段)表达水平显著性上调。【结论】在面对捕食性天敌异色瓢虫长时胁迫作用下,棉铃虫各生长发育阶段均出现缩短的现象,即棉铃虫为躲避被捕食风险表现出了发育加速的现象,而快速的生长发育在一定程度上干扰了变态发育,导致蛹重和化蛹率下降,成虫卷翅率提高,符合权衡效应。棉铃虫对不同食源的天敌胁迫具有不同程度的敏感性,即棉铃虫对潜在的捕食风险可能存在一定的分级能力,但这种分级能力没有得到规律性体现。异色瓢虫胁迫能够引起棉铃虫分子层面的生理反应,导致压力蛋白基因的表达上调,其中压力蛋白基因Hsp70和Hsp90受到短时胁迫的反应较为明显,而热激同源蛋白基因Hsc70受到慢性胁迫刺激的反应更为显著。
关键词: 棉铃虫 异色瓢虫 生长发育 变态发育 压力蛋白 非消耗性胁迫


二系杂交小麦群体结构与产量构成分析
《作物杂志 》 2017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二系杂交小麦的群体结构及产量形成特征,在大田环境下,以常规小麦为对照,对142份杂交小麦组合进行了群体茎蘖动态和产量构成要素比较。结果表明,杂交小麦增产优势明显,最高增产17.3%,增产组合占全部参试组合的27.5%;杂交小麦具有突出的分蘖成穗优势,分蘖高峰主要在越冬前。促进杂交小麦冬前分蘖有利于构建合理的群体;穗数和千粒重对杂交小麦产量形成贡献明显,进一步挖掘穗粒数潜力对扩充库容、实现更大幅度的增产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杂交小麦产量水平,在组合创制方面应重点选育库容量大、恢复结实性能好的杂交组合。


玉米籽粒考种信息获取装置设计与试验
《农业机械学报 》 2017 EI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考种是制约育种效率的关键环节。玉米高通量考种过程,存在籽粒堆积和粘连现象,影响籽粒考种参数的提取。本文结合玉米高通量自动考种需求,设计了籽粒考种信息获取装置。通过分析堆积籽粒回旋运动过程的受力情况并根据试验情况确定振动平台回旋速度,实现籽粒的平铺摊种。在此基础上,针对粘连籽粒图像提出了一种先分割后融合的改进分水岭算法,该方法通过比较相邻分割区域极小值与最小分水岭的差值与设定的阈值T,进行邻域融合,对过分割区域进行合并,实现粘连籽粒的准确分割,分割完成后,统计籽粒个数,并基于Graham扫描法建立单个籽粒的最小外接矩形,获取籽粒长宽参数。在构建的玉米籽粒自动考种装置上进行动态试验,结果表明,本文所提出的方法可实现玉米粘连籽粒的准确分割,单穗玉米籽粒计数正确率不低于98.05%,籽粒平均长宽与人工测量结果的决定系数R~2在0.97以上,满足自动考种在线检测的需求。


基于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同时测定蔬菜中多种除草剂残留的方法
《中国农业科学 》 201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吸附填料不同添加量对除草剂回收率的影响,以建立蔬菜中24种除草剂残留的分散固相萃取-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检测方法。【方法】蔬菜样品加入乙腈振荡提取,将净化填料N-丙基乙二胺(PSA)(不同添加量0.05 g、0.10 g、0.20 g)加入提取液中净化。采用UPLC-MS/MS测定,对液相色谱柱、流动相条件和质谱条件(锥孔电压、碰撞能量)进行优化,电喷雾电离,多反应监测模式检测。【结果】以0.1%的甲酸水-乙腈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各化合物峰形尖锐,灵敏度高,UPLC-MS/MS上机10 min内完成了24种除草剂的检测。添加0.10 g和0.20 g PSA时,三氟羧草醚、2,4-滴、唑嘧磺草胺、噻吩磺隆、苯磺隆、氯嘧磺隆6种除草剂回收率明显降低;其余除草剂随着PSA添加量的增加回收率没有明显的变化,在75.5%—114.7%之间;吸附填料PSA添加量为0.05 g时,24种除草剂回收率为65.6%—114.7%。24种除草剂在1.0—250μg·L~(-1)质量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为0.9946—0.9998。蔬菜中24种除草剂的方法检出限在1.2—160.8μg·kg~(-1),定量限在4.0—536.0μg·kg~(-1),可以满足定量分析的要求。在空白蔬菜样品中添加50、100、200μg·kg~(-1)3个质量分数的24种除草剂的混合标准溶液,24种除草剂的回收率在66.5%—116%,相对标准偏差在2.3%—9.7%。采用建立的测定方法,对38份蔬菜样本进行检测发现,所有蔬菜样品中仅检出阿特拉津残留,检出率为57.9%,检出范围为未检出—0.84μg·kg~(-1),其余23种除草剂均未检出。【结论】该方法简便、快速、节省溶剂、灵敏度高,可用于大批量蔬菜中除草剂残留快速检测。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蔬菜 除草剂 分散固相萃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