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国红苹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周年变化规律及相关性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明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不同土层土壤中微量元素的动态变化规律,在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石家庄果树研究所苹果标本实验园内,分别采集了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0~20,20~40,40~60 cm土层的土壤样品,通过VISTA-MPX等离子光谱仪对国红苹果土壤中5种微量元素进行了含量测定,采用SPSS软件进行多元统计分析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整个生长周期内幼龄和成龄国红苹果园土壤硼元素含量均呈波动性起伏变化的动态规律,而铁、锌元素则无明显变化。典型性相关分析表明,0~20 cm土层锰元素之间、锌元素之间均呈显著正相关,20~40 cm土层锌元素之间、硼元素之间呈显著正相关,40~60 cm土层幼龄和成龄各元素之间无相关性。可为指导果园优质栽培和研究不同栽培措施对改善优化国红苹果园土壤中微量元素含量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淮海抗大豆花叶病毒(SMV)育种现状与展望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SMV株系划分、组成与分布、抗源筛选、抗病基因定位及病毒新类型等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近年来对SMV的研究进展,重点总结了黄淮海SMV株系组成和分布最新研究结果。对比历年国家或地方区域试验的SMV抗性鉴定结果,分析了黄淮海地区的抗病育种研究现状,提出了该地区今后抗病育种研究方向。
关键词: 大豆花叶病毒(SMV) 抗病育种 抗性鉴定 黄淮海地区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棉花生育动态、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旨在为冀中南棉区棉花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品种审定设置合理的品比试验提供理论依据。以衡棉4号、冀棉958和快育66为供试材料,于2012-2013年在冀中南棉区(河北深州)设置密度试验(37 500,52 500,67 500株/hm2),研究种植密度对陆地棉株高、果枝数、叶面积指数和产量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随密度的增加,株高和叶面积指数增高、果枝数减少;产量构成因子单铃重和衣分降低,不同时期单株蕾花铃数也降低。群体产量随密度增加而提高,52 500~67 500株/hm2是冀中南地区棉花适宜种植的密度范围,可作为高产栽培群体调控和区域品比试验安排的参考密度。密度对棉铃纤维品质存在一定影响,随密度的增加,棉纤维上半部平均长度呈增加的趋势,马克隆值呈降低的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双标图筛选棉花创新种质研究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 2014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试验选用不同遗传背景的棉花种质材料,按照6×5NCⅡ设计进行双列杂交,采用GGE双标图法对30个杂交组合的产量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亲本97G1、99-68、05N205、97-668(审定名称‘冀668’)和02N95一般配合力(GCA)较高,02N109和02N97的一般配合力相对最低;05-1441和97G1是区分能力和代表性最好的亲本。(2)特殊配合力(SCA)较高的组合有99-68×02N95、05N205×97-668、07-1495×02N95和05-1441×02N97。(3)99-68是父本97G1、02N97、02N95的最佳组配母本,07-1495是父本642的最佳组配母本,05-1441是父本‘鄂荆55173’的最佳组配母本,05N205是父本97-668的最佳组配母本,02N95是07-1495、99-68的最佳组配父本,97-668是05N205的最佳组配父本,02N97是05-1441的最佳组配父本。经过筛选评价,发掘出创新种质资源6个,分别是99-68、97G1、97-668、05-1441、05N205和02N95,为棉花新品种选育储备了有价值的骨干亲本。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盐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指标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探讨不同盐分胁迫对菊芋幼苗生长发育的影响,旨为苗期菊芋耐盐鉴定与筛选提供理论数据支撑。本研究为盆栽试验,以菊芋品系BY1和BY2为试材,分别采用0(CK)、0.2%、0.4%、0.6%、0.8%和1.0%的NaCl溶液浇灌以模拟不同强度的盐胁迫,分析了不同浓度NaCl对菊芋相对株高、茎粗、叶面积、倒二叶长宽、干重和鲜重等生长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盐分浓度的升高,菊芋的各指标均呈逐渐下降趋势,其中0.4%盐度胁迫对相对株高、单株叶面积、倒二叶长度、干重和鲜重的影响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0.6%高盐分胁迫对幼苗地上部干重和鲜重的影响较对地下部的影响大。0.4%盐分浓度能够明显抑制菊芋幼苗生长,可作为菊芋苗期耐盐鉴定的参考浓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 2014
摘要:小麦为高耗水作物,其生产用水占河北省农业用水的70%,占河北省总用水量的50%左右。缺水是限制河北省小麦生产的主要因素之一。为解决小麦灌溉中存在的水资源浪费严重、农田灌溉水利用率低的问题,我们进行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研究与效果试验。介绍了低成本小麦微喷灌溉技术的典型地块设计、配套设备和技术要点;并以常规畦灌为对照,在小麦生产上进行了节水、增产、增效试验,结果显示,采用该技术进行小麦生产,能够节水29.2%~41.7%、节地10.8%、节肥10.6%、省工67.4%、省电27.1%,使小麦增产11.8%,增收1 852.36元/hm2。小麦微喷灌溉在有效节省水、肥、电、地、工的基础上实现了小麦显著增产,是一项具有发展潜力的新技术。
关键词: 低成本 小麦 微喷灌溉 技术参数 节水试验 增效试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