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葡萄节水灌溉栽培技术

河北果树 2013

摘要:葡萄在山区丘陵地带迅速发展,并已成为该地区群众致富的主导产业。由于水资源日益缺乏,干旱缺水则是制约葡萄产业发展的主导因素。为了实现葡萄的优质、高效、丰产目标,一方面需要进行灌溉,另一方面要注意节水。因此,采取节水灌溉栽培技术是缓解水资源供需矛盾的有效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免耕夏玉米田杂草防治关键期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杂草防治关键期是农田杂草综合治理的关键内容。2010年和2011年通过玉米不同时期共生杂草和免除杂草的田间小区试验,对河北省石家庄市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消长动态与杂草防治关键期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田间杂草以牛筋草、马唐等禾本科杂草为主,相对多度94.93%以上。玉米播种后21 d时田间杂草密度最大,之后杂草密度开始不断降低。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0~20.41%内萌发的杂草对玉米的产量影响最大;玉米播种后相对时期19.09%~42.73%内玉米与杂草的竞争强度最高,是需要对田间杂草严格控制的时期。对玉米共生杂草或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进行拟合,玉米与杂草共生的相对时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杂草防治关键期的始期)符合改进的Logistic模型,玉米苗后免除杂草的相对时期(杂草防治关键期的终期)与玉米相对产量的关系符合Gompertz模型。当杂草对玉米产量造成可接受的产量损失率为3%时,免耕夏玉米田的杂草防治关键期开始于玉米相对时期的14.15%,结束于56.62%。

关键词: 免耕 夏玉米 杂草防治 关键期 杂草综合治理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先玉335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在黄淮海北部地区,以先玉335为试材,采用双因子裂区试验设计,其中,种植密度设60000和75 000株/hm2计2个水平,行距配置设等行距50、60、70和80 cm以及宽窄行(80+40)cm计5种模式,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对夏播玉米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密度的产量差异不显著,不同行距配置的产量差异达到了极显著水平。在60000株/hm2密度条件下,80+40 cm宽窄行种植产量(11068 kg/hm2)最高,显著高于其他行距种植,其中较第2位产量高8.58%;在75 000株/hm2密度下,60 cm等行距和(80+40)cm宽窄行种植产量较高,二者产量差异不显著。在试验的种植密度与行距配置条件下,60 000株/hm2密度、(80+40)cm宽窄行配置先玉335产量最高。

关键词: 先玉335 种植密度 行距配置 产量 产量性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葡萄毛毡病的识别

山西果树 2013

摘要:葡萄毛毡病并不是病害,而是由缺节瘿螨危害所致,其症状很像病害,所以应仔细甄别,方可有效防治。毛毡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叶片被害后,最初于叶背发生不规则的苍白色病斑,大小不等,病斑直径约2~10mm,其后叶表面形成泡状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冀西北坝上地区洋葱引种试验

北方园艺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引进的6个洋葱品种"红标"、"红珍珠"、"中熟红2号"、"红珍珠2号"、"红峰"、"红姜"(CK)为试材,比较研究了各品种在冀西北坝上地区植株性状、鳞茎性状、抗病性、产量和耐贮运性.结果表明:"红峰"综合性状最好,产量最高,较对照增产29.8%,"红标"次之,增产达14.5%,这2个品种较适宜在冀西北坝上地区大面积推广种植.

关键词: 洋葱 品种 产量 农艺性状 抗病性 比较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绿豆新品种冀绿9309的选育与应用

农业科技通讯 2013

摘要:冀绿9309是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研究所以"8313-1143"作为母本,以"鹦哥绿豆"为父本杂交选育而成。通过对该品种的选育过程、综合特点及栽培技术的分析及阐述,以期加快其在实际农业生产中的推广应用速度,尽快被市场所认识,为农民增产增效发挥作用。

关键词: 绿豆 新品种 冀绿9309 选育过程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研究的创新分类

农业图书情报学刊 2013

摘要:对农业研究的创新方式进行分类,提出农业研究项目的创新可分为3类:新技术、新方法、新结论.对各类型创新进行了例证分析.

关键词: 农业研究 创新 方式 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衡水市麦田禾本科杂草发生情况调查

河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采用随机取点和倒置"W"型取样相结合的方法,对河北省衡水市麦田禾本科杂草的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衡水市麦田禾本科杂草主要为雀麦和节节麦。其中,雀麦普遍发生,且在多数地区已经上升为主要杂草,在衡水郊区、景县、深州市和饶阳县的相对多度分别为76.5%、11.9%、45.3%和16.2%;节节麦发生不均,在景县的相对多度为40.2%,是仅次于播娘蒿的第2位主要杂草,在饶阳县节节麦的相对多度为2.7%,在衡水郊区和深州市没有发现节节麦为害。

关键词: 衡水市 麦田 禾本科杂草 调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种植密度对衡棉4号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2013

摘要:以中早熟棉花品种衡棉4号为试验材料,在等行距0.8 m条件下,设置3个种植密度水平(3.75万、5.25万和6.75万株/hm2),研究了不同种植密度对棉花成铃时空分布及产量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的种植密度下,棉花成铃纵向均以中下部1~10节果枝为主体,横向均以1~2节果节为主体。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大,衡棉4号第1果枝着生位置增高,果枝上冲,株型变得紧凑,结铃也趋于集中。其中,1~5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呈增加趋势,而6~10节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呈降低趋势,11节及以上果枝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表现为先降低后升高趋势;1~2节果节的成铃数占总成铃数的比例逐渐增大,而3~4节果节和5节及以上果节的成铃数占总铃数的比例则逐渐降低;从成铃时间上看,伏前桃和伏桃成铃数逐渐增多。当种植密度为6.75万株/hm2时,衡棉4号籽棉产量、皮棉产量和霜前花率均最高,分别达到了3310.61 kg/hm2、1271.90 kg/hm2和94.94%。

关键词: 中早熟棉 种植密度 成铃 时空分布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国北方四省小麦丛矮病病原鉴定

植物病理学报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小麦丛矮病是由灰飞虱(Laodelphax striatellus Fallén)传播的一种病毒病,具有流行性和暴发性,可致小麦减产甚至绝收。小麦丛矮病的典型症状表现为叶片有黄绿相间条纹,分蘖增多,植株矮化,形成明显的丛矮状。冬前感病株大部分不能越冬而死亡,冬前未显症和早春及拔节后感病植株上部叶片显条纹,一般不能抽穗而提早枯死,有的能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