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收录级别:CSCD(精确检索)
3216条记录
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的影响

中国生物防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草地贪夜蛾Spodopterafrugiperda是世界重大农业害虫,前期研究发现管侧沟茧蜂Microplitis tuberculifer能够有效控制草地贪夜蛾。为了进一步优化控害效果、评估寄生适应性,本研究比较了温度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效果及子代蜂发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光周期10L:14D和14L:10D条件下,20℃、24℃和28℃时管侧沟茧蜂对草地贪夜蛾的寄生效果均较好,结茧率>70%、畸形率<6%、羽化率>60%,16℃和32℃下寄生能力降低;管侧沟茧蜂的发育历期(卵-幼虫期、蛹期和成虫期)和茧重随着温度的升高明显缩短,光周期10L:14D条件下16℃则能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28℃条件下,不同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后的结茧率>70%、畸形率<4%、发育历期和茧重无显著影响;在16℃条件下,当光照低于12L:12D时能够诱导管侧沟茧蜂进入滞育。综合各个参数,管侧沟茧蜂生长适宜温度广泛,在16℃~32℃范围内均能正常寄生草地贪夜蛾,完成世代发育,其中20℃~28℃为最佳寄生和生长温度;光周期对管侧沟茧蜂寄生草地贪夜蛾的影响较小,28℃适宜温度下,光照8L:16D至16L:8D均对低龄幼虫有较好的控害效果。

关键词: 管侧沟茧蜂 草地贪夜蛾 温度 光周期 生物防治 滞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氮素条件下黄淮麦区小麦株高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株高(plant height,PH)是小麦(Triticum aestivum)的重要农艺性状,与小麦高产、稳产密切相关.氮素是植物生长发育的必需元素,其水平高低是影响小麦株高和产量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品种间对氮素水平的响应存在显著差异,为了挖掘新矮源和株高耐低氮胁迫的遗传位点,为矮化及氮高效品种的选育提供优异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黄淮北片冬麦区近30年育成的132份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对其在8个不同环境和氮肥条件下株高及株高耐低氮胁迫系数(tolerant index,TI)进行了表型鉴定,并利用小麦Affymetrix Wheat 55K SNP芯片对目标性状进行了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本研究共检测到位于小麦1B、1D、2A、2B、2D、3B、4D、5A、6B和7D染色体上的13个SNP位点在3个及以上环境中与株高显著相关,可解释9.6%~26.6%的表型变异.其中位于1B(2)、3B及7D上的4个显著关联区段在高、低氮环境中均稳定存在,位于小麦7D染色体上的SNP AX-108824683在7个环境中均与株高显著关联,可解释16.8%~26.6%的表型变异,该位点在前人研究中未见报道,推测是一个新的矮秆基因位点;株高耐低氮胁迫关联分析共检测到7个与其显著相关的SNP位点,其中位于4B染色体上的AX-111004994在2个环境中稳定存在,表型贡献率为12.4%~13.1%,具有重要的利用价值.本研究对小麦矮化及氮高效分子育种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 小麦 株高 氮素利用效率 全基因组关联分析(GWA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蒲公英新品种'滨蒲2号'

园艺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蒲公英‘滨蒲2号’是利用组培筛选耐盐突变体植株的方法创制的新品种。植株生长近直立,株高30~45 cm,叶形窄,叶片平均长44.25 cm,宽度10.2 cm;叶片无毛,裂缘具齿,叶裂深度为深裂,叶片颜色较深,叶缘、叶基、叶脉颜色均为紫色。在种植密度165 000株·hm-2时,平均产量14 775kg·hm-2,较对照安国栽培种(亚洲蒲公英)增产26.9%。适应性好,耐盐碱,品质优,具有较强的抑制肿瘤细胞迁移、抗氧化和抑菌功能。

关键词: 蒲公英 优质 耐盐碱 品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新遗传连锁图谱的豇豆抗豆象QTL定位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豆象是危害豇豆最主要的仓储害虫.发掘豇豆抗豆象基因为抗性品种的选育,以及减少豆象对豇豆生产的危害奠定基础.[方法]以中豇1号(感)和Pant-lobia-1(抗)为亲本构建的包含282个株系的RIL群体为研究材料,利用人工接种法分别对282个株系接种绿豆象和四纹豆象,进行抗豆象表型鉴定,并利用两亲本对3992个来源于绿豆、小豆和豇豆的SSR标记进行多态性筛选,然后利用筛选到的多态性标记对282个株系进行基因型分析,最后结合RIL群体各株系抗豆象表型鉴定数据和基因型分型数据,采用完备区间作图法(ICIM-ADD)进行抗豆象QTL定位分析,在此基础上构建遗传连锁图谱,并定位豇豆抗豆象基因.[结果]中豇1号和F1籽粒的被害率均为100%,Pant-lobia-1籽粒的被害率分别为22.5%和42.5%.推测Pant-lobia-1对绿豆象和四纹豆象的抗性均为隐性遗传;筛选到182个多态性标记,利用这些多态性标记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图谱总长1065.23 cM,相邻标记间平均遗传距离为5.85 cM;经2种豆象处理,分别在连锁群1和连锁群5上检测到2个稳定的QTL位点,暂定名为vubr1-1和vubr5-1,其中vubr1-1位于标记XD11-44和HAAS_VR_2274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7.6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7.16%和6.92%;vubr5-1位于标记XD1-14和CP185之间,标记间的遗传距离为2.90 cM,在2种豆象处理中分别可以解释表型变异的6.96%和6.37%.[结论]构建了一个包含11个连锁群、182个多态性标记的豇豆遗传连锁图谱,检测到2个与抗豆象相关的QTL位点.

关键词: 豇豆;SSR;抗豆象;遗传图谱;QTL定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春季灌水次数对强筋小麦淀粉组分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探究春季灌水次数对冀东平原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理化特性的影响,选用中麦998和津农7号2个强筋小麦品种,分析了3个灌水次数(W0春季不灌水;W1拔节水;W2拔节水+开花水)对强筋小麦籽粒淀粉含量及其组分含量、热力学特性、糊化特性和晶体特性的影响,并对淀粉组分与淀粉理化特性进行了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春灌拔节水(W1)显著提高了2品种的支链淀粉和总淀粉含量,中麦998提高了9.88%,8.45%,津农7号提高了9.35%,6.34%;且春灌拔节水(W1)时产量较高,仅次于W2处理。随灌水次数增加,2个品种的高峰温度、糊化焓先上升后下降;但峰值粘度和稀懈值以W0处理最高,糊化时间先上升后下降,最终粘度和糊化温度存在品种间差异,中麦998先上升后下降,而津农7号呈上升趋势;晶体强度和相对结晶度先上升后下降。相关分析表明,直链淀粉含量与谷值粘度呈显著正相关;支链淀粉含量与高峰温度、终止温度、糊化焓、糊化温度、糊化时间、相对结晶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与峰值粘度、稀懈值呈极显著负相关。综上所述,本试验条件下,春灌拔节水可以有效提高强筋小麦支链淀粉含量、总淀粉含量及籽粒产量,进而影响淀粉理化特性;与直链淀粉相比,支链淀粉含量与淀粉理化特性更密切相关。

关键词: 强筋小麦 灌水次数 淀粉组分 淀粉理化特性 产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滴度及注射方式对2型腺相关病毒载体表达效果的影响

中国兽医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由于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al vector,AAV)本身的侵染不具有神经元特异性,其在神经系统相关研究中会存在侵染范围不符合试验要求的情况,因此本试验拟研究不同滴度和注射方式对病毒侵染范围的影响.结果显示,在注射较高滴度的AAV2-CMV-EGFP(1.3×101 mg/L)3周后,其侵染范围可由延髄中缝苍白核(raphe pallidus nucleus,RPa)区域延伸至下丘脑室旁核(paraventricular nucleus,PVN)区域;较低滴度(1.3 × 108 mg/L)结合压力注射的方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限制AAV的侵染范围,并且载体携带的EGFP荧光基团在637 nm波段不具有明显的假阳性信号.

关键词: 腺相关病毒载体 立体定位注射 滴度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色差分析在优质小米选育中的应用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分析近三届参加全国优质米评选谷子品种的色差,并与专家感官评价结果相结合,为提高优质米育种水平提供依据。【方法】统计2015年、2017年、2019年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品种情况;分析色差测定结果 L*值、a*值、b*值,并与商品性得分、蒸饭得分、煮饭得分和总分进行相关性分析;建立一级优质米的回归模型。【结果】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参试品种数量呈增长的趋势,增加了82.3%,其中,夏谷区增加了60.0%,春谷区增加了100.0%,一级优质米的数量增加了133.3%;87.5%的一级优质米由7家科研单位育成;93.7%的品种杂交选育而成;抗除草剂类型占62.5%。一级优质米类型中,夏谷L*值变异范围为55.05—66.03,春谷L*值变异范围为53.12—68.84;夏谷a*值变异范围为1.63—8.74,春谷a*值变异范围为2.13—8.59;夏谷b*值变异范围为54.50—75.35,春谷b*值变异范围为40.07—71.40。所有参试品种及一级优质米的L*值、a*值、b*值均呈增加的趋势;与夏谷相比,春谷的b*值变异更大,色彩丰富度更高。总分、商品性得分和L*值、a*值、b*值呈显著相关,蒸饭得分和L*值、a*值呈显著相关,煮饭得分和L*值、a*值、b*值相关性不显著;商品性得分和总分的相关性最高,相关系数达0.7528;商品性得分和蒸饭得分极显著正相关,和煮饭得分不相关。一级优质米的回归模型中,L*值、a*值、b*值决定了总分74.3%的变异。夏谷区商品性和总分前10名的品种主要分为2种类型:一种是a*值较低,L*值和b*值较高的金黄色品种,如冀谷39、豫谷33;一种是a*值较高,L*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偏红品种,如济谷19、冀谷42。春谷区商品性和总分前10名的品种主要分为3种类型:一种是L*值较低,a*值和b*值较高的深黄品种,如2015KM826F7-75、峰红4号;一种是L*值较高,a*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品种,如榆谷抗1、赤红1号;一种是a*值较高,L*值和b*值较低的浅黄偏红品种,如张杂谷13、晋汾106。【结论】近三届参加优质米评选的谷子品种呈增长趋势,优质将成为谷子品种改良的重要目标。商品性得分和总分的相关性最高。通过L*值、a*值、b*值对米色进行选择是一种直观、便捷的方法。外观品质与L*值、a*值、b*值都有关系,在品质育种中,要根据品种特点进行米色选择。

关键词: 谷子 色差分析 优质米 相关性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动态

农药学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明确河北省不同地区棉蚜种群对主要杀虫剂的抗性水平及其发展趋势,采用浸渍法,于2014—2020年分别测定了河北省保定、沧州和邯郸地区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与国内历史敏感基线相比较,河北省棉蚜对高效氯氰菊酯、丁硫克百威、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的抗性均达到高抗至极高抗水平,抗性最高分别达到242、13 353、1 367和205倍;对氧乐果和噻虫嗪的抗性也达到中等至高水平抗性。应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估各药剂的logLC50值的相关性,发现保定种群对吡虫啉和氟啶虫胺腈(r=0.77, p=0.041)、噻虫嗪和氟啶虫胺腈(r=0.98, p <0.001)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沧州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丁硫克百威(r=0.81, p=0.027)、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r=0.90, p=0.006)、丁硫克百威和噻虫嗪(r=0.91, p=0.005)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邯郸种群对高效氯氰菊酯和噻虫嗪(r=0.83, p=0.022)、高效氯氰菊酯和氟啶虫胺腈(r=0.97, p <0.001)、丁硫克百威和氟啶虫胺腈(r=0.77, p=0.045)的抗性呈显著正相关。本研究结果表明,河北省棉蚜种群对6种杀虫剂的抗性显著,且可能存在严重的交互抗性。

关键词: 棉蚜 杀虫剂 新烟碱类杀虫剂 抗性监测 抗药性 交互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药食同源植物活性物质对尿酸代谢调控及作用机理研究进展

华北农学报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药食同源植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环节、多层次、多靶点特点,其发展为降尿酸药物减毒增效及辅助治疗高尿酸食品开发提供新思路。基于嘌呤代谢和尿酸产生途径,概述了高尿酸血症化学合成药物治疗情况,对植源性天然产物提取和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建造现状进行梳理;从抑制尿素合成、促进尿酸排泄、肾保护作用及减轻炎症等方面分析了典型药食同源植物活性物质调节尿酸代谢途径;最后对药食同源植物活性物质未来发展趋势进行展望。

关键词: 药食同源 植物活性物质 尿酸代谢 黄酮类 皂苷类 多糖类 多酚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大豆主要病原真菌鉴定及防治药剂筛选

中国农业科学 2021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病害的病原真菌种类,筛选能有效抑制所鉴定病原菌的杀菌剂,为河北省大豆病害化学防治提供依据.[方法]对采自河北省的大豆主要病原真菌根据病症采用组织分离法纯化培养,初步利用超景深和正置光学显微镜分别进行菌落、菌丝和孢子形态学的观察鉴定,然后利用通用引物ITS1-ITS4对5种不同病症的致病菌株rDNA-ITS区进行PCR扩增、测序分析,采用MEGA 7.0中邻接法(neighbor-joining,NJ)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病原菌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对具有特异性引物序列的病原菌进行分子鉴定,通过病害和病原菌宏观形态、显微特征与分子生物学技术相结合从而明确引起河北省大豆植株主要真菌病害的病原菌种类;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和不同种类杀菌剂在离体叶片或幼茎上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筛选防治药剂.[结果]通过病原菌的宏观形态、显微结构和分子序列综合分析,确定分离自河北省大豆主产区的病原菌分别为木贼镰孢(Fusariumequiseti)、大豆炭疽菌(Colletotrichumchlorophyti)、茎点霉菌(Phomaherbarum)、链格孢(Alternariaalternata)、嘴突凸脐蠕孢(Exserohilumrostratum),对应病害分别为大豆根腐病、炭疽病、茎点霉叶斑病、大豆黑斑病、凸脐蠕孢叶斑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5种病原菌对三唑类杀菌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吡唑醚菌酯均敏感,木贼镰孢对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杀菌剂肟菌酯敏感,除木贼镰孢外的病原菌对酰胺类杀菌剂氟吡菌酰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和嘴突凸脐蠕孢对烷基多胺类杀菌剂辛菌胺敏感,大豆炭疽菌对有机硫类仿生杀菌剂乙蒜素敏感,EC50值均低于10μg·mL-1;杀菌剂对大豆主要病害的防治效果结果显示,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吡唑醚菌酯和肟菌酯对上述大豆主要病害防治效果均显著,氟吡菌酰胺对除大豆根腐病外的病害防治效果显著,辛菌胺、乙蒜素对大豆炭疽病和凸脐蠕孢叶斑病防治效果显著,防治效果分别达到90%以上.[结论]共鉴定出河北省大豆病原真菌及其对应病症病害5种;推荐三唑类甾醇抑制剂苯醚甲环唑、氟菌唑、叶菌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呼吸抑制剂吡唑醚菌酯作为河北省大豆主要真菌病害的优选兼治药剂.

关键词: 大豆 病原真菌 分子鉴定 药剂筛选 河北省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