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的构建及其分析
《中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利用农杆菌(Agrobacterium tumefaciens)介导的遗传转化技术,对玉米大斑病菌(Setosphaeria turcica)进行转化,构建ATMT突变体库,为从分子水平上揭示病菌的致病机理奠定基础。【方法】以带有重组双元载体的农杆菌对玉米大斑病菌进行转化,利用潮霉素B进行筛选,对抗性稳定的转化子进行PCR检测,构建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从突变体库中随机选取一定数量的突变体,对其菌落形态、菌丝及分生孢子发育、致病性等进行分析。【结果】获得了1 265株玉米大斑病菌T-DNA插入突变体;从中随机选取36株突变菌株,对其进行抗性筛选和PCR检测,发现潮霉素磷酸转移酶基因已整合进入野生型菌株的基因组中,且能够稳定遗传;与野生型菌株相比,在供试的菌株中,大部分菌株菌落形态和生长速率没有发生明显改变。生长速率明显减慢的菌株占总数的13.8%,明显加快的菌株占16.7%;发现了2株分生孢子形态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5.6%;产孢量明显增大的菌株占5.6%,产孢量减少的菌株占13.5%;分生孢子萌发率发生明显改变的菌株占16.6%;发现了1株致病性明显增强的菌株,占菌株总数的2.8%。【结论】构建了玉米大斑病菌ATMT突变体库,并对突变体库进行了初步分析,将为克隆玉米大斑病菌生长发育和致病性相关基因奠定基础。
关键词: 玉米大斑病菌 ATMT 突变体库 T-DNA插入突变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地区种植的‘张杂谷6号’营养成分差异分析
《中国农学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探究优质谷子生产区域,立足指导区域生产工作,以‘张杂谷6号’为材料,采用规范化标准实验法将其种植于宁夏固原、内蒙古赤峰、甘肃秦安、河北张家口4个春谷区域,并用营养检测国标法对其样品的营养物质进行测定与分析,研究各营养成分差异的原因及品质。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的蛋白质、脂肪、水分、灰分、粗纤维、矿物质、碳水化合物含量皆因地区气候、土壤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P<0.05)。与其他谷物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张杂谷6号’矿物质含量普遍高于玉米、小麦、大米,其中以铁(8.11mg/100g)、镁(111.41mg/100g)、硒(0.10mg/100g)、锌(2.87mg/100g)含量最为丰富。‘张杂谷6号’营养较丰富,各营养成分因种植区域等差异而呈现显著差异,其中内蒙古赤峰、宁夏固原地区作为区域定位较适宜其种植及品种推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村镇银行发展现状及服务三农的作用分析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村镇银行是服务于农村地区的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本文从发展历程、分布、资产规模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村镇银行的发展现状,在此基础上研究探讨了村镇银行在开拓农村信贷市场、服务县域经济和扶贫开发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谷子生产机械化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农业技术与装备 》 2012
摘要:谷子是一种抗旱耐瘠、水利用效率高、适应性广、化肥农药用量少的作物,具有投入低、产出高等优点。谷子去皮后即为常见的小米,具有很高的营养保健价值,是人类的优质粮食;并且秸秆粗蛋白含量在8%左右,在禾谷类作物秸秆中是最佳的牲畜饲草,发展谷子生产符合未来食物结构调整的要求。我国是谷子的发源地,在育种、栽培、植保等方面的科研水平国际领先。多年来,谷子生产的主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夏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
《现代农村科技 》 2012
摘要:近年来,衡水市围绕进一步提高粮食单产,稳定粮食总产,增加农民收入这一重点,针对当地水资源严重匮乏,土壤肥力较低,但光热资源相对充足的生产实际,依靠科技,挖掘生产潜力,积极抓好吨粮田建设,并把提高玉米产量作为实现吨粮田目标的关键环节,大力推广玉米节水高产栽培技术。玉米亩产指标550kg以上,耐密型品种每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