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农产品追溯系统的追溯粒度评价模型构建及应用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 2015 EI 北大核心 CSCD CSSCI
摘要:在前期研究可追溯系统追溯粒度评价指标体系的基础上,基于加权求和模型的多因素综合评价法,构建了可追溯系统的追溯粒度评价模型.选择蔬菜,水果,水产,畜禽,粮油等不同品类的46家主体进行追溯粒度评价,并根据农产品品类,供应链类型,产值规模等不同进行了追溯粒度分值分析.果品类,畜类和粮油类的追溯粒度高分值所占比例较高,而由于蔬菜存在种植模式较为粗放,单品价值不高等问题,从而影响追溯粒度的分值;供销一体型的主体由于其供应链协作方面的优势,其追溯粒度分值高于供应链某一环节上主体的追溯粒度分值;年产值较高的企业其追溯粒度分值一般高于年产值较低的企业.进一步,以追溯粒度分值较高的主体——面粉产供销一体型企业集团为例,综合探究了分值高的原因.评价结果可为追溯系统前期构建设计和后期实施绩效评价提供依据.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面向土地利用调查的时空数据库构建技术
《测绘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满足"一调""二调"等不同时期土地利用变化数据管理与分析的需要,文章在分析时态数据库构建中存在的问题的基础上,引入变更事件、重建事件和多基态,建立了基于事件组的多基态修正模型,实现了"一调""二调"土地利用数据一体化存储;针对"一调""二调"空间数据不一致的几何重建和语义转换问题,提出通过重建事件表实现重建前后要素归档及查询;同时,针对土地利用数据管理的现状以及数据形态,提出了土地利用变更增量提取、时态拓扑关系构建的方法,实现了土地利用时空数据库的构建。最后,以武汉市汉南区数据为例开发了原型系统,实验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模型、方法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基于事件的基态修正模型 时态拓扑关系 时空数据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引发处理有利于番茄种子的保存
《农家顾问 》 2015
摘要:用30%聚乙二醇和3%硝酸钾溶液分别对番茄种子进行引发处理,引发处理提高了种子的发芽速度和整齐度。聚乙二醇引发处理的种子在室温下保存5.5年依然保持明显的引发效果,没有表现出比未引发的对照种子衰老快的趋势。对引发种子进行加速老化试验结果表明,聚乙二醇引发种子比未引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村居民点用地整治潜力测算研究——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
《人文地理 》 2015 北大核心 CSSCI
摘要:以广东省五华县为例,以行政村为单元,在政策指标测算法的基础上,从自然环境状况、经济保障能力和社会因素等3方面构建理论潜力修正模型,将理论潜力修正为可实现潜力,并根据土地适宜性评价估算增加耕地潜力,以期为科学编制农村土地整治规划提供依据。研究表明,五华县农村居民点用地布局分散、规模小、空间差异显著,呈现出沿河谷、沿交通线路分布的典型特征。到2020年,农村居民点整治理论潜力为5683.91 hm2,北部村庄的整治潜力较大;可实现潜力修正系数为0.54,与理论潜力相差较大,各行政村之间差异明显;新增耕地潜力系数介于0.32—0.94,预计新增耕地1943.41 hm2,琴江、五华河沿线村庄的新增耕地潜力较大。建议实施差别化的农村居民点整治对策,推进五华县农村土地整治。
关键词: 山地丘陵区 农村居民点 整治潜力 补充耕地潜力 修正模型 五华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杀菌剂在北京林地食用菌中的残留与安全性评价
《食品科学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北京市林地食用菌基地采集不同品种食用菌,监测多菌灵、噻菌灵和咪鲜胺的残留水平。样品用乙腈提取,N-丙基乙二胺和弱阳离子交换吸附剂净化,超高效反相液相色谱分离,三重四极杆质谱检测,基质匹配标准溶液的外标法定量。在添加量为0.01~1.0 mg/kg时,方法的回收率为74%~100%,相对标准偏差为2%~13.0%,咪鲜胺、噻菌灵和多菌灵3种农药的最小检出量分别为0.003、0.003、0.001 5 ng,最低检出浓度为0.01 mg/kg。林地食用菌样品中噻菌灵的残留量均小于0.01 mg/kg,多菌灵的残留量为0.01~0.42 mg/kg,咪鲜胺的残留量为0.01~0.51 mg/kg。我国规定多菌灵、噻菌灵、咪鲜胺在食用菌中的最大残留限量分别为1.0、5.0、2.0 mg/kg,以此为依据,北京林地食用菌中的多菌灵、噻菌灵和咪鲜胺残留是安全的。
关键词: 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 多菌灵 噻菌灵 咪鲜胺 食用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早熟耐密抗倒伏宜机收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的选育与配套技术研究
《农学学报 》 2015
摘要:为实现中国粮食增产500亿kg,玉米作为中国粮食增产的主力军,选育并应用优良玉米新品种是提高玉米单产保证总产持续增加的主要途径。通过利用玉米优异资源为基础,集成"高大严"、IPT、DH等多种育种方法,进行选育优良自交系和杂交种研究。以自育优良自交系‘京MC01’为母本,‘京2416’为父本杂交选育成玉米新品种‘京农科728’。试验结果表明,该品种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抗性好,产量高,增产潜力大,稳产性好,脱水快,早熟,适宜机械化收获。该品种于2012年通过国家审定(国审玉2012003),2014年通过北京市审定(京审玉2014006),适宜在北京、天津两市,河北省的唐山、廊坊、保定北部、沧州中北部夏玉米种植区种植。该品种的种子生产技术简便,产量高,降低生产成本。在生产中结合科学管理,提高单产,带动总产增加,为保障粮食安全奠定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几种常见生理障碍及其调控
《中国蔬菜 》 2015 北大核心
摘要:设施蔬菜生理病害的发生与设施结构、温光调控措施、土壤排水条件、盐分累积状况、有机质含量、施肥水平等因素密切相关,种植者不仅要创造适宜蔬菜生长发育的最佳环境条件,更应该培养科学健康的栽培管理方法,才能有效克服各类生理障碍的发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温度对东亚小花蝽捕食美洲棘蓟马的影响
《植物保护学报 》 2015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明确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Orius sauteri雌成虫对美洲棘蓟马Echinothrips americanus雌成虫捕食能力的影响,利用HollingⅡ、HollingⅢ及Flinn’s三种模型研究了辣椒上天敌捕食量、猎物密度和环境温度三者间的关系,并推测了该功能反应和搜索效应的相关参数。结果表明:在16、19、22、25、28、31和34℃各温度条件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捕食量随猎物密度增加而增大,且差异显著,寻找效应随之降低。HollingⅡ与HollingⅢ模型均适合拟合不同温度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的捕食功能反应,且HollingⅡ模型较HollingⅢ模型拟合度更好。在HollingⅡ模型拟合条件下,东亚小花蝽22℃时瞬时攻击率最高,为1.132,34℃时处理单头猎物时间最短,为0.007 d。在HollingⅢ模型拟合条件下,19℃时最佳寻找密度最低,为10.31头,34℃时单日最大捕食量最大,为52.67头。由双因素变量Flinn’s模型拟合得到的东亚小花蝽雌成虫平均瞬时攻击率为4.314,并且在34℃、初始猎物密度45头下,东亚小花蝽雌成虫能发挥最大捕食潜能。表明东亚小花蝽为美洲棘蓟马的有效天敌。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