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早熟葡萄6-12在兰州的栽培表现

西北园艺(果树)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弱光对辣椒生长及光合作用的影响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了偏低温弱光条件对两个辣椒品种株高、茎粗和根系等生长发育状况,以及叶面积、叶片中叶绿素含量和净光合速率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低温弱光胁迫使辣椒株高和茎粗增长及叶面积扩展变慢,但低温对植株生长的抑制作用比弱光更明显;低温弱光下辣椒植株根系活力下降;低温弱光胁迫下,叶片中叶绿素含量下降,净光合速率下降。

关键词: 低温弱光 辣椒 生长发育 光合作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番茄新品种格瑞斯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生育期遮光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

中国农学通报 2006

摘要:研究了生育前期与生育后期遮光50%(插秧至幼穗分化期、抽穗至成熟期)对水稻籽粒直链淀粉及蛋白质含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遮光处理的籽粒直链淀粉有着与对照相似的积累规律,而且均可以用二次曲线回归方程进行拟合。前期遮光有利于籽粒中直链淀粉的积累,提高了籽粒直链淀粉含量;后期遮光则与之相反。前期遮光不利于籽粒中蛋白质的积累,降低了籽粒蛋白质含量;而后期遮光则相反。

关键词: 生育前期 生育后期 遮光 直链淀粉 蛋白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3种新型肥料在辣椒上的肥效比较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对引进的3种新型肥料保得、中保SDV和陇丰STM在辣椒上进行肥效比较试验的结果表明,用0.3g/kg浓度喷施3次后,3种肥料对辣椒植株均有抑制徒长、增加单株座果数的作用;喷肥处理间的产量无明显差异,但与清水对照的差异均极显著,以施用陇丰STM后产量最高,折合产量达38 214.3 kg/hm2,较对照增产26.4%。

关键词: 新型肥料 辣椒 肥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温对辣椒幼苗生理生化特性的影响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2006 CSCD

摘要:分别在5、8、15℃的低温下,对6个辣椒品种幼苗处理3 d,对处理后幼苗叶片的生理生化指标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随着温度的降低,6个辣椒品种均表现为叶绿素含量降低,MDA含量增加,SOD活性总体上先下降后上升;POD活性在8、15℃的低温下,每个品种表现不一,但在5℃下,所有品种POD活性都呈上升趋势.

关键词: 低温 辣椒幼苗 叶绿素 膜质过氧化 保护酶系统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研究芸芥(Eruca Mill.)的遗传多样性

中国农业科学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来源的芸芥材料的遗传多样性和它们之间的亲缘关系,以便对其进行有效、科学的利用。方法利用RAPD分子标记技术对来源于欧洲、非洲和亚洲的30份代表性的芸芥(ErucaMill.)材料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根据遗传相似系数计算不同材料RAPD数据的遗传距离矩阵,按UPGMA方法对研究材料进行聚类。结果不同芸芥亚种间表现出比较大的多态性,47个引物共扩增出486条DNA带,其中432条表现出多态性,占总带数的89.0%,来源不同的材料有各自的特征带。30个材料的遗传距离在0.1036~0.4511之间。结论聚类分析表明,在遗传距离为0.1452处,30个材料可分为7个类群,其中来源于中国的材料为一独立的类群,来源于西班牙及其他国家地区的材料分属另外6个不同的类群。芸芥起源中心的西班牙及其毗邻地区的芸芥的遗传多样性最为丰富,而中国可能是芸芥的次生演化中心。

关键词: 芸芥 RAPD技术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品种GT-1植株再生体系的建立(英文)

果树学报 2006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建立高效稳定的甜瓜作物的植株再生体系,研究了甜瓜品种CT-1在16种培养基上的植株再生情况。结果显示:将从5 d龄甜瓜无菌苗上切取的子叶外植体接种在MS+6-BA1 mg/L的不定芽诱导培养基上,黑暗条件培养3 d,再转至光下继续培养,诱导出高效不定芽丛。再经过在MS+6-BA0.05mg/L伸长培养基上培养后,将无根不定苗转到不含激素的MS培养基上进行生根诱导,获得完整植株。通过这种培养程序,获得了高达100%的不定芽诱导率,平均每个外植体上诱导出14株健壮植株。这项研究为甜瓜的遗传转化打下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 甜瓜 植株再生 不定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提高温室油桃光合效率的环境调控措施

山西果树 2006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类型大豆品系在兰州市的适宜种植密度研究

甘肃农业科技 2006

摘要:以自育两种株型的4个大豆品系为试材,采用二因子裂区设计,研究了种植密度对大豆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种植密度的增加,两种类型的大豆品系开花期、成熟期延迟,生育期、株高、节间长度增加,主茎节数减少,茎秆变细,单株荚数、单株粒数、单株粒重、百粒重降低,并且分枝型品种倒伏加重。适宜的种植密度主茎型品系为21.75万株/hm2,分枝型品系为18.15万株/hm2,产量分别达3 750.0 kg/hm2和3 375.0 kg/hm2。

关键词: 大豆品系 分枝类型 种植密度 经济性状 产量 兰州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