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时肥料和播期组合对小麦生长和耗水的影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充足底墒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进行了适当晚播(10月15日播)与超晚播条件下的小麦肥料试验。主要结果为:(1)播后不灌水条件下超晚播减产严重,主要是单位面积总粒数下降太多,通过适当提高穗密度难以补偿;(2)高施磷条件下(施磷二铵450kg/hm2),随施氮量的增加,开花前的耗水量没有增加,而灌浆期的耗水量则随氮肥用量增加而增加;(3)控制花前无效生长,降低花前耗水,优化开花后的群体结构,提高灌浆期的灌浆强度是降低总耗水、提高水分利用效率的基本途径。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污泥好氧堆肥产品(复合肥)的农田试验
《中国给水排水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 利用污泥好氧动态堆肥装置生产的污泥颗粒肥、有机复合肥进行了小麦农田试验,结果表明,污泥肥具有较好的增产效果。此外,玉米和油菜盆栽试验还证明污泥肥能够促进作物生长、提高作物品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状的影响
《水土保持通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测定了保水剂对土壤持水性状的影响。保水剂拌入土壤后,其吸水能力明显降低,表现为理论含水量明显低于实测含水量。加入保水剂后,壤土水分的蒸发率比不加保水剂时壤土中水分的蒸发率高,沙土水分的蒸发率比不加保水剂时低。加入保水剂还明显减缓了水分向土壤深层的入渗,使水分滞留于土体近表层,使用不当会加大土壤无效蒸发的潜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土壤精准管理变量施肥地理信息系统的应用研究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CSCD
摘要:为了因地制宜地对不同田块进行变量施肥管理 ,达到精准农业要求 ,开发一个基于组件技术的田间施肥决策地理信息系统 .系统采用OLE控件技术———ESRI公司的MapObjects功能组件 ,在可视化软件平台VisualC ++6.0上 ,实现GIS的数据存储与管理、空间查询与分析等复杂的功能 ,根据土壤测试分析数据和已有的产量等有关信息 ,可以自动生成田间变量施肥处方 ,并进行智能决策 ,获得对土壤的精确管理实施方案 .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研究
《地理研究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随着GIS应用的深入发展 ,以文件管理空间数据的方式已不能满足当前GIS应用的需要 ,而空间数据库技术正是为解决GIS应用的企业化和社会化问题而发展起来的新技术 ,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应用研究是当前GIS技术研究的热点。本文分析了空间数据对象、空间数据库、空间数据库技术及其实现 ,研究了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系统在空间数据共享、海量数据管理、大范围查询检索、分布式空间数据处理与维护、地籍制图、数据安全控制等方面的应用实现 ,通过具体应用系统建设 ,提出了基于空间数据库技术的地籍管理信息系统的解决方案。
关键词: 空间数据对象 空间数据库 空间数据库技术 地籍管理系统 应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西瓜果实特异启动子WSP功能区域的初步定位
《生物工程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西瓜AGPase的大亚基基因wml1的 5′端上游 15 73bp序列 ,是一个果实特异性启动子 (命名为WSP)。根据WSP内部酶切位点 ,获得了 3个不同 5′端缺失的启动子片段 (长分别为 12 0 1bp、898bp、795bp) ,并构建成植物瞬间表达载体 ,与含WSP的瞬间表达载体一起用基因枪的方法转入西瓜叶、茎、花及不同发育期果实中。瞬时表达结果表明 ,15 73bp、12 0 1bp、898bp的片段均能指导GUS基因在西瓜果实和花中特异性表达 ,但是表达强度和表达时期有所不同 ,795bp的片段不能指导GUS基因表达。推测在 180bp 5 5 1bp之间可能存在促进外源基因在果实发育后期表达的顺式作用元件 ,而果实特异调控区域可能位于 85 4bp 95 7bp之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超高产小麦冠层光辐射特征的研究
《西北植物学报 》 2003 CSCD
摘要:在超高产栽培条件下,对多穗型小麦品种豫麦49的冠层光辐射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豫麦49叶面积指数 LAI 全生育期变化为单峰曲线,由越冬期开始逐渐增大,于开花期达最大值,之后下降.开花后D2 基本苗为150×104株/hm2 处理绿叶面积保持时间较长.其叶片分布 LD 处理间存在显著差异,但以D2处理的LD较为合理.各时期处理间平均叶倾角 MFIA 均为高密度的大于低密度的,返青以前不同处理间的差异较小,拔节以后差异增大,灌浆后期各处理MFIA均有减小趋势.消光系数 K 随天顶角增大而增大,D2处理冠层消光系数适中,且分配较优.冠层直射辐射透过系数 TR 随天顶角增大逐渐减小,开花期各处理之间差异显著,灌浆中期各处理之间差异减小.D2处理因其产量三因素协调而产量显著高于其它处理.综合以上结果可知,豫麦49在超高产条件下以D2处理的冠层结构最优,表现为LAI大小适中,叶片分布均匀,冠层消光系数分布合理,光能利用率较高.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扁桃基因组DNA的制备和AFLP技术体系的建立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AFLP技术对DNA模板的质量要求较高。桃属果树扁桃的叶片含有较高的糖分、多酚类等物质,基因组DNA的纯化比较繁琐。笔者采用3×CTAB缓冲液提取基因组DNA,并加以纯化,使DNA质量达到AFLP技术的要求。在AFLP分析中,筛选出合适的引物组合:采用E+3/M+3选择性引物组合时,扩增条带少;改用E+2/M+3引物组合后,扩增产物主要分布在600~100bp内,且扩增条带数目适中,多态性适宜,电泳图谱清晰。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甜瓜短蔓性状的遗传分析
《华北农学报 》 200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长蔓品种状元和短蔓资源1A533与1A440为材料,分析了甜瓜短蔓性状的遗传规律。结果表明,这两份短蔓资源均携带1对隐性短蔓基因,而且彼此间互为非等位基因。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