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运用时空模型厘定湖北省县级水稻产量保险的纯费率
《数理统计与管理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建立了23个综合考虑水稻单产的时间效应、空间效应和时空交互效应的时空模型。利用湖北省1991-2007年县级水稻单产数据,借助WinBUGS进行Gibbs抽样估计,根据DIC准则进行选择最优模型,预测1992-2009年各县市的水稻单产。基于2008年预测单产及其后验分布,厘定县级水稻产量保险的纯费率。研究的主要结论:1992-2007年的预测值与实际值比较接近,且预测的水稻单产的标准差都比较小,表明所选择模型具有良好的短期预测能力;相邻地域的纯费率比较接近;所厘定的纯费率与蒙特卡洛(Monte Carlo,MC)误差正相关,Pearson相关系数为0.6793,MC误差包含来自时间、空间以及两者相互作用带来的不确定性。
关键词: 水稻保险 分层贝叶斯模型 时空模型 MCMC 费率厘定


香蕉枯萎病菌基因组编码的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系统生物信息学分析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真菌细胞壁降解酶基因与真菌的致病性密切相关。利用生物信息学和比较基因组学方法对香蕉枯萎病菌植物细胞壁降解酶基因进行了系统分析,结果表明,Foc4基因组中存在编码各种植物细胞壁降解酶的基因,56%的预测基因可以分泌到胞外而发挥作用;果胶降解酶在香蕉枯萎病菌致病过程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测定英国FAPAS鱼罐头中砷汞镉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证实原子荧光仪对这砷汞镉3种元素的检测已达到国际先进检测仪器的水平。[方法]利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优化仪器条件参数和试验方法,通过测试质控样品与加标回收试验,建立一套测试英国FAPAS鱼罐头中砷汞镉的方法。[结果]根据FAPAS提供回来的检测报告,与全球众多实验室比对的结果为:砷的Z值为-0.2,汞的Z值为0.5,镉的Z值为0.4,对结果的评价为很满意。[结论]应用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对海产品中砷汞镉进行检测是可行的。
关键词: 氢化物-原子荧光光谱法 FAPAS 砷 汞 镉


橡胶树“死皮”及其防控策略探讨
《生物技术通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天然橡胶是一种重要的工业原料,在2 000多种产胶植物中,巴西橡胶树(Hevea brasiliensisMuell.Arg.)以橡胶含量高、质量好、经济寿命长、易采收等独特优点成为天然橡胶的主要来源。作为典型的热带雨林乔木,全球适合橡胶树种植的土地资源极其有限,因而增加橡胶树的单位面积产量一直都是橡胶生产的核心任务。随着高产无性系的大力推广和乙烯利刺激割胶制度的广泛应用,橡胶单产目前已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橡胶树产排胶过程中会出现割线局部或全部不排胶的现象,即所谓的"死皮"。"死皮"给橡胶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损失(每年造成的干胶损失已超过15%),目前已成为制约橡胶树单产提高的主要因素。由于"死皮"成因的复杂性,至今对"死皮"的发生发展规律知之甚少。结合生产实践,讨论了不同"死皮"类型的主要特征和发生规律,并针对不同"死皮"类型、严重程度提出了一些切实可行的防控策略。


基于净初级生产力的海南天然橡胶产胶潜力研究
《资源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以CASA模型为基础,建立基于MODIS数据的天然橡胶林净初级生产力遥感估算模型,利用2009年生长季(4月-12月)250m分辨率的MODIS数据和气象站点的气象数据估算了阳江农场天然橡胶的生长季净初级生产力(NPP)。并通过天然橡胶的干物质分配率计算了阳江农场天然橡胶的产胶潜力,最后以地面实际橡胶干胶产量的时间序列、空间序列与估算的天然橡胶林产胶潜力进行了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阳江农场天然橡胶产胶潜力空间差异显著,且在时间变化上具有明显的季节性规律;产胶潜力与实际干胶产量存在明显的线性关系,表明本研究所采用的天然橡胶林净初级生产力估算模型、产胶潜力估算模型可行。2009年阳江农场全场的产胶潜力为5573t,比实际年干胶产量4572t高出22%,阳江农场干胶产量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关键词: 净初级生产力(NPP) 天然橡胶 产胶潜力 海南岛


新疆洋海古代麻黄的化学成分研究
《安徽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摘要:[目的]通过对古代麻黄中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来探讨其化学成分的稳定性。[方法]采用乙醇回流提取法提取麻黄中的化学成分,并采用色谱分离技术进行分离纯化,然后通过波谱分析鉴定其化合物的结构。[结果]从古代麻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鉴定了8个化合物,分别为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1)、槲皮素-3-O-β-L-吡喃鼠李糖苷(2)、山柰酚-3-O-α-L-吡喃鼠李糖苷-4″-E-(4-羟基)-肉桂酸酯(3)、刺五加酮(4)、胆甾-5-烯-3β-正十四酸酯(5)、β-谷甾醇(6)、正二十八烷醇(7)和正二十六羧酸(8)。[结论]研究发现,麻黄中黄酮类成分结构比较稳定。
关键词: 麻黄(HERBA EPHEDRAE) 麻黄科 化学成分


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对策研究
《广东农业科学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析了海南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继续完善热带果蔬冷链物流发展环境、加快培育第三方物流、加强软件和硬件建设、建立多元化投入机制、加快人才培养的发展对策,旨在降低海南热带果蔬流通损耗、物流成本和促进全国冬季菜篮子基地、热带水果基地建设。


分次施氮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 2012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果农对施肥次数比较困惑的现状,开展分次施氮对菠萝产量和品质的影响研究。试验选用巴厘品种,采用农民传统施氮量N 400 kg/hm2作为固定水平,根据菠萝生长阶段,设计缓慢生长期1次性全部施入,缓慢生长期和加速生长期2次均施,缓慢生长期、加速生长期和快速生长期3次分别施N 80、200和120 kg/hm2,缓慢生长期、加速生长期、快速生长期和催花前4次分别施N 80、70、150和100 kg/hm24个处理和不施肥(对照),研究了大田种植条件下分次施氮对果重、产量和果实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施肥2次以上可显著提高菠萝叶片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叶片和植株重量,提高菠萝单果重和产量,且随着分施次数的增加,菠萝的单果重和产量均有升高的趋势。施肥2次以上,单果增重达10%以上,分4次施肥比1次性施肥显著提高单果重和菠萝产量。但对果实的品质而言,随施肥次数增加,可滴定酸、含糖量和Vc含量呈下降趋势,其中Vc含量下降最为明显,降幅可达14%~26%。因此,如果要提高菠萝产量,氮肥最少需要分2次施用,而要保持较好的品质,施肥次数不要超过2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