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和平衡施肥效应
《中国土壤与肥料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在河北衡水对冬小麦-夏玉米适宜氮、磷用量及高产高效平衡施肥效应的研究表明,在土壤中等肥力水平下,冬小麦-夏玉米施用氮肥和磷肥均能显著增加产量和效益,冬小麦和夏玉米施用氮肥分别增产11.1%~32.2%(平均22.5%)和12.5%~24.1%(平均19.2%),分别增收853.50~2 775.00元/hm2(平均1 876.60元/hm2)和1 352.33~2 293.77元/hm2(平均1 651.04元/hm2);施用磷肥分别增产8.1%~14.0%(平均11.7%)和2.5%~13.2%(平均9.1%),分别增收563.4~1 380.6元/hm2(平均974.7元/hm2)和189.74~1 458.39元/hm2(平均765.31元/hm2)。冬小麦-夏玉米适宜N用量范围分别为220~260 kg/hm2和220~280kg/hm2,适宜施氮水平的氮肥利用率分别为36.5%和26.3%;适宜P2O5用量分别为90~110 kg/hm2和95~115kg/hm2,适宜施磷水平的磷肥利用率分别为16.8%~17.3%和11.8%~20.5%。冬小麦-夏玉米高产高效平衡施肥较农民习惯施肥增产5.3%~9.0%,增收454.19~992.5元/hm2,提高氮肥利用率5.0~15.2个百分点。
土地流转新政策对蔬菜种业生产经营产生的影响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土地改革新政策为农村实现经济社会新的历史跨越开辟了道路,为中国未来的发展奠定了新的战略基础。土地改革与种子产业血肉相连,必将给蔬菜种业带来前所未有的巨大变化。通过分析新土改政策对蔬菜种业的影响,提出了积极的应对措施。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紫苏属植物种子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
《食品科学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采用化学法萃取和GC-MS法,对从国内5个省、市、自治区收集的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的10份试材种子的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分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10份试材间种子的含油率介于33.49%~42.58%之间;应用SPSS11.0软件对其种子含油率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紫苏属植物5个变种10份试材间种子含油率存在极显著性差异。GC-MS分析结果表明,紫苏属植物种子油中脂肪酸的组成简单,10份试材种子油中共检测出6种脂肪酸组分——棕榈酸、亚油酸、α-亚麻酸、硬脂酸、10-十八碳烯酸和油酸,其中前4种为10种试材的共有成分,1、2、3、5号试材含油酸,但不含10-十八碳烯酸,4、6~10号试材含有10-十八碳烯酸,但不含油酸。10份试材种子油中α-亚麻酸含量介于71.75%~80.06%之间,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介于88.80%~92.82%之间。
关键词: 紫苏属植物 种子油 脂肪酸 气相色谱-质谱法(GC-MS)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mtDNA中COI基因序列在蒲螨属(Pyemotes)鉴定中的应用
《河北农业科学 》 2010
摘要:本研究对蒲螨属9个种群15个个体的线粒体DNA上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COI)进行克隆测序。对获得的15个COI中453 bp基因序列,利用PHYLIP与MEGA核酸分析软件,以与蒲螨相近类群的前气门亚目叶螨科泰安地区的二斑叶螨(Tetranychus urticae)作为外群,分别采用UPGMA及NJ法构建分子系统树。根据分子系统树及种群间进化分歧数建议:属于球腹蒲螨群的6个种群,可以分为3个独立的种。通过蒲螨的系统发育辅助形态学分类,解决了单纯依据形态学方法很难鉴定近缘种的难题。
关键词: 蒲螨 细胞色素氧化酶亚基Ⅰ 分子系统树 近缘种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露地香蒜苗无公害栽培技术要点
《现代农村科技 》 2010
摘要:1茬口选择前茬最好是小麦或豌豆,但不能是葱蒜类作物。2选择优良品种露地香蒜苗栽培应选用四川彭州地区生产完蒜薹以后的蒜头,品种有云顶早、二水早。一是个头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有机无机配施对太行山山前平原小麦产量和土壤培肥的影响
《华北农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太行山山前平原生态类型区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氮储量偏低,增产潜力下降和稳定性差等问题,在河北省辛集市马兰农场进行小麦培肥定位试验,研究化肥和有机肥配施对小麦产量及土壤培肥的影响。设5个处理:①对照(不施肥);②NPK化肥;③秸秆还田;④NPK化肥+秸秆还田;⑤NPK化肥+有机肥。结果表明,NPK化肥配合有机肥施用,其作用优于化肥配合等养分含量的秸秆直接还田。相对于对照,不同肥力地块产量增加75.64%~79.7%,增稳系数增加3.03~3.19,土壤有机质、全氮、碱解氮、全磷、有效磷、速效钾分别增加14.59%~19.2%,5.7%~14.81%,10.38%~24.30%,8.63%~10.89%,93.19%~107.24%,17.69%~55.18%。因此化肥和有机肥配合施用能提高土壤有机质、土壤全N、土壤全P、土壤速效氮、有效磷、速效钾含量,增加小麦产量并提高其增产稳定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表现型和ISSR标记遗传多样性分析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了揭示河北省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的遗传多样性,为其研究利用提供理论根据,以46份原产河北省的绿子叶黑豆种质资源为试验材料,对其基于表型性状及ISSR标记鉴定结果进行了聚类分析,结果表明:7个ISSR引物共检测出60个等位变异,平均每个位点有8.6个等位变异,变幅为5~17个;ISSR引物的多态性信息量PIC变幅为0.721~0.927,平均0.820;利用表型性状和ISSR标记数据进行品种间遗传多样性分析,遗传相似系数变化范围分别为0.07~0.53和0.43~1.00,平均为0.284和0.704,遗传相似性变幅较大,河北省不同绿子叶黑豆品种间存在着丰富的遗传多样性。聚类结果显示,类群与品种来源地有关。
关键词: 绿子叶黑豆 种质资源 农艺性状 ISSR 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玉米种质的抗病和抗逆性选育
《中国农学通报 》 2010 北大核心
摘要:为改善国内玉米种质遗传基础狭窄、缺少优良抗性种质资源的状况,在500余份外引玉米材料中,鉴定筛选优良的抗病、抗逆基因,通过与国内骨干系杂交或组建抗病、抗逆群体,鉴别筛选含抗病、抗逆基因的材料回交纯合,再通过配合力测定,最终选育出新的优良自交系用于国内杂交种的选育,由此鉴定筛选出高抗锈病的材料25份、高抗大斑病10份、高抗穗腐病2份、高抗小斑病1份、高抗灰斑病2份、特早熟材料5份等,其中有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大斑单基因的玉米材料8份,现已标记定位出的不同抗锈病基因的玉米材料25份,经进一步的遗传改良,获得超过35份抗病、抗逆自交系,利用新的抗逆自交系选育出特早熟玉米新品种植9831。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