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11524条记录
玉米褐斑病药剂防治效果评价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选用7种杀菌剂,研究了拌种和喷雾2种方法对玉米褐斑病的防治效果。结果表明:利用7种供试药剂进行种子包衣,对玉米出苗率和生长发育影响不大,但对褐斑病防治效果较佳;而在玉米5~6叶期2次喷雾,对玉米褐斑病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并且防治效果可持续到乳熟后期。世高和粉锈宁药剂对褐斑病的防治效果较好,平均防效分别达96.79%和93.1%。

关键词: 杀菌剂 玉米 褐斑病 防效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通过人工播种,研究了黄顶菊的开花和成熟特性。结果表明:出苗期早的黄顶菊开花期较早,从出苗到开花需120~50 d,7月下旬开始开花,花期持续到10月下旬;8月之前出苗的黄顶菊均能产生种子,出苗越早,黄顶菊的单株生物量越高,单株生物量与单株种子数量间的相关系数为0.990 7。

关键词: 黄顶菊 开花特性 成熟特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现状与思考

农业科技管理 2010

摘要:农业标准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特征和发展方向,而示范区建设是推行标准化生产的有力抓手和有效手段。文章从分析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的概念入手,阐述了河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的主要成就,并从政府、市场主体、示范点、农户等方面分析了河北省农业标准化示范区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如政府重视不一,建设效果各异;市场主体薄弱,建设规模单一;示范点、示范户偏少,带动作用受限等,提出了今后河北省示范区建设工作的主要思路应从加大投入,规范管理,扩大影响;培育主体,集体参与,打造品牌;广泛宣传,强化培训,提高素质等方面着手。

关键词: 农业标准化 示范区 农产品 科技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高产 优质“三系”杂交棉品种冀FRH3018的选育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利用棉花细胞质雄性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三系"杂交育种技术,对不育系、保持系和恢复系进行协同改良,筛选高杂种优势恢复系,以高抗枯黄萎病、高抗棉铃虫、雄性不育系3096为母本,以抗枯黄萎病、丰产性突出的恢复系866为父本,培育出了抗棉铃虫、抗病、优质、高产"三系"杂交棉品种冀FRH3018。该品种于2010年4月通过了河北省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准予在冀中南棉区推广。

关键词: 细胞质雄性不育 保持系 恢复系 杂交棉 冀FRH3018 品种选育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河北省棉花立枯丝核菌菌丝融合群及其致病性研究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从河北省22个主要产棉县市分离纯化得到67个棉花立枯病菌菌株,经鉴定均为立枯丝核菌(Rhizoctonia solani Kühn)。菌丝融合试验表明,其中的62个菌株属于2个菌丝融合群,即AG-4和AG-2,分别占测定菌株的91.04%和1.50%;另有5个菌株与标准菌株不融合,占7.46%,表明河北省棉田立枯丝核菌的优势菌系是AG-4融合群。通过选用麦芽蛋白胨(MPDA)培养基(Ⅱ)进行对峙培养,将AG-4融合群菌株划分为6个不同的营养亲和群,即AG-4-A、AG-4-B、AG-4-C、AG-4-D、AG-4-E和AG-4-F,分别占测定菌株的59.02%,6.56%,9.84%,1.64%,21.31%,1.64%。致病力测定结果表明,不同菌丝融合群及其各营养亲和群致病力不同,以AG-4-A对棉苗的致病力最强,其次是AG-2,均导致棉苗死亡;AG-4-E和AG-4-F虽然致病,但并不致死棉苗,各群相对致病力强弱顺序依次为:AG-4-A>AG-2>AG-4-B>AG-4-C>非融合类>AG-4-D>AG-4-E>AG-4-F。

关键词: 立枯丝核菌 菌丝融合群 营养亲和群 致病力测定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枯草芽孢杆菌BAB-1产脂肽类及挥发性物质的分离和鉴定

中国农业科学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目的】对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进行分离鉴定和抑菌活性研究。【方法】采用HPLC和MALDI-TOF-MS对脂肽类物质进行分离纯化和鉴定;采用GC-MS对挥发性物质进行鉴定。【结果】HPLC分析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脂肽类物质由LP-1、LP-2、LP-3三类组分组成,其中LP-2起主要抑菌作用。MALDI-TOF-MS质谱分析表明,LP-1为surfactin(C13—C15),LP-2为fengycin A(C14—C15)和fengycin B(C14—C18),LP-3成分未能确定。GC-MS结果表明,菌株BAB-1产生的挥发性物质由多种成分组成,主要为醇类、酮类、酸类、胺类和烷烃类等。【结论】枯草芽孢杆菌菌株BAB-1能够产生脂肽类物质和挥发性物质,并且这两类物质都具有较强的抑菌活性。

关键词: 枯草芽孢杆菌 脂肽 挥发性物质 抑菌活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谈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质量的对策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探讨了在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工作的质量;对直接影响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质量4个关键要素,即科研课题制、科研组织结构、科研档案和科研数据库进行剖析,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提高农业科研院所科研管理质量的几点对策。

关键词: 农业科研院所 科研管理 质量 对策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5%己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试验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进行了5%己唑醇悬浮剂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田间药效试验。结果表明:5%己唑醇悬浮剂是防治苹果斑点落叶病较好的药剂,且使用安全。田间施用量为33.3mg/kg时较为经济。在发病初期,间隔10~14d喷施1次,连喷3~4次,防效达92.08%。

关键词: 苹果 己唑醇 苹果斑点落叶病 防治效果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抗除草剂简化栽培型谷子品种冀谷25的选育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

河北农业科学 2010

摘要:运用多系品种的概念,结合从国外引进的谷子近缘野生种青狗尾草的抗除草剂基因,育成了适宜简化栽培的多系谷子新品种"冀谷25"。该品种由抗拿捕净的新品种"528-4"及不抗除草剂的同型姊妹系"528-5"组成。2004~2005年国家谷子品种区域试验平均单产为5 244.3 kg/hm2,较对照增产9.62%,2006年3月通过全国谷子品种鉴定委员会鉴定。该品种抗倒伏、抗旱且抗多种病害。通过研究姊妹系的适宜混配比例、播种量、除草剂种类、除草剂适宜喷施时期及剂量等,提出了与其配套的简化栽培技术,实现了同时化学间苗和化学除草,喷药后7 d左右自动达到大田生产所需的留苗密度,出苗25 d内对杂草防效达90%以上,全生育期基本不需要人工间苗和人工除草。本项研究的相关内容"简化栽培谷子品种选育及配套栽培方法",已获得了国家专利(专利号:ZL200410058088.9)。

关键词: 谷子 简化栽培 多系品种 抗除草剂育种 冀谷25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生长及光合特性

华北农学报 2010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研究黄顶菊生长特性及光合特性,为黄顶菊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依据。在非耕地上人工播种黄顶菊,对其出苗率、株高增长、叶片增长及单位面积黄顶菊鲜质量变化等指标进行了测定,同时对黄顶菊出苗率与土壤温湿度关系进行了调查。采用丙酮直接浸提法测定了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利用LI-6400光合作用测定系统,测定了黄顶菊叶片不同生长时期的净光合速率、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同时测定了黄顶菊光合-光响应曲线。结果表明,黄顶菊出苗高峰期发生在播种后8周,出苗率为74.67%,黄顶菊开始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10℃,最佳出苗温度为土壤日平均温度达25℃,土壤湿度为25%~30%对黄顶菊出苗影响不大;黄顶菊株高和叶片数播种后前8周变化不大,播种后8~22周增长迅速,黄顶菊最终株高和叶龄分别为280cm和44叶;黄顶菊单位面积鲜质量变化为播种后8~22周鲜质量增长幅度较大,平均增加2275g/周,到播种后22周黄顶菊鲜质量达到最大值26781g/m2。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叶绿素含量分别为0.392%,0.409%及0.508%。黄顶菊苗期、生长期及开花初期叶片最大净光合速率分别为23.6,37.5和41.5μmol/(m2·s)。黄顶菊在苗期、生长期、开花初期的净光合速率日变化均呈现单峰式曲线变化,无光合"午休"现象,最大净光合速率出现在11:00,且三者的变化趋势不同。黄顶菊的光饱和点为1512μmol/(m2·s),光补偿点53.7μmol/(m2·s)。

关键词: 黄顶菊 生长特性 光合作用 生物入侵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