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三种紫色作物花色苷对ST细胞单层生长的影响
《食品工业科技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揭示花色苷对猪睾丸细胞(ST)单层生长的影响,实验以黑加仑、黑豆皮、笃斯越桔三种作物花色苷为研究试材,处理ST细胞,光学显微镜观察不同花色苷处理后ST细胞生长情况,探索花色苷对细胞生长的最适浓度。结果表明:不同浓度的花色苷对ST细胞生长的影响不同,低浓度促进细胞生长,高浓度对细胞具有毒性。不同作物花色苷对ST细胞生长的影响也不同,笃斯越桔的最终安全浓度为100μg/mL,黑加仑、黑豆皮分别为30、40μg/mL。研究结果可进一步拓展花色苷功能性研究,为抑制病毒作用的细胞模型建立提供理论基础。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氮肥对两种沙性栽培基质中有机碳类物质含量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研究粗砂土与河沙2种栽培基质中连续施用氮肥对总有机碳(TOC)、颗粒态有机碳(POC)、微生物量碳(SMBC)和水溶性有机碳(WSOC)含量的影响,本研究采用PVC管栽培柳枝稷开展相关的试验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施用不同浓度的氮肥(CK:0.0mg/kg、N1:30.0mg/kg、N2:90.0mg/kg、N3:150.0mg/kg,N4:180.0mg/kg)对不同土层中的柳枝稷根系生物量、TOC、POC、SMBC和WSOC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对于2种沙性栽培基质,不同土层中,TOC、POC、SMBC的最大值均出现在N4梯度下,WSOC含量则随着氮肥浓度的升高而降低,各施氮水平下,2种基质中根系生物量和有机碳的垂直分布趋势一致,各指标最大值均出现在0~60cm土层。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北京市集约化农区地下水硝酸盐含量变化分析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为分析和评价北京市地下水硝酸盐污染状况,以北京市集约化农区13个郊区县为研究对象,采集2005—2012年地下水样本,分析测定其NO-3-N含量。结果表明,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为6.34mg·L-1,年际均值在5.85~6.93mg·L-1之间,符合国家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的Ⅲ类水质标准,超标率(>10mg·L-1)和严重超标率(>20mg·L-1)分别为19.36%和6.73%。地下水NO-3-N含量雨季后略高于雨季前;不同作物种植区地下水NO-3-N平均含量顺序为蔬菜种植区>粮食作物区>其他作物区>果树种植区,均值分别为7.66、6.15、5.58mg·L-1和4.97mg·L-1;NO-3-N含量随地下水埋深增加呈明显下降趋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Ovsynch技术在集约化奶牛场的推广应用效果
《中国畜牧杂志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为探讨Ovsynch技术在集约化奶牛场的推广应用效果,于2009年1月—2012年11月选取北京三元绿荷奶牛中心西郊一场2 059头次健康经产中国荷斯坦奶牛按相同胎次、相似体况随机分为对照组(自然发情)和试验组(Ovsynch),比较自然发情和Ovsynch技术处理对奶牛繁殖指标的影响。结果表明:自然发情奶牛与Ovsynch处理奶牛的产后第1次输精间隔天数分别是66.19 d和55.93 d,差异显著(P<0.05);第1情期受胎率分别是35.71%和33.18%(P>0.05);产后55 d配种率分别是12.37%和80.91%,差异显著(P<0.05);产犊间隔分别是395.98 d和386.81 d,差异显著(P<0.05)。结果显示,Ovsynch技术在集约化奶牛场的推广应用能显著地提前奶牛产后第1次输精间隔天数,提高产后55 d配种率,缩短产犊间隔,有效降低奶牛饲养和繁殖管理成本。
关键词: Ovsynch 第1情期受胎率 配种率 产犊间隔 奶牛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缓控释氮肥对高羊茅草坪生长及氮素挥发的影响
《草业学报 》 2013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通过田间试验,研究了氮释放期为30和60d的树脂包膜尿素(PCU30、PCU60),硫包衣尿素(SCU),抑制剂型缓释尿素(UI)和普通尿素(U)对高羊茅草坪生长、氮素吸收及氮素挥发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全年施氮量260kg/hm2的情况下,PCU30、PCU60和SCU一年分春秋2次施用可以满足高羊茅草坪正常生长需要,其草屑累积量和氮素吸收量显著高于普通尿素一年4次施用处理;氮素气态损失方面,UI处理的氨挥发损失氮量高达44.42kg/hm2,显著高于其他施氮处理,其N2O排放氮量为6.46kg/hm2,显著低于其他施氮处理;PCU30、PCU60、SCU处理的氨挥发量和N2O排放氮量分别为17.67,13.59,18.54kg/hm2和8.14,6.92,9.91kg/hm2,显著低于U处理。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建议高羊茅草坪一年分春秋2次施用树脂包膜尿素PCU60较为适宜,可有效提高肥料利用率、降低氮素挥发损失,环境效益明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韭菜种子超干方法的比较研究(英文)
《农业科学与技术(英文版) 》 2013
摘要:[目的]通过对韭菜种子超干方法的比较研究来明确适用于韭菜种子贮存的超干方法.[方法]通过设置对照、冷冻超干、硅胶超干、50℃加温超干处理,比较不同干燥方法对韭菜种子超干贮存的影响.[结果]加温处理贮存初期韭菜种子的发芽率和苗长与冷冻处理、硅胶处理之间均无显著性差异.50℃加温超干、冷冻干燥及硅胶干燥等处理在20℃条件下经0-98个月贮存后,对韭菜种子的发芽率无不良影响.不同贮存条件对韭菜苗长的影响比对发芽率的影响早.50℃加温干燥处理经过长达98个月的超干贮存,韭菜苗长与冷冻干燥等方法无明显差异,具有相似的贮存效果.[结论]冷冻超干投资大,常年运转费用高;硅胶超干速度慢,耗费时间;综合考虑,50℃加温超干是一种比较经济易行的干燥方法,超干贮存的韭菜种子寿命可保持到8年以上.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颜色诱捕器对草蛉的诱杀率
《山西果树 》 2013
摘要:为了减少诱捕器在桃园中防治梨小食心虫时对草蛉的误杀,找出在桃园中诱杀梨小食心虫与保护草蛉效果最佳的诱捕器颜色,北京农林科学院以糖醋液作为诱杀液,进行了同种型号6种不同颜色诱捕器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几种耕作措施对华北潮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
《北方园艺 》 2013 北大核心
摘要:以河北省栾城长期耕作定位试验田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翻耕秸秆不还田(F1)、翻耕秸秆还田(F2)、旋耕(X)和免耕(M)4种耕作处理对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土壤含水量、土壤温度、秸秆分解速率及CO2排放通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随季节呈动态变化,6~7月份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显著低于4~5月和8~9月,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在不同耕作措施情况下表现为:X>M>F2>F1,旋耕处理的活性有机碳含量高于其它处理11.27%~91.46%。土壤活性有机碳分别与土壤质量含水量、土壤温度和CO2排放通量呈显著负相关,与秸秆分解速率呈显著正相关。4种耕作处理中旋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最高,而免耕处理的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低于旋耕是由秸秆还田深度决定的。
关键词: 土壤活性有机碳 耕作 土壤质量含水量 土壤温度 秸秆分解率 CO2排放通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油桃极早熟白肉新品种‘超红珠’
《北方果树 》 2013
摘要:‘超红珠’为1990年用‘瑞光3号’ב五月火’杂交育成的油桃极早熟白肉新品种,2010年通过国家林业局林木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1品种特征特性果实长圆形,平均单果重148.2g,最大155.0g。果实鲜红至玫瑰红色,表面光滑无毛。果肉乳白色,软溶质,半黏核,硬度中等,香气中等,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1.0%~14.0%,风味浓甜,品质优。在北京市,3月下旬至4月上旬萌芽,4月中旬开花,果实6月中旬成熟,果实发育期57d左右,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