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优质抗病草莓新品种——石莓5号
《农村百事通 》 2008
摘要:"石莓5号"草莓2007年8月通过河北省科学技术厅组织的成果鉴定。一、特征特性植株长势强,较直立。三出或四出复叶,叶深绿色,光泽强,叶片厚、椭圆形,叶缘锯齿深。每株有花序5~8个,低于叶面,较直立,分枝较低。每个花序有7~13朵花,花萼单层,萼片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芽球菊苣软化栽培中不同影响因子的研究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菊苣根株的大小、栽培方式、温度、湿度等是对芽球产量、品质影响较大的因子.晶玉品种田间生长势强,根株粗大,软化栽培后的芽球较大,产量高.红玉品种田间生长势弱,根株细小,软化栽培后的芽球较小,产量低.根株越大,单个芽球的产量越高,反之越低.单位面积芽球的产量随着根株级别的升高而下降,反之越高.即单位面积二级根芽球的产量>一级根芽球的产量>特级根芽球的产量,生产上建议以培育直径为3~5 cm的一级根、二级根作为菊苣软化栽培的最佳根株.软化栽培温度以15~18℃、相对湿度(95±5)%为宜.水培水层高度为软化前5天深度1 cm,之后深度8 cm为宜.温室土培的芽球产量较高,且芽球较大较紧实,但易附着泥土.水培的菊苣,芽球个体相对较小,芽球比较疏松,芽体洁净.水培设施简单,操作容易,芽球干净,易清洗,易被人们采用.在日光温室+阳畦的软化栽培中,以白天掀苫、夜晚放苫的管理方式最佳.通过对以上芽球菊苣栽培管理中不同影响因子与芽球产量的关系研究,建立了河北省中南部地区菊苣生产的最佳模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板栗ISSR反应体系的优化及河北省板栗生态型的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以早丰和燕明2个板栗品种为试材,应用编号为ISSR52的引物,对ISSR反应体系中的dNTPs、Taq DNA聚合酶、引物、模板和甲酰胺等主要影响因子进行了优化筛选。结果表明:20μL ISSR反应体系各组分的最适浓度分别为1×Buffer(含2.0 mmol/L的Mg2+),dNTPs 0.2 mmol/L,Taq DNA聚合酶1.0 U,引物0.2μmol/L,模板25 ng。加人2.0%的甲酰胺有利于减轻背景的干扰。利用该体系对9个河北省板栗品种(系)和1个山东省板栗品种进行了分析,以明确河北省板栗居群的遗传多样性。通过对53个ISSR引物的重复筛选,获得了19个稳定的ISSR引物,在10个品种(系)中共产生93条带,33.3%为多态性条带。通过聚类分析进一步明确河北省板栗可分为燕山和太行山2个生态型,并且太行山地区的板栗具有较高的遗传多样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中红侧沟茧蜂滞育临界光周期和敏感光照虫态的测定
《昆虫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室内对中红侧沟茧蜂Microplitis mediator滞育诱导的光周期反应及敏感光照虫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16℃和18℃温度下,当光周期为10L∶14D时,中红侧沟茧蜂的滞育率最高为98%和87.8%;其次是光周期为8L∶16D时,滞育率为78.7%和73%;光周期为12L∶12D时,滞育率为55.8%和50.8%;而在全光照LL,光周期22L∶2D,20L∶4D,18L∶6D,16L∶8D,14L∶10D,2L∶22D和全黑暗DD时的滞育率均为0。中红侧沟茧蜂属于典型的长日照发育型,在16℃时诱导滞育的临界光周期是7.03L∶16.97D和12.21L∶11.79D;在18℃时是6.75L∶17.25D和12.03L∶11.97D。16℃时中红侧沟茧蜂对光照反应最敏感时期为2龄幼虫第5~8天,2龄幼虫第1~4,9~12和13~16天及3龄期次之,卵期和1龄幼虫不敏感。
关键词: 中红侧沟茧蜂 滞育 光周期 敏感虫期 长日照发育型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γ-~(60)Co处理红安久梨种子诱变效应的RAPD分析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通过4个辐射剂量(100 rad、400 rad、700 rad和1000 rad,剂量率均为0.97 Gy/min)的60Co-γ辐射处理红安久梨部分已萌发的种子,经播种移栽,处理后的实生苗分离成红色苗和绿苗。为明确辐射处理对红安久梨种子基因组DNA的影响,对处理后的实生苗以及未辐射处理的实生苗进行了RAPD分析。用400个随机引物进行了重复筛选,共获得9个稳定的RAPD引物。结果表明,辐射处理对红安久梨种子基因组DNA造成了一定的损伤。
关键词: 红安久 种子 辐射处理 随机扩增多态性DNA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设施蔬菜土壤积累态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研究
《华北农学报 》 2008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针对设施菜田磷、钾养分过量积累的现状,采用温室盆栽连续种植吸收的试验方法对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高磷、钾含量的土壤上不施任何肥料难以保证产量水平;施用一定量的氮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吸收,提高产量,但不能获得高产;试验条件下,在保证氮肥适量供应的基础上,降低1/3正常磷、钾肥施用量,可以获得较高的白菜生物产量,说明合理调节氮、磷、钾肥,可以促进土壤磷、钾养分的有效利用,减少磷、钾肥的施用量。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