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产出
河北省紫花苜蓿草生产技术规程
《河北农业科学 》 2008
摘要:为了规范河北省紫花苜蓿的生产,促进河北省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依据国家、行业标准,结合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实际情况,对紫花苜蓿生产的环境条件、播种、田间管理、病虫害防治和收获贮存等提出了具体要求。该规程对河北省紫花苜蓿生产具有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对玉米叶片过氧化物酶活性的诱导作用
《中国生物防治 》 2007 北大核心 CSCD
摘要:分别用不同低浓度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毒素培养滤液处理两种基因型(C103和B37)的同核异质系的玉米叶片,以提高玉米叶片内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结果说明:过氧化物酶的活性变化与植物抗病性呈正相关,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本身能够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获得抗性,故低浓度C毒素培养滤液作为激发子来诱导玉米的系统获得性抗性具有一定的广适性。对CB37和CC103的处理中,1∶60处理组效果均表现为较好,POD酶活性最高。
关键词: 玉米小斑病菌C小种 毒素培养滤液 过氧化物酶 诱导抗性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农业科技融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修复策略
《农业科技管理 》 2007
摘要:农业科研工作具有公益性、区域性和连续性特点,长期以来政府对其投入不足,造成科技对生产和经济的支撑能力不明显,科技与社会和经济脱节。文章从科技与政府目标、与市场需求紧密结合,加强内部人才管理、加强成果转化和知识产权管理等方面,提出了科技融入社会与经济发展的修复策略。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集约化养殖场奶牛乳房炎的发生与综合防治
《今日畜牧兽医 》 2007
摘要:乳房炎分临床型和隐性型,临床型主要表现为乳房红肿、发热、疼痛、乳品质下降,严重的引发全身症状,SCC(体细胞数)超过50万个/毫升。隐性型乳房炎不表现临床症状,但影响奶产量和乳品质,缩短奶牛的使用年限,SCC在20~40万个/毫升之间。引发乳房炎的原因很多,给防治工作带来极大困难。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科研单位转制型种子企业完善公司治理结构中的几个问题
《种子世界 》 2007
摘要:1科研单位转制型公司治理要治什么?理什么?自从《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实施以来,我国农业科研单位在体制改革中组建和成立了一大批农业科研单位转制型种子企业,为我国的种业发展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从这些转制型的公司近几年的发展过程来看,大多已建立了公司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