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甘肃省农业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筛选
科研产出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 被引量
资源类型: 中文期刊
8423条记录
西瓜杂优利用中的配合力分析

西北农业学报 1994

摘要:对7份西瓜亲本材料及其12个杂交组合的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进行了亲本一般配合力(GCA)和杂交组合特殊配合力(SCA)的分析。结果表明,平均单瓜重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25.62%,杂支组合S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74.36%;中心糖含量的亲本GCA方差占总遗传方差的87.42%,组合SCA方差占总遣传方差的12.58%。选出了平均单瓜重和中心糖含量G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亲本4份,SCA相对效应值较高的杂交组合1份。

关键词: 西瓜,GCA,SCA,配合力分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唐菖蒲切花生产栽培技术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唐菖蒲切花生产栽培技术王卫成,乔德华,冯毓琴,杨晓燕,杨随庄(甘肃省农科院粮作所花卉中心兰州730070)唐富蒲(GladiolushybridusHort),又名菖兰、剑兰、十样锦,属鸢尾科唐富蒲属多年生草本。我省的气候、土壤条件适合球根花卉的生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黄土高原半干旱区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的研究

农业现代化研究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本文通过对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传统旱农研究成效的显著性与有限性分析,提出靠微生境理论和降水资源可叠加富集原理,实现由被动防旱向主动抗旱的技术路线转移。通过试验资料分析,确认缺水农田有限供水对产量增进具有跃迁效应。据此,提出了集水高效利用技术体系框架,认为可建立旱地工程生物农艺学,为促成21世纪旱地农业研究的新突破服务。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目前甜菜生产中的主要问题和解决的途径

农业科技与信息 1994

摘要:第一,关于密度和病虫害问题。 甜菜捉苗、保苗比较困难,容易出现缺苗断垅现象,加之一些农户留苗较稀,致使单位面积产量上不去,同时也影响甜菜品质。甜菜适宜的密度是每亩6000株左右。在这样条件下每个块根平均重0.5公斤,一亩地收获3吨,含糖率也较高。苗期病虫害是造成缺苗的另一原因,应该通过拌种(或采用包衣种子)、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系B106-13-3简介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系B106-13-3简介安贤惠,孙万仓,杨玉萍,张有元(甘肃省农科院经作所兰州730070)甘肃省农科院经济作物研究所经过多年努力,培育出的双低甘蓝型春油菜新品系B106-13-3,于1993年8月10~11日通过省级技术鉴定,专...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甘肃果树种质资源(一)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甘肃果树种质资源(一)李生,张小曼,欧阳珊(甘肃省农科院果树所兰州730070)甘肃位于我国西北,地理位置在北纬32°31'~42°57'、东经92°12'~108°46'之间,省区跨度很大,南北相距10个纬度,东西相距16个经度。甘肃地处温带、暖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霜霉新记录和寄主植物新记录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描述了两个霜霉新记录,即PeronosporadorisiiShawfoPlasmoparageranii(Peck)Berl.etDeTon,两个寄主新记录,即PeronosporadavasiiShaw的一个寄主属新记录,唇形科植物香薷属(Elsholtzia)新寄主密花香薷(ElsholtziadensaBenth);Plasmoparageranii(Peck)Berl.etDeTon的一个寄主新记录牛儿苗科植物甘青老鹳草(GeraniumpylzowianumMaxim)。

关键词: 霜霉,单轴霉,新寄主,香薷属,密花香薷,甘青老鹳草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梯田土壤水肥的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梯田土壤水肥的蓄积与农作物产量的动态变化刘和斌,年永录(甘肃省农科院旱农所兰州730070)修建梯田是保持水土,培肥土壤,改造坡地低产田的一项根本性措施。从1986年起,甘肃省定西县高泉村每年新修梯田400亩左右,到1993年,共修建梯田2997亩,...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不同培养料的香菇袋栽试验

甘肃农业科技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不同培养料的香菇袋栽试验张桂香,李联泰(甘肃省农科院蔬菜所兰州730070)目前香菇袋料栽培在我省发展还很缓慢,其原因是香菇袋料栽培的原料--木屑较紧缺,但在木屑紧缺的情况下,能否用面广量大的棉籽壳和玉米芯作为基质主料来栽培香菇?我们于1992~19...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
乙阿胶悬剂防除玉米田杂草

农药 1994 北大核心

摘要:玉米是甘肃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常年播种面积约420多万亩,玉米的中耕管理一般是前紧、中松、后不管。因而杂草发生普遍,危害比较严重。近年来,地膜玉米播种面积不断扩大,由于地膜内温度高、湿度大,有利杂草滋生和危害,而且除草困难。 鉴于上述情况,杂草与玉米争肥、争水,致使玉米生长不良,造成减产欠收。为此,我们从1990年开始,通过不同药剂筛选,以乙阿

 全文链接 请求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