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刘玲

简介:刘 玲,女,辽宁旅顺人。1960年2月出生,北大理学学士,研究员。1983-1986年在北京市医药总公司工作;1986年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1997-2001年任“中心”蔬菜营养品质研究室室主任;2001-今任农业部蔬菜种子(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技术副主任。

专业领域:蔬菜园艺;;育种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 发文量: 50
  • |
  • 被引量: 281
  • |
  • EI: 0
  • |
  • SCI: 1
  • |
  • 北大核心: 22
  • |
  • CSSI: 0
  • |
  • CSCD: 22

刘 玲,女,辽宁旅顺人。1960年2月出生,北大理学学士,研究员。1983-1986年在北京市医药总公司工作;1986年到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工作,1997-2001年任“中心”蔬菜营养品质研究室室主任;2001-今任农业部蔬菜种子(品质)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常务技术副主任。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主要成就

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1项。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如植物学报,中国农业科学,园艺学报、华北农学报、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Near infrared Spectroscopy等上发表研究论文50余篇,英文国际会议正式出版论文3篇;与北京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甘肃省农业大学等联合培养研究生8名。 一直从事蔬菜与蔬菜资源营养品质分析、评价与改良利用的应用基础研究工作,并致力于蔬菜营养品质和生物残留快速检测技术的推广应用与为郊区农业和社会服务。在蔬菜与资源营养与品质评价方面具有探索和创新性,掌握先进的分析评价技术与方法,深入了解并掌握国内外该领域现状和前沿发展趋势,造诣较深。作为主持人或主要执行人,曾承担国家863、科技支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科技合同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农业部等项目的研究工作。 九十年代,在北京市科委“高营养蔬菜及其防病保健作用的研究”、“储藏大白菜综合技术开发研究”等项目支持下,作为项目主要执行骨干,重点进行蔬菜营养、品质分析评价方法与方法应用的研究及大白菜、黄瓜、西红柿品质非破坏无损快速检测技术研究,成功地建立了化学分析定标检测方法,方法被同行专家鉴定为:填补了国内在该研究领域的空白。连续三年有四项研究成果,获北京市农林科学院院及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大白菜、黄瓜、西红柿非破坏瞬间分析技术的研究”1995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主要蔬菜品种纯度、真实性快速鉴定技术”获03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 近十年来,主持及参加国家级和北京市各类科技课题17项,主持北京市科委重大“蔬菜种质资源改良实验室”和“蔬菜种质改良中心建设及产业化开发”等项目“蔬菜资源评价、利用”与“蔬菜作为生物反应器改善蔬菜营养与品质”课题和“863”重大转基因植物专项“胡萝卜作为生物反应器生产口服疫苗关键技术”合作课题。在蔬菜种质资源评价和分析方法研究的基础上,重点开展对蔬菜和蔬菜资源的营养与品质综合评价、筛选以及蔬菜种质资源改良与利用的探索研究。通过对来自国内外50多万份蔬菜种质资源的分析评价,获得了300多份营养与品质综合水平较高的优异种质材料,一些材料成为“名特优新”品种,在京内外生产上得到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取得了显著的社会和经济效益;50多万个有价值的分析评价数据被《中国食物成分表》所采用,为广大的蔬菜消费者提供了膳食营养与食用和消费安全指导。在蔬菜种质资源改良与利用方面,较早在国内建立了胡萝卜和叶用莴苣等作物再生和转基因遗传转化体系,并最先在国内公开发表研究论文;高赖氨酸转基因生菜的研究,获得农业部转基因安全释放批文;3项植株离体培养技术方法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研究成果“蔬菜种质资源收集评价利用创新”2002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