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频词云

袁士畴
简介:袁士畴,湖南隆回县人,1935年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 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五年制)。曾先后在湖南生物研究所任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湖南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耕作室副主任。1965年调天津程林农校任专业课教师、教务主任等。1980年8月1日调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情报资料室,先后任该室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7年调院科研管理处任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退休。 1985年参与创办北京农学会,任秘书长;北京市科协第四、五、六届委员;中国农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2000年起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科普组)。 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专业领域:农业科研管理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袁士畴,湖南隆回县人,1935年出生,研究员,中共党员, 1960年7月毕业于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五年制)。曾先后在湖南生物研究所任植物生理研究室主任、湖南农科院土壤肥料研究所耕作室副主任。1965年调天津程林农校任专业课教师、教务主任等。1980年8月1日调来北京市农林科学院情报资料室,先后任该室编辑、编辑室主任、副所长、所长,1987年调院科研管理处任处长,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1996年退休。 1985年参与创办北京农学会,任秘书长;北京市科协第四、五、六届委员;中国农学会第七、八届理事;中国农业技术经济研究会副理事长;中国农业现代化研究会副理事长;2000年起担任北京市人民政府顾问(科普组)。 1994年获国务院特殊津贴。1997年获全国“三下乡”活动先进个人称号。1999年被评为“全国科普工作先进工作者”。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主要成就
在情报所期间,创办了公开发行并有广告刊登和对外资格的二级刊物《北京农业科学》、《北京蔬菜》;倡议并参与创办《华北农学报》。在全国农业情报学界,带领全所同志响应中央改革开放的号召,搞活情报所的工作,开展了主动面向农村、面向领导,面向广大农业科研人员的服务工作。例如最早举办面向全国的食用菌技术培训班,首开技术咨询业务,出版农业技术资料增刊,最早参与“ABT生根粉”的推广……等等,成为在全国颇有影响的情报所之一。 科研处期间,领导了我院历史上最庞大的一个科研处,即所谓一处三室(养蜂研究室、中心实验室和计算机室),正确贯彻了院领导关于科研体制改革的方针,实行科研发一体化,在全国率先创办了绿色公司,探索了与郊区(县)全面协作的途径,在房山区开创了我院区域综合开发的先河,影响遍及该区七个乡镇23个农村的发展,在该区建立了岳各庄万亩果园、水冷湖资源调研、绒山羊基地、南窖板栗基地、牛口峪水库的生态治理、霞云岭上石铺山区研究基点、DIV系杂交猪的推广等等都是我院在这个时期留下的最有影响的工作。当时参加这项工作的最多时达70人,代表农科院负责组织专家以及区农委协调工作。 获奖情况: 1987年参加完成的(排名第7)《ATB生根粉(膜)的推广、开发和应用》获林业部科技进步一等奖。 1994年参与主持的《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获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主要著作五部: 《植物的耐盐性》及其改良,译者之一,农业出版社,1986; 《植物抗虫育种》,译者之一,农业出版社,1986; 《作物抗虫育种》,作者之一,农业出版社,1987; 《农业科研单位承包经营责任制研究》专著,作者之一,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年。 发表的主要论文为: 《“基因”科普中的几个哲学疑点》,2002年10月《科技潮》等数十篇。 《专业顾问团简报》,平均每年刊载文章3~5篇。
教育背景
北京大学生物系植物生理专业(五年制)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合作成果共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