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频词云

赵久然
简介:赵久然,男,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农业育种创新平台重大攻关项目“超级玉米种质创新及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主持人,首席专家。兼任: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政府农业顾问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
专业领域:玉米研究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 详细介绍
- 科研成果
- 统计分析
- 合作关系
赵久然,男,1962年8月生,中共党员。研究员,获中国农业大学作物遗传育种专业博士学位。现任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农业育种创新平台重大攻关项目“超级玉米种质创新及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研究”主持人,首席专家。兼任:农业部科技委委员、农业部玉米专家指导组组长、北京市政府农业顾问专家、中国作物学会副秘书长、中国作物学会玉米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玉米栽培学组组长、国家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中心
主要成就
1992~1994年,作为骨干承担农业部和北京市的重点科研课题:“紧凑型玉米增产机理及配套栽培技术研究”获农业部科技先进工作者和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作为骨干参加ABT生根粉和GGR绿色植物调节剂的研究和推广工作,于1996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2002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 1997年,在院领导的支持下,他承担玉米研究中心组建任务并主持全面工作,大胆提出不要事业费,走一条靠自身科研出成果、以成果出效益、以效益反哺科研的自我良性滚动发展之路。从成立之初的9名员工、8万元启动经费发展到目前50多名员工、资产3000多万元、无形资产5000多万元,并打造出育种、开发、经营一体化的创新体系,为下一步科研和产业的腾飞奠定了坚实基础,获得北京市政府颁发的科技体制创新奖。主持选育出京早13、京科2号、京科8号、京科25等20多个高产、优质系列玉米新品种,通过了国家和省(市)级审定,获国家植物新品种权。京早13、京科2号被列为北京市重点推广品种和结构调整优质粮品种,经权威资产评估部门评估京早13、京科15无形资产价值2630万元,并作为国有资产入资北京农科院种业科技有限公司;京科8、京科15、京科25被北京市政府列为粮食增产良种补贴品种;京科甜115、京科糯2000等品种对促进京郊种植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发挥了突出作用。这些品种在北京市及全国已累计推广500多万亩,增产粮食2亿多公斤,增创效益3亿多元,同时也为本单位增创效益一千多万元。主持中国玉米标准DNA指纹库构建及其应用研究,该项研究在种子真伪及纯度鉴定、血缘类群划分指导育种、国家区试品种一致性及真实性监测、植物新品种DUS测试、植物品种侵权案件的司法鉴定等方面具有重要作用,处于国际前沿水平,并应国际植物新品种保护联盟(UPOV)邀请参加技术工作组大会,该项技术为全国数百家种子生产经营及管理部门鉴定种子6000多批次,避免了大量假冒伪劣种子流入市场,产生了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先后主持完成和在研国家、部、市重大科研项目30多项,在核心刊物上发表论文60多篇,编写论著6部。
教育背景
中国农业大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与合作成果共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