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访问北京市农林科学院 机构知识库!

高频词云

宗汝静

简介:宗汝静,女,汉族,1932年1月31日出生 1954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农学院),研究员,无党派。1959-1961年、 1978-1989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作,1978年—1989年任蔬菜研究中心采后生理研究室主任。现任蔬菜研究中心采后研究室顾问。 在此期间曾兼任:浙江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园艺学报”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编委,国际制冷学会仪器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农产品贮藏加工委员会主任,1988年评选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妇女,录入“中国知名妇女”(1988)“中国当代名人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专业领域:蔬菜园艺;;收获、初加工、贮藏 所在单位: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 发文量: 7
  • |
  • 被引量: 28
  • |
  • EI: 0
  • |
  • SCI: 0
  • |
  • 北大核心: 0
  • |
  • CSSI: 0
  • |
  • CSCD: 1

宗汝静,女,汉族,1932年1月31日出生 1954年毕业于浙江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农学院),研究员,无党派。1959-1961年、 1978-1989年在北京市农林科学院工作,1978年—1989年任蔬菜研究中心采后生理研究室主任。现任蔬菜研究中心采后研究室顾问。 在此期间曾兼任:浙江农业大学兼职教授,“园艺学报”编委,“中国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编委,国际制冷学会仪器科技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事、北京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主任,北京农业工程学会常务理事,农产品贮藏加工委员会主任,1988年评选为北京市先进科技妇女,录入“中国知名妇女”(1988)“中国当代名人录”(上海人民出版社1992)

研究方向

所在机构

北京市农林科学院蔬菜研究中心

主要成就

在院工作期间:建成国内第一座具有控制温度及调节气体成份研究条件的采后生理实验室。 1959-1961年参加北京郊区蔬菜传统贮藏方法的调研,在调查的基础上,总结出了不同蔬菜传统贮藏技术,改进了大白菜、萝卜、油菜、菠菜等蔬菜的窖藏、埋藏和冻藏技术,并在郊区大力推广,在当时冬季蔬菜延长供应方面发挥了作用。 1978-1985年主持农业部蔬菜简易贮藏技术研究课题和北京市科委蔬菜冷藏与气调贮藏技术研究、蔬菜采后生理与技术研究课题。针对当时北京为解决每年蔬菜供应出现的春淡季和秋淡季及延长秋菜供应期的问题,结合北京市建设的10万平米蔬菜贮藏冷库带领研究室人员并与协作单位合作重点对甘蓝、大白菜等叶菜,番茄、黄瓜、大椒等果菜和架豆等蔬菜的简易贮藏设施和管理技术,冷藏的最适温度、湿度、包装及气体条件等开展了广泛的研究,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第一手资料,成果推广应用后获得了良好的效果。 1985年被任命为国家“七五”计划蔬菜采后生理及技术研究国家协作项目主持人,主持结球白菜采后生理与强制通风排除乙烯贮藏技术研究,与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莫瑞斯教授及清华大学热能系江忆教授协作,在全室科研技术人员共同努力和市有关领导支持下,在郊区广泛建库推广应用,在一定历史和时期条件下形成了白菜贮藏技术的革新,获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并获得国家发明专利(结球白菜控制乙烯产生和积累的贮藏方法)。主持多种主要蔬菜采后生理及技术研究,其中“菜豆贮藏中影响锈斑和腐烂发生因素及其控制”“嫩茎花椰菜贮藏保鲜技术”及“延长花椰菜贮藏期及产地简易贮藏技术的研究”并分别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 指导培养蔬菜采后生理硕士研究生11名,参加撰写“中国大百科全书农业卷,” “农业百科全书-蔬菜卷”“中国蔬菜栽培”等有关果蔬采后生理及技术的篇章和条目。 1989年退休后,1990年获美国加州大学采后生物学研究基金,协作进行东方蔬菜苦瓜、豇豆、丝瓜、芥蓝等贮藏技术研究。后来转到Fresh Express Cop公司从事鲜切蔬菜技术研究,在此期间通过各种方式与蔬菜研究中心采后室保持联系,进行技术交流。2006年8月受蔬菜研究中心邀请回国参加北京蔬菜学会和世界园艺学会组织的国际会议。

教育背景

浙江农学院(现浙江大学农学院)

查找成果
筛选
  • 中文期刊()

  • 外文期刊()

  • 会议论文 ()

  • 获奖成果()

  • 专利()

资源类型=中文期刊
共0条记录

全部

  • 全部
  • 第一作者
排序方式:

时间

  • 时间
  • 相关度

发文趋势

期刊分布统计

收录级别统计

筛选

合作成果10条记录,权限内显示10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