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闷黄工艺对黄茶品质及其抑制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文帅

作者: 文帅;安然;李冬利;霍梦恩;孙伶俐;孙世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闷黄;黄茶;品质;肝癌;MTT检测

期刊名称: 茶叶通讯

ISSN: 1009-525X

年卷期: 2020 年 01 期

页码: 75-8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研究了干闷与湿闷对黄茶感官品质、茶汤与干茶色度、品质成分含量以及其抑制肝癌细胞HepG2增殖的影响。结果表明,湿闷工艺黄茶感官品质优于干闷工艺黄茶,茶汤与干茶色度均偏黄;生化成分检测结果显示,湿闷工艺黄茶中总儿茶素、酯型儿茶素、EGCG、ECG和叶绿素总量较干闷工艺黄茶显著降低,非酯型儿茶素、GC和EGC含量显著增加。MTT检测结果表明,干闷工艺和湿闷工艺黄茶都具有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在闷黄温度和时间等因素相同条件下,湿闷工艺更有利于黄茶品质的形成,并可保持较强的体外抗肝癌活性。

分类号: TS272.5

  • 相关文献

[1]闷黄过程中黄茶生化成分变化及其影响因子研究进展. 滑金杰,江用文,袁海波,尹军峰,钟维标,余书平,谢前途. 2015

[2]闷黄对黄茶香气特征及关键香气化合物的影响. 夏红玲,苗爱清,陈维,胡蝶,乔小燕,马成英. 2023

[3]黄茶闷黄工艺影响因子及品质评价技术研究进展. 夏长杙,冉乾松,杨天根,翟精武,刘亚兵. 2024

[4]闷堆和摊放对黄茶品质及生化成分的影响. 王云,张厅,唐晓波,王小萍,马伟伟. 2015

[5]提香时间对远安黄茶理化品质的影响. 叶飞,滕靖,龚自明,高士伟,高志明,刘盼盼,王雪萍,郑鹏程,王胜鹏,郑琳. 2017

[6]黄金芽茶鲜叶加工过程中色泽变化及内在原因分析. 曹青青,陈根生,许勇泉,尹军峰. 2020

[7]鲜蒜中半胱氨酸肽类对肝脏活性作用的研究进展. 张笔觅,吕智超,于中玉,杨明静. 2015

[8]从脾肾治肝癌心得. 李. 2013

[9]针对Oct-4和Survivin基因的双靶向shRNA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抑制作用. 王端明,王敬晗,李林芳,陈静波,苏长青. 2012

[10]饮食管理在肝硬化晚期合并肝癌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朱成果. 2010

[11]双启动子调控的条件复制腺病毒制备及其体外抑瘤作用. 任继鸿,龙敏,温志远,刘昕阳,陈曦,成诗银,张惠中. 2010

[12]α-硫辛酸对缺氧应激肝癌细胞线粒体呼吸率和产能代谢的影响. 黄勇超,施冬云,刘珊林,刘志昕,俞培忠,沈新南. 2007

[13]微囊藻毒素诱发癌症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张萍,钟儒刚,崔海信,曾毅. 2009

[14]重组靶向新城疫病毒的构建及其对人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尉丁,冯浩,南刚,崔尚金,陈志南,边惠洁. 2009

[15]不发酵茶转轻发酵茶的工艺初探——以成品绿茶制造黄茶为例. 任敏,何春雷,黄旭,李书魁,刘川丽. 2019

[16]花香型桂热2号黄茶的研制. . 2019

[17]温州黄汤闷堆和闷烘工艺. 滑金杰,尹军峰,袁海波,江用文,汪芳,陈根生. 2017

[18]闷黄工艺对夏季原料茶品质的影响研究. 钟应富,罗红玉,杨娟,张莹. 2016

[19]黔茶1号试制红茶、绿茶和黄茶的品质研究. 沈强,张小琴,罗金龙,杨肖委,刘晓霞,周良书,郑文佳. 2023

[20]蒙顶黄茶闷堆过程中主要品质成分及酶活性变化研究. 张厅,刘飞,王小萍,唐晓波. 2017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