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再生力与产量性状的QTL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莉

作者: 蒋开锋;张涛;赵建国;郭小蛟;杨乾华;万先齐;游书梅;曹应江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产量因子;再生力;上位性效应;QTL与环境互作

期刊名称: 西南农业学报

ISSN: 1001-4829

年卷期: 2013 年 26 卷 06 期

页码: 2179-218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日本晴’与‘泸恢99’及其构建的RIL群体的188个家系为研究对象,构建了含207个分子标记的遗传连锁图谱,对同一地点两年再生力及6个产量相关性状进行了基因定位。7个性状共检测到20个QTL,分布于除4、6、10、11号染色体外的8条染色体上,单个QTL的贡献率为0.01%~13.85%,单个性状QTL个数为1到6个。其中再生力QTL3个,位于第7、8染色体上,贡献率3.4%~5.39%。7个性状共检测到4对加性上位性互作效应,但均不显著。单株产量、每穗颖花数、每穗实粒数检测到了较明显的环境互作效应。再生力与单株有效穗存在显著的负相关。

分类号: S511

  • 相关文献

[1]水稻产量相关性状QTL定位. 蒋开锋,杨莉,杨乾华,万先齐,曹应江,游书梅,罗婧,张涛. 2013

[2]烤烟几种化学成分的QTL初步分析. 肖炳光,卢秀萍,焦芳蝉,李永平,孙玉合,郭兆奎. 2008

[3]水稻叶绿素含量的QTL及其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波,庄杰云,张克勤,戴伟民,鲁烨,傅丽卿,丁佳铭,郑康乐. 2005

[4]QTL与环境互作的完备区间作图方法研究. 李珊珊,王建康,张鲁燕. 2014

[5]大豆粒形性状主效QTL、环境互作和上位性检测. 梁慧珍,余永亮,杨红旗,张海洋,董薇,杜华,崔暐文,刘学义,方宣钧. 2013

[6]盐胁迫下水稻苗高和分蘖数的发育动态QTL分析. 孙健,王敬国,刘化龙,谢冬微,郑洪亮,赵宏伟,邹德堂,栾非时. 2015

[7]水稻抽穗期QTL与环境互作分析. 李泽福,周彤,郑天清,罗林广,夏加发,翟虎渠,万建民. 2002

[8]作物杂种优势的遗传机理和研究进展. 张小蒙,肖宁,陈建民. 2012

[9]水稻产量性状的QTL定位与上位性分析. 曹立勇,占小登,庄杰云,郑康乐,程式华. 2003

[10]水稻幼苗耐Al~(3+)胁迫的QTL定位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小丽,包劲松,夏英武. 2006

[11]稻米淀粉黏滞性QTL定位及其G×E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舒庆尧,包劲松,吴殿星,夏英武. 2005

[12]基于高密度遗传图谱定位栽培种花生主茎高、第一侧枝长和分枝数的QTL研究(英文). 张胜忠,邱俊兰,苗华荣,杨伟强,赵立波,宋欣,潘丽娟,张智猛,胡晓辉,陈静. 2019

[13]水稻米粒延伸性QTLs定位和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王淑珍,舒庆尧,包劲松,夏英武. 2005

[14]水稻幼苗耐Mn~(2+)胁迫的QTL及其互作检测. 王淑珍,庄杰云,沈圣泉. 2007

[15]水稻柱头外露率QTLs定位及其互作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舒庆尧,夏英武. 2006

[16]多环境下水稻DH群体剑叶长度的QTL分析(英文). 曹刚强,高用明,朱军. 2007

[17]小麦灌浆期耐热性QTL定位分析. 李世平,昌小平,王成社,景蕊莲. 2013

[18]不同生态环境下水稻穗部性状QTL鉴定. 刘进,姚晓云,刘丹,余丽琴,李慧,王棋,王嘉宇,黎毛毛. 2019

[19]基于单片段代换系的水稻苗高QTL定位和上位性效应分析. 张龙廷,吴静,熊喜娟,董景芳,张少红,赵均良,刘自强,杨梯丰. 2023

[20]水稻分蘖最大角度的QTL分析. 沈圣泉,庄杰云,包劲松,郑康乐,夏英武,舒庆尧. 2005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