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立体匀播栽培技术体系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常旭虹

作者: 常旭虹;王艳杰;陶志强;王德梅;马少康;杨玉双;徐哲莉;张燕;赵广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立体匀播;机械化;技术体系

期刊名称: 作物杂志

ISSN: 1001-7283

年卷期: 2019 年 02 期

页码: 168-17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针对生产中以条播为主的播种方式存在的因行内挤、行间空造成的大小苗现象,以及需要分次作业完成施肥、旋耕、播种、镇压等工序普遍存在的农耗时间长、土壤失墒较重、作业成本偏高等问题,提出了可以有效解决上述问题的小麦立体匀播技术,经在部分冬麦区及春麦区示范推广,效果显著。结合不同生产区气候、品种、土壤等特点,集成了以立体匀播为核心,适于不同生态类型区的栽培技术体系,在模式上重点突出机械化和集约化导向,可满足个体农户、种田大户、家庭农场或合作社等不同生产主体的需求,为促进我国小麦节本、高产、高效、可持续生产提供技术支撑。

分类号: S512.1

  • 相关文献

[1]冬小麦不同茎蘖生产力对立体匀播技术的响应. 陶志强,王艳杰,王德梅,杨玉双,徐哲莉,赵广才,常旭虹. 2019

[2]水浇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3]旱地小麦立体匀播绿色增产增效技术模式. 赵广才,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陶志强. 2015

[4]黄淮冬麦区南片小麦立体匀播技术规程. 马少康,杨建仓,赵广才. 2020

[5]立体匀播和施氮量对冬小麦产量构成及旗叶光合性能的影响. 赵凯男,常旭虹,王德梅,陶志强,杨玉双,马瑞琦,朱英杰,徐哲莉,张保军,赵广才. 2019

[6]小麦立体匀播技术. 赵广才,郝德有,常旭虹,王德梅,杨玉双. 2015

[7]新时代射阳蚕桑产业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魏勇,茆迎春,唐顺明. 2019

[8]国内外蔬菜机械化生产技术体系研究综述. 肖体琼,崔思远,陈永生,何春霞. 2017

[9]1LS-2深松筑台机的研制. 佟超. 1993

[10]沿淮淮北砂姜黑土区小麦大面积超高产栽培理论与实践. 曹承富,肖扬书,武际,曹军,高峰,李学章,牛泉清,杨剑波. 2014

[11]小麦红吸浆虫种群动态及综合治理技术体系成果研究回顾与展望. 丁红建,郭予元,李修炼,孙京瑞. 2008

[12]克字号小麦核心品种的特征特性及生产技术体系. 张殿双. 2007

[13]河南省中产灌区小麦、夏玉米丰产高效集成技术体系. 王汉芳,王振华,季书勤,李团飞. 2006

[14]气吸型孔组合式小麦精密排种器设计与参数优化. 程修沛,卢彩云,孟志军,于佳杨. 2018

[15]小麦机械化栽培技术分析. 张宇庆. 2017

[16]棉-粮-绿肥宽带轮作种植技术. 赵贵元,王燕,董明,郝曙光,顾春,刘建光,耿昭,张寒霜,王永强,祁虹. 2022

[17]四川丘陵山地小麦机械化生产农艺栽培技术. 池忠志,李旭毅,李朝苏,陈尚洪,刘定辉,郑家国. 2013

[18]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均匀种植理论与技术研究与应用. 郝志青,郝德有,董奎平,张学政. 2013

[19]小麦机械化无垄栽培技术研究. 郝德有,刘梅,陈永,曹九生,李伟,郭安强,赵轩宇,王秀果. 2018

[20]提高立体匀播冬小麦光合效能和产量的最佳追氮时期. 赵凯男,张保军,王德梅,陶志强,王艳杰,杨玉双,常旭虹,赵广才.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