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与防治措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子明

作者: 王子明;周凤明;吕宏飞;吕玉亮;卢小莉;陈志谊;刘永峰;魏巍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水稻;小穗头;干尖线虫;药剂浸种

期刊名称: 江苏农业科学

ISSN: 1002-1302

年卷期: 2004 年 03 期

页码: 34-38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用防治真菌种传病害的浸种剂 2 5 %施保克乳油、2 5 %使百克乳油和防治线虫的浸种剂 95 %巴丹可溶性粉剂及兼治真菌和线虫种传病害的 16 %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 .2 %浸丰乳油分别对带线虫的武育粳 3号、镇稻2号及武运粳 7号种子进行浸种处理后播种 ,试验结果表明 :使用防治线虫的浸种剂可以有效地控制水稻“小穗头”现象的发生。经南京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线虫实验室鉴定 ,来自武育粳 3号、武运粳 8号的“小穗头”和武运粳 7号小穗发病田混收稻谷内的线虫为干尖线虫。用 95 %巴丹可溶性粉剂、16 %恶线清可湿性粉剂、4 .2 %浸丰乳油、2 5 %使百克乳油浸种及清水对照的田间“小穗头”发生率分别为 0 .31%、1.34%、1.78%、4 4 .0 %和35 .71% ,4种浸种药剂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依次为 99.10 %、96 .90 %、95 .90 %和 - 17.8% ;具有防治线虫作用的浸种剂巴丹、恶线清和浸丰对“小穗头”的防治效果较好 ,浸种剂 2 5 %施保克乳油及 2 5 %使百克乳油等咪鲜胺类制剂对由干尖线虫造成的水稻“小穗头”没有防治效果

分类号: S435.11

  • 相关文献

[1]江苏省水稻“小穗头”现象发生原因与防治对策研究. 王子明,周风明,吕玉亮,吕宏飞,卢小莉,许明宝,陈志谊,刘永峰,徐旸. 2003

[2]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 于新,朱镇,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赵凌,王才林. 2015

[3]关于水稻小粒穗发生原因分析及预防技术建议. 陶龙兴,黄世文,徐青,王林坤,王冠军. 2010

[4]干尖线虫病对不同水稻品种(系)产量相关性状的影响(英文). 于新,张亚东,陈涛,赵庆勇,周丽慧,姚姝,赵春芳,赵凌,王才林. 2016

[5]水稻干尖线虫病防治试验初报. 韩国敏,徐东,张文银,王彩芬,马静. 2003

[6]淮安市水稻种子携带干尖线虫调查及防控技术. 王晓飞,李美霞,施保国,周长勇,王宏宝. 2023

[7]干尖线虫感染水稻生产种现状及其源头分析. 杨芳,张重梅,倪建英,康晓慧,彭云良,姬红丽. 2017

[8]恶线清浸种防治水稻“小穗头”技术. 杨红福,汪智渊,吉沐祥. 2006

[9]水稻黑点米形成原因初步研究. 杨红福,束兆林,姚克兵,于居龙,吉沐祥. 2016

[10]水稻干尖线虫病在籼粳杂交晚稻上的危害及防治. 王玲,黄世文,禹盛苗,许德海. 2008

[11]不同浓度三种药剂浸种对玉米种子萌发及幼苗生长的影响. 王建丽,申忠宝,钟鹏,潘多锋,张瑞博,李道明,潘丽艳. 2009

[12]不同药剂浸种对糜子、谷子种子发芽特性的影响. 刘锦川,刘建设,赵慧. 2017

[13]不同浸种处理对杂交稻种子发芽和成苗的影响. 陈合云,曹栋栋,郑学强,陈珊宇,阮晓丽,阮关海. 2012

[14]不同处理方法对水稻种传干尖线虫控制的影响. 杨芳,谢家廉,潘存红,季红娟,李少军,彭云良,姬红丽. 2021

[15]咯菌腈·精甲霜·噻呋种子处理悬浮剂浸种对棉花苗期病害和黄萎病的防治效果. 岳弘辰,马征,冯自力,冯鸿杰,赵丽红,张亚林,魏锋,朱荷琴. 2021

[16]不同预处理对远志种子萌发的影响. 田洪岭,胡侃,郭淑红,王耀琴,郝耀鹏. 2011

[17]晚粳新品种M1148的特征特性及栽培技术研究. 吴敬德,吴跃进,童继平,郑乐娅. 2001

[18]氮素穗肥与优质水稻栽培. 甘雨. 2014

[19]生物炭对水稻齐穗期叶绿素荧光参数及产量构成的影响. 陈盈,张满利,刘宪平,代贵金,侯守贵. 2016

[20]利用极端材料定位水稻粒形性状数量基因位点. 张强,姚国新,胡广隆,汤波,陈超,李自超.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