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和室内人工接种方法的探索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姚卓

作者: 陈万权;高利;刘太国;刘博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人工接种试验

期刊名称: 植物保护

ISSN: 0529-1542

年卷期: 2014 年 40 卷 03 期

页码: 122-12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摘要: 小麦矮腥黑穗病是由小麦矮腥黑粉菌(Tilletia controversa Kühn,TCK)引起的我国对外一类检疫性病害。本项研究对其病菌冬孢子的萌发、人工接种方法进行了室内试验。结果表明,参试菌株冬孢子在土壤浸提液培养基上45~50d时达到萌发高峰,冬孢子浓度对萌发率有影响,浓度为(100~105)×104个/mL时萌发率最高。因此,可以选用此浓度作为室内TCK冬孢子萌发研究的适宜浓度。在室内进行TCK冬孢子的人工接种方法的研究表明,冬孢子在培养基上萌发后,将麦种放在培养皿盖中的湿滤纸上,置于5℃的培养箱中培养,直到苗长到3~5cm,然后将麦苗种植到直径为24cm的塑料盆中,在白天30℃,夜晚18℃的生长箱中培养至植株成熟,可获得7%左右的发病植株。

分类号: S435.121.4

  • 相关文献

[1]土壤湿度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TCK)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周益林,段霞瑜,丁胜利,邱焯. 2006

[2]8种杀菌剂对甘蔗黑穗病菌的室内毒力测定. 林珊宇,贤小勇,颜梅新,黄福新,秦碧霞. 2014

[3]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对温度的敏感性. 周益林,段霞瑜. 2012

[4]温度对小麦矮腥黑穗病菌冬孢子萌发的影响. 周益林,段霞瑜,王生荣,王军平,邱焯. 2006

[5]小麦矮腥黑粉菌侵染小麦子房的激光共聚焦显微观察方法. 陈德来,魏晓庆,刘俭俭,刘太国,刘博,陈万权,高利. 2019

[6]小麦矮腥黑粉菌冬孢子萌发培养基筛选及其生理特性研究. 刘太国,高利,刘博,陈万权. 2010

[7]小麦矮腥黑粉菌及其近缘种的RPB2基因片段序列分析. 高利,刘太国,高继国,陈万权. 2010

[8]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体内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高利,沈慧敏,李超,刘太国,刘博,康晓慧,陈万权. 2016

[9]小麦矮腥黑粉菌ISSR反应体系的建立与优化. 高继国,高利,刘太国,陈万权. 2008

[10]小麦矮腥黑粉菌在小麦体内侵染过程的显微观察. 高利,沈慧敏,李超,刘太国. 2016

[11]小麦矮腥黑粉菌的鉴定及检测方法. 陈万权,刘太国. 2007

[12]小麦矮腥黑粉菌g9890基因编码效应蛋白的生物信息学分析及亚细胞定位. 许停,刘太国,高利,陈万权. 2023

[13]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10613的基因克隆与生物信息学分析. 郭志浩,高利,刘琦. 2023

[14]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11335的生物信息学分析、亚细胞定位及毒性验证. 郭志浩,金泽鑫,刘琦,高利. 2022

[15]小麦矮腥黑粉菌原生质体的制备与再生. 李超,高利,刘太国,刘博,陈万权. 2018

[16]小麦矮腥黑粉菌效应蛋白g4418的毒性验证及亚细胞定位. 马骏豪,文智伟,郭笑维,王昕,刘琦,高利. 202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