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期施肥下黑土玉米田土壤温室气体的排放特征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高洪军

作者: 高洪军;张卫建;彭畅;张秀芝;李强;朱平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长期施肥;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春玉米;黑土

期刊名称: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ISSN: 2095-6819

年卷期: 2017 年 05 期

页码: 422-430

摘要: 研究不同施肥措施下东北黑土区玉米农田温室气体(CO_2、N_2O和CH_4)的排放量及其增温潜势,将为制定农业温室气体减排措施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以国家(公主岭)黑土长期定位试验为平台,采用静态箱-气相色谱法对不同施肥措施下玉米农田土壤温室气体排放通量进行了监测,并分析了不同施肥处理间玉米田的综合温室效应差异。结果表明:各施肥处理土壤温室气体CO_2和N_2O的排放高峰均出现在玉米拔节期。农家肥和化肥配施(M_2NPK)处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和CH_4吸收量均显著高于施化肥处理(P<0.05);施用化肥处理土壤CO_2、N_2O排放通量高于不施肥处理;撂荒区土壤CO_2排放通量最高,而土壤N_2O排放通量显著低于施肥处理;等施氮量条件下,化肥(NPK)处理土壤N_2O排放通量明显高于秸秆还田(SNPK)处理,而土壤CH4净吸收量结果则截然相反。从土壤综合温室效应和温室气体强度可分析出,与不施肥(CK)比较,偏施化肥N和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GWP)分别增加了142%和32%,SNPK综合温室效应降低了38%;尤其是有机无机配施(M_2NPK)处理的综合温室效应为负值,为净碳汇。平衡施肥NPK和有机无机肥配施(SNPK和M_2NPK)温室气体排放强度(GHGI)较弱,显著低于不施肥(CK)和偏施化肥(N)处理,其中M2NPK为-222 kg CO_2-eq·t~(-1)。因此,为同步实现较高的玉米产量和较低的温室气体排放强度,有机无机肥配施是东北黑土区较为理想的土壤培肥方式。

分类号: X712

  • 相关文献

[1]秸秆还田与施氮对黑土区春玉米田产量、温室气体排放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 吕艳杰,于海燕,姚凡云,曹玉军,魏雯雯,王立春,王永军. 2016

[2]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查燕,武雪萍,张会民,蔡典雄,朱平,高洪军. 2015

[3]中国水产养殖二氧化碳排放量估算的初步研究. 刘晃,车轩. 2010

[4]控释肥和添加剂对双季稻温室气体排放影响和减排评价. 王斌,李玉娥,万运帆,秦晓波,高清竹. 2014

[5]生化抑制剂组合与施肥模式对黄泥田稻季CH_4和N_2O排放的影响. 吴良欢,戴锋,董春华. 2018

[6]华北冬小麦/夏玉米农田水氮管理的温室效应评价. 李建政,王道龙,王立刚,王迎春,李虎. 2016

[7]氮肥管理措施对黑土玉米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8]黑土区大豆植株长势和农田温室气体对不同施肥方式的响应. 郭文义,魏丹,金梁,李玉梅,王伟,徐猛,张磊,常本超. 2017

[9]东北季节性冻融农田土壤CO_2、CH_4、N_2O通量特征研究. 陈哲,韩瑞芸,杨世琦,张爱平,张晴雯,米兆荣,王永生,杨正礼. 2016

[10]长期施肥下黑土碳氮和土壤pH的空间变化. 贾立辉,朱平,彭畅,张秀芝,李强,高洪军. 2017

[11]长期试验下黑土基础地力演变特征与肥料效应. 郝小雨,马星竹,周宝库. 2018

[12]长期施肥对黑土水稳性团聚体稳定性及有机碳分布的影响. 张秀芝,李强,高洪军,彭畅,朱平,高强. 2020

[13]长期不同施肥对黑土团聚体及有机碳组分的影响. 于锐,王其存,朱平,刘强,王恒,孙崇玉. 2013

[14]长期不同施肥下黑土和红壤团聚体氮库分布特征. 刘震,徐明岗,段英华,张丽娟,张毅功. 2013

[15]长期施肥对黑土脲酶活性和动力学特性的影响. 马星竹,陈利军,周宝库,郝小雨,朱健,武志杰. 2020

[16]长期不同施肥措施下黑土作物产量与养分平衡特征. 郝小雨,周宝库,马星竹,高中超. 2015

[17]长期施肥对中国3种典型农田土壤活性有机碳库变化的影响. 张璐,张文菊,徐明岗,蔡泽江,彭畅,王伯仁,刘骅. 2009

[18]长期不同施肥条件下大豆田黑土酶活性研究. 马星竹,周宝库,郝小雨. 2016

[19]同步辐射软X射线近边吸收谱方法研究长期施肥对黑土有机氮官能团的影响. 李辉,高强,王帅,朱平,张晋京,赵屹东. 2015

[20]长期施肥下黑土有机肥替代率变化特征. 龚海青,付海美,徐明岗,郜红建,朱平,高洪军. 201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