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上的残留分析及安全性评价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邓立刚

作者: 邓立刚;李霞;陈璐;郭栋梁;刘俊华;韩凯欣;杨晓刚;侯倩;李欣欣;李增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吡唑醚菌酯;小麦;残留;消解;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

期刊名称: 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

ISSN: 2095-0381

年卷期: 2020 年 03 期

页码: 902-908

摘要: 目的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ultra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UPLC-MS/MS)测定小麦中吡唑醚菌酯的含量,研究其在小麦籽粒和秸秆中的残留状况及消解规律,评估吡唑醚菌酯的膳食风险。方法实验样品经乙腈提取、净化后,经Waters Acquity UPLC BEH C_(18)柱(50 mm×2.1 mm,1.7μm)分离,以0.1%甲酸水-甲醇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流速为0.3 mL/min,多反应监测模式监测。结果吡唑醚菌酯在0.0005-0.20 mg/mL的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大于0.999,小麦籽粒、小麦秸秆不同添加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范围为66%~97%、88%~98%,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1.9%~5.5%、1.2%~12.4%,定量限为0.01 mg/kg。吡唑醚菌酯在小麦籽粒中的残留消解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其消解半衰期为2.74~5.82 d;用药后小麦籽粒中吡唑醚菌酯的最终残留未检出~0.10 mg/kg;膳食风险评估表明,末次施药21 d后吡唑醚菌酯的国家估算每日摄入量是1.0874 mg,风险概率为57.53%。结论吡唑醚菌酯在小麦中的消解速度较快,虽不能在小麦中完全降解,但通过膳食评估发现长期膳食摄入对人体健康不会产生不可接受的风险。

分类号: S481.8

  • 相关文献

[1]氯虫苯甲酰胺和吡唑醚菌酯在铁皮石斛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许振岚,陈丽萍,徐明飞,蒋一之,虞轶俊,王强,赵学平. 2018

[2]38%唑醚·啶酰菌悬浮剂在草莓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杨霄鸿,赵楠楠,赵文文,刘慧君,金芬,贾明宏. 2018

[3]香蕉和土壤中吡唑醚菌酯的残留分析. 赵方方,张月,吕岱竹,谢德芳. 2015

[4]吡唑醚菌酯在杨梅和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俞建忠,陈列忠,侯佳音,俞瑞鲜,胡秀卿,赵学平. 2020

[5]18%井冈·戊唑醇悬浮剂在小麦中的残留行为研究. 董见南,滕瑶,廖辉,陈国峰,刘峰,张晓波. 2020

[6]粉唑醇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消解规律. 余苹中,贾春虹,朱晓丹,陈莉,贺敏. 2014

[7]甲基二磺隆在小麦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张少军,杨更亮,郑振山,陈勇达,王莉,钱训. 2009

[8]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抗倒酯及其代谢物残留量. 张玉婷,李娜,刘磊,邵辉,李辉,李晶,郭永泽. 2014

[9]柑橘中高风险农药及主要代谢物的消解转化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 李志霞,董超,周杰,安文进,张耀海,李晶,王成秋,梁国鲁,焦必宁. 2021

[10]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霜霉威在番茄和土壤中残留及消解动态. 柳亚男,李敏敏,范蓓,卢嘉,贺妍,孔志强,孙玉凤,王凤忠. 2015

[11]辛硫磷在宁夏甘草及对应根际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张治科,李少南,张蓉,南宁丽,钱锋利,杨彩霞. 2010

[12]超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啶虫脒在工厂化双孢蘑菇栽培中的残留. 张其才,董茂锋,宋卫国,付白莲,王伟民,赵志辉,王坦,陈珊珊,曲明清. 2016

[13]代森联在葡萄和土壤中的残留和消解规律. 张文红,张慧,邵辉. 2016

[14]丙环唑和嘧菌酯在玉米田中的残留及消解行为. 刘烨潼,王俊平,郭永泽,陈秋生,张强,殷萍. 2015

[15]沃柑中4种常用杀虫杀螨剂的残留分析及膳食风险评估. 李志霞,董超,周杰,安文进,张耀海,王运儒,王成秋,焦必宁. 2022

[16]呋虫胺在水稻及稻田环境中的残留与消解动态研究. 贾曼婷,石梦琪,戚燕,王珊珊,邵华. 2017

[17]精甲霜灵在热带气候土壤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研究. 韩丙军,陈丽霞,汤建彪,彭黎旭,谢德芳,刘洪升. 2009

[18]苹果中苯肽胺酸残留及消解. 李瑞娟,周力,刘同金,崔淑华,宋国春,于建垒,朱立贵. 2020

[19]氯氰菊酯在茼蒿和油麦菜上的残留行为研究. 李晋栋,王霞,高婧,齐艳丽,连少博,任鹏程,孙瑞卿,王婧,乔雄梧,秦曙. 2018

[20]调环酸钙在马铃薯及植株中的残留和消解分析. 董见南,李雪茹,陈国峰,刘峰,张晓波,廖辉.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