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DNDC 模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黎

作者: 杨黎;王立刚;李虎;邱建军;刘慧颖

作者机构:

关键词: DNDC;土壤呼吸;土壤有机碳;氧化亚氮排放;春玉米;温室气体减排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4 年 20 卷 1 期

页码: 75-86

收录情况: CSCD

摘要: 春玉米是我国东北地区主要粮食作物,但由于连年耕作和氮肥的高投入,春玉米农田也可能成为重要的温室气体排放源。因此,通过优化田间管理措施在保证作物产量的同时实现固碳减排,对于春玉米种植系统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过程模型(Denitrification-Decomposition,DNDC)是评估固碳减排措施的有效工具,本研究在对DNDC模型进行验证的基础上,应用模型研究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和氧化亚氮(N_2O)排放的长期综合影响。模型验证结果表明,DNDC模拟的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季节总量、N_2O排放季节总量和春玉米产量与田间观测结果较一致;同时模型也能较好地模拟不同处理下土壤呼吸和N_2O排放季节变化动态。这表明DNDC模型能较理想地模拟不同施氮和秸秆还田措施对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N_2O排放和作物产量的影响。利用模型综合分析不同管理情景对产量和土壤固碳减排的长期影响,结果表明:1)与当地农民习惯施肥相比,优化施氮措施不会明显影响作物产量,能减少N_2O排放,且对土壤固碳影响很小,因而能降低温室气体净排放,但净排放降低幅度有限(8%~13%);2)在优化施氮措施的同时秸秆还田能在保障供试农田春玉米产量的同时大幅度减少春玉米种植系统温室气体净排放,甚至可能将供试农田由温室气体排放源转变为温室气体吸收汇。本研究结果可为优化管理措施实现春玉米种植系统固碳减排提供科学依据。

分类号:

  • 相关文献

[1]基于DNDC模型的东北地区春玉米农田固碳减排措施研究. 杨黎,王立刚,李虎,邱建军,刘慧颖. 2014

[2]三江源区高寒草甸土壤呼吸空间异质性的研究. 邹华,畅喜云,德科加,石红霄,杨予海. 2014

[3]陆地生态系统有机碳储量和碳排放的研究进展. 夏雪,车升国. 2011

[4]轮耕模式对黄淮海冬小麦—夏玉米两熟区农田土壤改良效应. 于淑婷,赵亚丽,王育红,刘卫玲,孟战赢,穆心愿,程思贤,李潮海. 2017

[5]生物质改良剂对川西北地区高寒草地沙化土壤有机碳特征的影响. 张晓丽,孔凡磊,刘晓林,胡立峰,李玉义. 2019

[6]长期施肥对东北中部春玉米农田土壤呼吸的影响. 吴瑞娟,王迎春,朱平,贺美,黄诚诚,王立刚,张凤路. 2018

[7]覆膜抑制土壤呼吸提高旱作春玉米产量. 高翔,龚道枝,顾峰雪,郝卫平,梅旭荣. 2014

[8]春玉米灌浆成熟期土壤呼吸动态变化及其影响因素. 石俊杰,龚道枝,梅旭荣,郝卫平,马孝义,张燕新. 2012

[9]长期有机无机配施黑土土壤有机碳对农田基础地力提升的影响. 查燕,武雪萍,张会民,蔡典雄,朱平,高洪军. 2015

[10]DNDC模型对我国旱地N2O释放的拟合对比分析. 徐文彬,刘广深,洪业汤,LI CHANGSHENG,陈旭晖. 2002

[11]DNDC模型对我国旱地N_2O释放的拟合对比分析. 徐文彬,刘广深,洪业汤,Li Changsheng,陈旭晖. 2002

[12]DNDC模型在中国的改进及其应用进展. 谢海宽,江雨倩,李虎,张婧,常乃杰,王立刚. 2017

[13]DNDC模型模拟农田温室气体排放研究进展. 吕晓东,王婷. 2018

[14]中国农田的温室气体排放. 李长生,肖向明,S.Frolking,B.MooreⅢ,W.Salas,邱建军,张宇,庄亚辉,王效科,戴昭华,刘纪远,秦小光,廖柏寒,R.Sass. 2003

[15]干湿交替灌溉对水稻生产和温室气体减排影响研究进展. 张鲜鲜,周胜,孙会峰,张继宁,王从. 2020

[16]中国农业领域温室气体主要减排措施研究分析. 邹晓霞,李玉娥,高清竹,万运帆,石生伟. 2011

[17]中国农田减缓气候变化的潜力与技术途径. 阮俊梅,宋振伟,王全辉,王利. 2020

[18]中国农业CDM发展现状及潜力研究. 王英姿,黄毅斌,翁伯琦,王义祥. 2010

[19]施肥模式对雨养旱地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 邬刚,潘根兴,郑聚锋,郭耀东,李恋卿,褚清河,周通,刘晓雨. 2013

[20]反刍动物瘤胃优势产甲烷菌菌群结构及多样性研究进展. 董利锋,付敏,陈天宝,刁其玉. 201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