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以浙江省的生产调查样本数据为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岳冬冬
作者: 岳冬冬;王鲁民;方海;王茜;肖黎;熊敏思;郑亮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淡水捕捞;碳汇渔业;营养级;碳含量;碳汇功能
期刊名称: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ISSN: 1008-0864
年卷期: 2017 年 19 卷 11 期
页码: 117-124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在积极发展低碳经济背景下,生物碳汇扩增成为低碳发展的重要途径和内容,淡水捕捞是水生生物碳汇的重要组成部分。2016年9月对浙江省平湖市、富阳区、吴兴区的30艘淡水捕捞船进行了生产统计调查,并借助营养级方法评估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研究结果表明:样本船捕捞总产量为117 557 kg,其中鱼类、虾类和螺的产量占比分别为92.87%、0.89%和6.23%,生产具有明显的区域性特征;总的碳汇量评估结果为909.82 t,鱼类、虾类和螺的碳汇量分别为874.40 t(96.11%)、4.07 t(0.45%)和31.35 t(3.45%);与碳含量评估方法相比,营养级方法的评估结果增加了893.68 t,不同方法的评估结论差异明显。最后提出了开展淡水捕捞碳汇量评估方法研究和碳平衡分析等建议,以期为科学评估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提供参考。
分类号: F326.4`X322
- 相关文献
[1]基于营养级法的福建省淡水捕捞渔业碳汇量评估探析. 岳冬冬,吕永辉,于航盛,李旭君. 2018
[2]印度洋金枪鱼渔业碳汇量评估初探——以中国为例. 岳冬冬,王鲁民,张勋,郑汉丰,冯春雷. 2014
[3]中国淡水渔业政策演进及政策建议. 张溢卓,魏泰莉,马林,林明辉. 2020
[4]养鱼池塘机械拖网捕鱼系统的设计与试验. 江涛,徐皓,谭文先,张勋,徐志强,徐中伟,王志勇,谌志新. 2011
[5]控制病虫为害增强农田林网碳蓄积能力. 卢美光,齐放军,张文蔚. 2011
[6]基于CEVSA2模型的亚热带人工针叶林长期碳通量及碳储量模拟. 顾峰雪,陶波,温学发,于贵瑞,李克让. 2010
[7]耐盐能源树种竹柳燃烧值的检测. 张健,李敏,李玉娟,谈峰,王莹. 2012
[8]黄土高原半干旱区不同封育年限草地生态系统碳密度. 高阳,马虎,程积民,安雨,刘伟,陈奥. 2016
[9]不同土地利用类型土壤碳变化规律的研究. 王炳棋,刘焕德. 2009
[10]宁夏森林植被及土壤碳密度分布特征. 程积民,金晶炜,田瑛,李伟,张义,高阳. 2016
[11]南黄海夏初网采浮游植物分布与长期变化. 杨洋,孙晓霞,郑珊,赵永芳. 2016
[12]4种牧草不同生长期C、N生态化学计量特征. 王冬梅,杨惠敏. 2011
[13]磷素对花生碳氮含量及生长发育的影响. 于天一,孙学武,石程仁,吴正锋,孙秀山,王才斌,郑永美,沈浦,郑亚萍. 2016
[14]潮土小麦碳氮含量对长期不同施肥模式的响应. 苗惠田,吕家珑,张文菊,徐明岗,黄绍敏,张水清. 2015
[15]土壤不同形态碳氮含量和酶活性对培养时间及外源碳投入的响应. 杨苏,刘耀斌,章欢,李辉信,张永春,艾玉春,汪吉东. 2020
[16]养殖栉孔扇贝对桑沟湾碳循环的贡献. 张明亮,邹健,毛玉泽,张继红,方建光. 2011
[17]海洋碳汇研究进展及南海碳汇渔业发展方向探讨. 李纯厚,齐占会,黄洪辉,刘永,孔啸兰,肖雅元. 2010
[18]渔业碳汇与碳汇渔业定义及其相关问题的辨析. 唐启升,蒋增杰,毛玉泽. 2022
[19]广东省海水养殖贝藻类碳汇潜力评估. 齐占会,王珺,黄洪辉,刘永,李纯厚,陈胜军,孙鹏. 2012
[20]我国海洋碳汇交易技术路径和管理路径研究. 高学文,李微,柳岩,张宸瑜,赵存丽. 202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我国淡水池塘养殖单产现状与对策研究
作者:于秀娟;吴反修;高宏泉;岳冬冬;张宇轩
关键词:
-
南宁盛产期资阳香橙砧沃柑生物量及矿质元素累积特征
作者:汪妮娜;苏祖祥;廖惠红;刘福平;黄宏明;王茜;韦持章;黄其椿
关键词:沃柑;生物量;矿质元素;养分需求;施肥
-
环境DNA技术发展及其在长江流域水生生态学领域的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赵娜;杨刚;吴祖立;宋超;熊敏思;赵峰;张涛
关键词:环境DNA;长江流域;生态学
-
日本渔业主要问题及其水产政策改革分析
作者:沈映君;刘勤;余丽萍;高凌;王茜;陆亚男
关键词:日本渔业;日本水产政策;日本渔业法;政策建议
-
渔业油价补贴政策调整对海洋捕捞渔民收入的影响分析-以山东省胶州市为例
作者:吴仙方;岳冬冬
关键词:油价补贴;渔业资源养护;海洋捕捞;渔民收入
-
RIL群体中大豆籽粒脂肪酸组分QTL分析
作者:王茜;刘兵强;贾馨元;杨庆;黄冀楠;史晓蕾;杨春燕;陈庆山
关键词:大豆;脂肪酸含量;QTL定位分析;遗传分析;相关性分析
-
21世纪中国高等教育面临的问题和发展方向
作者:隋延鸣;郑亮;吕林兰
关键词:中国高等教育;解决途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