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微卫星标记对四带无须鲃不同种群的遗传质量评价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晓虹

作者: 陈晓虹;张新铖;刘春;王芳;李凯彬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四带无须鲃;微卫星标记;遗传质量;多重PCR

期刊名称: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ISSN: 1005-4847

年卷期: 2018 年 04 期

页码: 499-506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分析四带无须鲃封闭群及近交群的遗传质量。方法筛选多态性丰富的四带无须鲃微卫星序列,通过构建两个多重PCR反应体系再利用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分型,开展群体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野生群、WT封闭群、BT封闭群及近交群的平均等位基因数分别为6.5833、3.1667、3.0833和3.1818,平均多态信息含量分别为0.5969、0.3748、0.4159和0.4241。群体遗传质量检测分析表明:4个群体间遗传分化结果和近交群由野生群、封闭群逐渐筛选获得的过程相符。结论筛选的微卫星标记可用于四带无须鲃不同群体的遗传质量分析,为其遗传质量控制及监测提供方法基础。

分类号: S917.4

  • 相关文献

[1]基于微卫星多重PCR技术的特克塞尔*哈萨克杂交羊亲子鉴定. 李彬,任亭亭,邱梅玉,李志强,阎晓菲,韩冰,刘明军,贺三刚,依明·苏来曼. 2020

[2]绵羊微卫星标记多重PCR体系的建立与应用. 赵中利,胡明月,刘正喜,闫守庆,马惠海. 2020

[3]利用微卫星多重PCR技术鉴定剑尾鱼RR-B系. 刘宇飞,白俊杰,叶星,宋红梅. 2007

[4]四带无须鲃透明品系的海分枝杆菌感染模型. 王芳,刘春,姜兰,冯永永,李凯彬. 2017

[5]红鳍笛鲷放流苗种的遗传质量监测. 付亚男,林琳,肖雅元,李纯厚. 2017

[6]SNP检测方法在实验动物遗传质量检测中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张越,李湘茹,权金强,高彩霞,夏长友,赵生国. 2024

[7]5种食源性致病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程晓艳,刘庆慧,黄倢. 2012

[8]3种主要水产病原菌多重PCR检测方法的建立. 李晨,王秀华,黄倢. 2010

[9]PRV、PCV-2、PPV多重PCR试剂盒的研制. 余波,谭诗文,冉懋韬,杨丽娟,徐景峨,史开志. 2013

[10]山东疫区魏氏梭菌血清型的多重PCR检测. 王磊,万雪,王鹏,段会勇,马保臣,柴同杰. 2005

[11]检测PRV野毒株、PCV-2及PPV多重PCR方法的建立及初步应用. 余波,谭诗文,冉懋韬,徐景峨,艾玉萍,魏赐开,刘兵. 2010

[12]绵羊细菌性腹泻病多重PCR方法建立与初步应用. 陈浩林,徐景峨,蒲龄,余波,王璇,杨莉,朱冠群,毛凤显. 2018

[13]应用多重PCR技术快速筛查食品中的转基因成分. 董立明,邢珍娟,李葱葱,夏蔚,闫伟,李飞武. 2017

[14]利用多重PCR技术鉴定小麦背景中的1BL·1RS易位和Glu-D1d. 刘东涛,陈荣振,冯国华,刘世来,王来花,张会云,李德民,王静. 2011

[15]应用多重PCR技术筛选检测转Bt基因作物. 李飞武,闫伟,龙丽坤,李葱葱,张世宏. 2014

[16]鸭疫里默氏菌病和大肠杆菌病多重PCR诊断方法的建立. 王春平,韦强,鲍国连,崔言顺,刘燕,邵泽香,季权安,肖琛闻,李建亮. 2010

[17]多重PCR技术鉴定番茄Ty-3a和Tm-2a基因. 王涛,张子君,马小青,朱华,张逸鸣,邹庆道. 2018

[18]利用多重PCR技术鉴定小麦背景中的1BL·1RS易位和Glu-D1d基因(英文). 刘东涛,陈荣振,冯国华,刘世来,王来花,张会云,李德民,王静. 2011

[19]玉米SSR标记的多重PCR试验分析. 王伟,杨文鹏,戴保威. 2009

[20]禽四种病毒多重PCR诊断技术的建立和应用. 张琳,胡北侠,杨少华,许传田,陈正涛,郝明飞,张秀美. 2011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