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个外来玉米群体与我国主要种质配合力效应和杂种优势分析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王建军

作者: 王建军;雍洪军;张晓聪;李明顺;张德贵;白丽;高志强;张世煌;李新海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玉米;一般配合力;特殊配合力;中亲杂种优势;品种效应

期刊名称: 作物学报

ISSN: 0496-3490

年卷期: 2012 年 38 卷 12 期

页码: 2170-2177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国际玉米小麦改良中心(CIMMYT)和美国玉米带种质含有丰富的遗传变异,是拓展我国玉米种质基础的重要来源。本文采用NCII遗传交配设计,以中综5号、中综6号和中综7号综合种为测验种,与12个外来群体配制36个组合。以郑单958为对照,2009—2010年分别在北京顺义、山东济南和河南新乡进行产量及相关性状测定。利用Miranda Filho-Geraldi模型,评价外来群体主要性状配合力效应及杂种优势表现。结果表明,Pob43、La Posta、Pob21、Pob32、Pob49、Pob501等群体的产量及相关性状GCA表现优良。群体Pob49、Pob501与我国PA种质,Pob32、BS29与我国PB种质,Pob43、La Posta与我国D群四平头种质的遗传关系较近。因此,在改良外来群体适应性的基础上,可以我国A、B和D类群种质为核心,将群体Pob21、Pob49、Pob501与A群种质,Pob32与B群种质,Pob43、La Posta与D群的四平头种质构建复合种质并进行改良,逐步拓宽我国主要种质类群的遗传基础。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玉米Tuxpeno选系的配合力研究. 郭向阳,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邬成. 2009

[2]玉米选系窄基础材料组配规律的初步研究. 石明亮. 1997

[3]美国先锋玉米杂交种选系的配合力. 李娟,陈泽辉,祝云芳,王安贵,郭向阳,邬成,赵丽. 2011

[4]玉米子粒不同发育阶段脱水速率的遗传分析. 张凤启,张君,张莹莹,丁勇,齐建双,谷利敏,穆心愿,赵发欣,马智艳,夏来坤,唐保军. 2021

[5]玉米自交系配合力的分析. 邵广忠. 2008

[6]玉米产量性状配合力遗传分析. 王向东,高根来,张风琴. 2001

[7]18个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研究. 卢庭启,蒋晓芳,王秀全,何丹,税红霞,庞启华. 2018

[8]10个玉米自交系配合力效应和杂优组合模式评价. 阳康春,蒙月群,刘大海,阳俭,周颀. 2011

[9]玉米DH系产量性状配合力相关分析. 王金艳,李刚,马骏,刘欣芳,王贺,姜敏. 2012

[10]25份美国玉米自交系的利用潜力分析. 赵鑫哲,刘文娟,张丰屹,杨致远,张德贵,李明顺,李新海,雍洪军,王宏伟. 2020

[11]不同玉米自交系产量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王俊,刘正,李雪燕. 2009

[12]13份玉米自选系配合力分析. 姚玉波,赵东升,刘继忠,郭永利,张树权. 2022

[13]玉米人工合成群体产量相关性状选择潜势及杂种优势模式分析. 铁双贵,卢彩霞,丁勇,郑用链. 2002

[14]黑龙江省主要玉米种质的遗传分析. 史桂荣. 2001

[15]opaque-2突变基因(o2)对玉米产量和产量配合力的影响. 陈亮,张德贵,史振声,赵刚,白丽,张世煌,李明顺. 2011

[16]大豆动态株高及其生长速率与产量的相关分析. 黄中文,王伟,徐新娟,李金英,卢为国. 2010

[17]黑龙江省常用中晚熟玉米自交系的配合力评价. 史桂荣. 2001

[18]不同来源玉米自交系品质性状的配合力分析. 张凤启,丁勇,张君,卢远方,马智艳,穆心愿,齐建双,夏来坤,唐保军. 2022

[19]12个玉米自交系主要性状遗传研究及综合评价. 汪燕芬,张培高,焦兰,田俊明,徐春霞,龙明丽,付思明,陈洪梅. 2015

[20]玉米籽粒含油量的配合力、方差成分和遗传力及其应用的研究. 刘仁东,石德权,徐家舜. 1992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