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禾谷孢囊线虫病危害损失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侯生英

作者: 侯生英;王爱玲;张贵;黄丽丽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小麦孢囊线虫;群体密度;农艺性状;产量损失

期刊名称: 农学学报

ISSN: 2095-4050

年卷期: 2012 年 2 卷 08 期

页码: 33-36

摘要: 为了研究小麦孢囊线虫病经济阈值,制定防治对策。采用室内盆栽试验和田间试验的方法,测定了小麦孢囊线虫(cereal cyst nematode,CCN)在不同群体密度下对青海省春小麦的危害损失,建立了CCN群体密度与产量损失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小麦孢囊线虫为害小麦根部,影响小麦根系发育、株高、分蘖、穗粒数、千粒重等农艺性状;每克土壤中CCN卵量≤(5±1.5)个时,各项指标下降不显著,产量损失<10%;每克土壤中CCN卵量≥(10±2)个时,各项指标下降显著,产量损失高达15.52%~55.01%。因此,CCN群体密度大于10卵/(g.土)的地区应加强防治。

分类号: S435.121

  • 相关文献

[1]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抗倒力学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勾玲,黄建军,张宾,李涛,孙锐,赵明. 2007

[2]群体密度对玉米茎秆农艺性状、力学特性和产量的影响. 邓妍,王创云,郭虹霞,张丽光,赵丽,王陆军,牛学谦,王美霞. 2017

[3]小麦孢囊线虫病害发生规律、鉴定方法及防控策略综述. 黄忠勤,王波,周兴根,冯国华. 2013

[4]二硫氰基甲烷与灭菌唑和吡虫啉的联合使用对小麦孢囊线虫的防治. 黄文坤,彭焕,孔令安,李惠霞,彭德良. 2017

[5]安徽省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分布与鉴定. 吴慧平,彭德良,吴向晖,张胜. 2012

[6]不同土壤深度禾谷孢囊线虫的孵化特点. 李秀花,马娟,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18

[7]山东省胶东地区麦田小麦孢囊线虫田间侵染研究. 杨远永,赵洪海,彭德良. 2012

[8]小麦孢囊线虫的发生·防治及控制策略的思考. 吴海燕,彭德良. 2010

[9]安徽首次发现菲利普孢囊线虫(Heteroderafilipjevi)为害小麦. 李新,崔江宽,彭德良,黄文坤,贺文婷,孔令安. 2015

[10]燕麦孢囊线虫在河北冬麦区的种群动态. 李秀花,马娟,高波,王容燕,陈书龙. 2013

[11]河北省小麦孢囊线虫种类鉴定. 马娟,李秀花,于海滨,陈书龙. 2011

[12]小麦对小麦孢囊线虫抗病性研究进展. 孔令安,崔江宽,彭焕,黄文坤,彭德良. 2021

[13]安徽省宿州市小麦孢囊线虫病发生动态调查. 迟元凯,赵伟,汪涛,叶梦迪,戚仁德. 2019

[14]小麦孢囊线虫病概况及江苏省的发生现状与防治对策. 王暄,彭德良. 2010

[15]覆膜穴播条件下降水年型和群体密度对张杂谷5号分蘖成穗及产量的影响. 黄学芳,黄明镜,刘化涛,赵聪,王娟玲. 2018

[16]卷叶水稻的光分布模拟及适宜叶面卷曲度分析. 胡凝,吕川根,姚克敏,邹江石. 2008

[17]世代选择与生产条件下春小麦主要农艺性状相关的研究. 迟永芹. 1999

[18]不同抗倒能力玉米品种物质生产与分配及产量性状研究. 黄建军,赵明,刘娟,勾玲. 2009

[19]春小麦杂种优势测定与利用的研究. 王岩,刘树仁,翟玉洁,刁艳玲. 1997

[20]不同施氮水平对冬小麦群体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魏素君,刘全清,张宏彦.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