耐高温高湿的松毛虫赤眼蜂品系筛选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李丽娟
作者: 李丽娟;鲁新;周淑香;张国红;常雪;丁岩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温;高湿;松毛虫赤眼蜂;筛选
期刊名称: 现代农村科技
ISSN: 1674-5329
年卷期: 2020 年 009 期
页码: 61-63
摘要: 本研究采用温度26℃、 29℃、 32℃、 35℃,湿度RH80%、 RH95%,共8个温湿度组合下,以柞蚕卵为寄主,对10个不同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的寄生率、单卵蜂数、羽化率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不同品系的松毛虫赤眼蜂对温湿度的适应能力不同.在气候箱内26℃~32℃、 RH80%~RH95%条件下繁蜂,当温度相同时,多数品系表现出湿度高寄生率和单卵蜂数也高;湿度相同时,各品系随温度升高寄生率、单卵蜂数及羽化率多数呈下降趋势;温度35℃、湿度大于RH80%时,不利于松毛虫赤眼蜂寄生和发育.通过试验筛选,认定松毛虫赤眼蜂BC品系和AC品系各指标较好,为今后应用赤眼蜂防治水稻二化螟提供了依据.
分类号: S476.3
- 相关文献
[1]南方高温、高湿地区储藏偏高水分稻谷实仓试验报告. 孙广建,曹毅,陈萍,郑理芳,郑子平,刘长生,张慧敏,郑刚. 2007
[2]贵蚕9号在高温高湿胁迫下的饲养表现. 黄礼平,姜虹,曾晓英,孙运朋,黄桂辉. 2012
[3]越夏连秋西瓜高效栽培技术要点. 崔劲松,苏生平,徐锦华,张小锋. 2023
[4]氨基酸硒对桃设施栽培环境适应性的影响. 王孝娣,刘凤之,史祥宾,王宝亮,郑晓翠,王海波. 2015
[5]高温高湿环境对生长猪生长性能、血浆皮质醇浓度和免疫功能的影响. 刘胜军,卢庆萍,张宏福,李辉. 2010
[6]高温高湿对黄瓜黑星病菌孢子萌发及侵染的影响. 李宝聚. 2004
[7]内池式高湿无霜果品保鲜冷库研究. 鲁墨森,刘晓辉,姜道珠,鲁荣. 2010
[8]高油酸花生新品系丰产性与播种出苗期耐低温高湿田间评价. 王传堂,唐月异,王秀贞,吴琪,王志伟,宫清轩,冯昊,杜祖波,李秋. 2019
[9]甜樱桃果蝇绿色综合防控技术. 赵艳华,吴雅琴,李玉生,程和禾,郭勇,王英杰,吴永杰,陈龙. 2024
[10]高温胁迫对松毛虫赤眼蜂生长发育的影响. 曲忠诚,赵奎军,张树权,梁虹,赵曦,韩冬伟,迟莉,杨莹,许健. 2010
[11]赤眼蜂防治荻芦茎螟研究. . 1991
[12]优质无公害苹果植保技术. 孔庆富. 2002
[13]利用柞蚕卵繁殖的松毛虫赤眼蜂的适宜冷贮虫期和温度. 耿金虎,沈佐锐,李正西,张帆. 2005
[14]利用荧光观测明确载球孢白僵菌松毛虫赤眼蜂对亚洲玉米螟的防控增效作用. 杨芷,路杨,张庆贺,毛刚,徐文静,赵宇,隋丽,崔璐璐,张正坤,李启云. 2020
[15]松毛虫赤眼蜂防治高粱田亚洲玉米螟技术的研究. 王连霞. 2021
[16]利用迷向散发器和释放松毛虫赤眼蜂对梨树蛀果害虫的防控效果. 孙圣杰,任爱华,王晓祥,杨雪琳,李浩文,李贞,刘小侠. 2021
[17]双酰胺类杀虫剂对棉铃虫和松毛虫赤眼蜂的选择毒力. 党志红,高占林,赵玉敬,安静杰,窦亚楠,潘文亮,华佳楠,李耀发. 2021
[18]甲氨基阿维菌素苯甲酸盐对3种鳞翅目害虫与赤眼蜂的毒力. 袁伟宁,魏玉红,牛丽敏,周昭旭,张新瑞. 2019
[19]玉米螟卵龄对玉米螟赤眼蜂和松毛虫赤眼蜂种间竞争的影响. 张延峰,蔡浩,张帆,李元喜. 2010
[20]松毛虫赤眼蜂滞育诱导及解除条件研究. 周淑香,鲁新,张国红,李丽娟,丁岩. 2014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苯醚甲环唑拌种对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作者: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王俊美;李亚红;刘露露;韩自行;石瑞杰;万鑫茹;徐飞;宋玉立
关键词:小麦茎基腐病;苯醚甲环唑;根际微生物;镰孢属;共现网络
-
二化螟危害水稻产量损失研究
作者:赫思聪;周淑香;李丽娟;高月波;毛刚;刘剑;孙康娜;李光雪;鲁新
关键词:二化螟;产量损失;水稻;经济阈值
-
昆虫病原线虫防控苹果蠹蛾的影响因素
作者:张金花;田成丽;姜纬明;丁岩;周佳春;李茂海
关键词:苹果蠹蛾;昆虫病原线虫;生物防治;温度;湿度;紫外线
-
吉林省中部地区露地十字花科蔬菜主要害虫及其发生动态研究
作者:高芃;周淑香;赫思聪;高月波;李小宇
关键词:吉林省中部地区;十字花科蔬菜;害虫;发生动态
-
东北大黑鳃金龟幼虫高毒力球孢白僵菌菌株的筛选及应用
作者:张强;张云月;朱晓敏;路杨;常雪;高悦;赫思聪;李茂海;田志来
关键词:东北大黑鳃金龟;蛴螬;球孢白僵菌
-
14种除草剂对野稷的活性测定及田间防效
作者:王义生;贾娇;张伟;孟玲敏;常雪;苏前富
关键词:野稷;除草剂;活性;防治效果
-
球毛壳菌促生防病机制及应用研究进展
作者:冯超红;李丽娟;张姣姣;王俊美;宋玉立;李好海;徐飞
关键词:球毛壳菌;生防机制;应用潜能;发酵工艺;基因工程;生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