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氮量对川西高原地区棒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孔垂豹

作者: 孔垂豹;冉茂林;杨峰;雍晓平;冉科;李晓梅

作者机构:

关键词: 棒菜;施氮量;川西高原;农艺性状

期刊名称: 江西农业学报

ISSN: 1001-8581

年卷期: 2023 年 35 卷 007 期

页码: 37-43

摘要: 以金田棒菜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施氮水平N0、N150、N210、N270(施氮量分别为0、150、210、270 kg/hm2),在川西高原蔬菜种植区进行棒菜田间试验,研究不同施氮水平对棒菜产量以及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棒菜的株高、肉质茎粗、单株质量、鲜叶质量、肉质茎质量和叶片SPAD值均呈增加趋势,棒菜的叶片数、肉质茎长、茎叶比和抽薹率均呈下降趋势;灰色关联度分析和相关性分析表明,施氮量对棒菜生长相关指标的影响程度:鲜叶质量>单株质量>肉质茎粗>肉质茎质量>株高>叶片SPAD值,施氮量对棒菜不同部位氮含量的影响程度:叶柄氮含量>肉质茎氮含量>叶片氮含量;氮素吸收利用相关指标与施氮处理的主成分分析结果发现,N210处理的综合得分最高(1.695分),而N0处理的综合得分最低(-2.526分).综上,随着施氮量的增加,棒菜的株高、肉质茎粗、单株质量、肉质茎质量和叶片SPAD值等均会升高,而叶片数、肉质茎长、茎叶比和抽薹率等均会下降;过高的施氮量不利于棒菜各部位氮素的积累,易造成资源浪费;综合对比不同施氮量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的影响,得出川西高原地区棒菜的最适施氮水平为210 kg/hm2.

分类号: S637

  • 相关文献

[1]川西高原地区早市棒菜新品种比较试验. 苗明军,李菊,刘大兵,顾刚,刘独臣,李志,杨亮,廖继超,常伟,李跃建. 2019

[2]海拔变化对棒菜主要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苗明军,李菊,林杨,廖继超,雷晓葵,李志,杨亮,钟建,李跃建,常伟. 2024

[3]棒菜鲜食品质分析与适宜性品种筛选. 高佳,罗静红,田玉肖,罗芳耀,刘独臣. 2022

[4]湘南地区不同氮肥用量对水稻农艺性状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刘淑军,黄平娜,秦道珠. 2011

[5]施氮量对不同水稻品种氮肥利用率和农艺性状的影响. 孙志广,王宝祥,杨波,徐波,邢运高,刘艳,Bello Babatunde Kazeem,徐大勇. 2019

[6]施氮量、种植密度、留叶数对烤烟农艺性状及产质量的影响. 魏光钰,李鑫,胡勇,吴永琴,张清壮. 2020

[7]施氮量和种植密度对甘肃省不同生态区大豆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张彦军,王兴荣,李玥,李永生,李峰,苟作旺,张恺东,祁旭升. 2021

[8]施氮量对中双11号油菜农艺性状、产量品质及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吴永成,马霓,黄晓明,彭海浪,李壮,牛应泽,张春雷. 2014

[9]基于重组自交系群体水稻氮素利用效率分析和利用. 阮新民,施伏芝,从夕汉,罗志祥. 2016

[10]施氮量对浓香型烤烟农艺性状及品质的影响. 孟智勇,曹晓涛,张东峰,胡占军. 2013

[11]氮肥施用量对高产型小麦品种“云麦53”产量及农艺性状的影响. 乔祥梅,程加省,王志伟,黄锦,杨金华. 2015

[12]不同土壤含水量下施氮量及施氮时期对西藏春小麦农艺性状和产量的影响. 戴相林,马瑞萍,廖文华,高小丽,王姗姗,文华英. 2017

[13]秸秆还田条件下不同耕作方式和氮肥配施对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 孙铭泽,王法宏,冯波,司纪升,张宾,李升东,王峥,孔令安. 2013

[14]施氮量对玉米花生宽幅间作体系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徐杰,张正,孟维伟,高华鑫,刘灵艳,张佳蕾,南镇武,万书波. 2017

[15]广西兴宾蔗区不同下种量和施氮量对甘蔗新品种桂糖46号生长、产量和经济效益的影响. 罗亚伟,黄家训,覃振强,黄曦曦,韦菊丽,梁阗,陆衫羽,高轶静. 2024

[16]济谷14对留苗密度和氮肥施用量的响应. 秦岭,杨延兵,管延安,陈二影,张华文,王海莲,刘宾. 2013

[17]不同密度和施氮量对郑单958产量及农艺性状效应的研究. 张玮,左晓龙,张会南,童有才,刘泽. 2009

[18]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桂育9号农艺性状及产量的影响. 李虎,陈传华,刘广林,吴子帅,黄秋要,罗群昌. 2019

[19]施氮量对紫苏产量及品质的影响. 杨森,沈奇,田世刚,王仙萍,商志伟,徐静,温贺,赵继献. 2017

[20]不同播期、密度和施氮量对鄂麦18产量、农艺性状及抗性影响的初步研究. 许甫超,李梅芳,葛双桃,董静,王贤智.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