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洲盐化潮土施镁对玉米幼苗生长、活性氧自由基代谢和锌营养的影响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杨思存
作者: 杨思存;霍琳;王成宝;姜万礼
作者机构:
关键词: 盐化潮土;土壤交换镁;锌营养;活性氧自由基代谢;玉米幼苗
期刊名称: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ISSN: 1008-505X
年卷期: 2015 年 21 卷 02 期
页码: 354-361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目的】甘肃河西走廊绿洲盐化潮土地玉米缺锌现象非常普遍,土壤镁含量高通常被认为是造成土壤和作物缺锌的重要因素之一,本文探讨了绿洲盐化潮土锌、镁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盆栽模拟试验方法,以硫酸镁为原料,设加入Mg2+0、74、147、221、515 mg/kg,形成交换性Mg含量分别为287.3、349.2、411.6、487.9、755.2 mg/kg的混合土壤,来模拟绿洲盐化潮土含镁量低、较低、中等、较高、极高5种类型。在玉米生长期间浇灌去离子水,用重量法控制水分的供应。玉米生长45 d收获,测定株高后,采集心叶下第二个叶片鲜样用于测定叶绿素含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和丙二醛(MDA)含量。植株分地上部和根系,烘干粉碎后用于测定锌的含量。【结果】1)较高和极高的土壤交换性镁抑制玉米幼苗的生长。镁加入量为22l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487.9 mg/kg时,玉米植株矮小,生长已受到胁迫,加入量为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玉米株高显著降低了14.5%,植株叶缘焦枯,个别植株叶片出现白色条纹,表现出明显的镁中毒症状和典型缺锌症状。2)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地上部和地下部的干重分别降低了11.9%~38.3%和4.6%~23.0%,茎叶干重的降低幅度明显高于根系。3)随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玉米叶片叶绿素含量降低了9.4%~45.9%,用量达到515 mg/kg时几乎降低了一半,导致地上部叶片出现枯黄。叶片SOD、POD、CAT活性都是先升高再迅速降低,峰值分别出现在147 mg/kg、74 mg/kg和147 mg/kg,用量达到515 mg/kg时分别降低了49.75%、48.06%和32.21%;MDA含量始终呈增加趋势,增幅在20.39%~183.58%。4)施镁显著降低了玉米幼苗的锌含量和吸收量,但对茎叶和根系的抑制程度不同。与不施镁处理相比,茎叶锌含量降低了4.05%~57.09%,吸收量降低了15.41%~73.55%;根系锌含量降低了7.55%~18.99%,吸收量降低了11.62%~37.40%,不管是锌含量还是吸收量,根系的降低幅度都明显低于茎叶。这也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显著降低,施镁147 mg/kg时锌的转运率还有46.60%,施镁515 mg/kg时只有34.55%,仅达到不施镁水平的62%。5)随着施镁量的增加或土壤含镁量水平的提高,土壤有效锌含量也显著降低,降幅在11.4%~46.6%,特别是施镁515 mg/kg,土壤交换性镁含量达到755.2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降至0.47 mg/kg,超过了土壤缺锌临界值(DTPA-Zn<0.5 mg/kg)。【结论】绿洲盐化潮土上的玉米缺锌问题与土壤含镁量水平密切相关,随着施镁量的增加,玉米幼苗的生长受到抑制,株高、干重、叶片中的叶绿素含量和SOD、POD、CAT活性都显著降低,MDA含量显著增加。施镁抑制了玉米幼苗对锌的吸收,对茎叶的抑制程度明显高于根系,导致锌从根系向地上部的转运率显著降低。施镁降低了土壤有效锌含量,用量达到515 mg/kg时,土壤有效锌含量已低于缺锌临界值。
分类号: S513
- 相关文献
[1]低温胁迫下聚糠萘合剂对玉米幼苗光合作用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影响. 徐田军,董志强,兰宏亮,裴志超,高娇,解振兴. 2012
[2]氮锌肥配施对小麦籽粒不同类型混合粉锌营养品质的影响. 邵运辉,张盼盼,马耕,王晨阳,李向东,秦峰,程红建. 2020
[3]我国苹果锌营养研究进展. 贾永华,牛锐敏,李晓龙,许泽华,窦云萍,王春良. 2013
[4]氮锌硒肥配合施用对黑麦草锌营养的影响. 韦东普,华珞,白玲玉,姚允寅. 2001
[5]小麦锌素营养与氮磷锌配合施用技术. 孙祖琰,赵同科,张国印. 1993
[6]蔬菜奢侈吸锌特性研究. 吴金桂,李正明,徐跃定,娄德仁. 1996
[7]施用脱硫石膏与天然有机物混合改良剂对盐化潮土理化性质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邵玉翠,任顺荣,廉晓娟,曾秀文,贺宏达. 2010
[8]竹炭型土壤调理剂对土壤水盐运移及分布的影响. 刘璐,张晴雯,潘英华,陈雅囡,胡鑫隆. 2019
[9]绿洲盐化潮土的锌肥效应及适宜用量. 芦满济,祁国元,杨思存,陈和平,巨积红,任华. 1999
[10]改良剂对盐化潮土饱和导水率的影响. 刘璐,张晴雯,潘英华,骆伟蓉,杨永秦. 2019
[11]陵县盐碱荒地和中低产田开发治理优化研究. 张庆水,章志敏,李继乾,魏由庆,高峻岭,许建新. 1991
[12]15%克·福·唑醇悬浮种衣剂芽后包衣对玉米幼苗的生理效应. 蔚荣海,王艳丰,武志海,王雪岩,臧薪宇. 2007
[13]不同老化时间的TiO_2纳米颗粒对玉米生长的影响. 韩笑笑,赵建,王震宇,隋海君,徐立娜. 2016
[14]外源亚精胺对干旱胁迫下玉米幼苗叶片生理及根系特征参数的影响. 李丽杰,顾万荣,张倩,赵东旭,张翯,杨德光,魏湜,郝卫平. 2015
[15]生物炭的施入对Cr(Ⅵ)胁迫条件下玉米幼苗的生理响应及铬吸收的影响. 葛春辉,张云舒,唐光木. 2020
[16]秸秆对盐碱土中玉米幼苗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邸桂俐,张宏程,高超,王建丽,潘多锋,邢星,康庆华,姜卫东,宋喜霞,林长水,边亚娟. 2022
[17]水淹胁迫玉米幼苗生理变化分析. 宋桂范,张树权,张艳馥. 2007
[18]3种除草剂对玉米苗生长影响的研究. 黄春艳,陈铁保,王宇,孙宝宏. 2000
[19]供锌水平对寒地春玉米幼苗抗氧化酶活性等生理特性的影响. 杨克军,蔡鑫鑫,张树远,张崎峰,王玉凤. 2009
[20]低温胁迫下戊唑醇和苯醚甲环唑种子包衣对玉米种子出苗和幼苗的影响. 杨代斌,袁会珠,闫晓静,齐淑华. 2009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
-
永登县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高效栽培技术
作者:薛莲;王成宝;杨思存;张鹏;霍琳;董星晨
关键词:紫叶莴笋;一年两茬;优质栽培技术;永登县
-
不同耕作和秸秆还田方式对灰钙土土壤理化性状、酶活性及玉米产量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土壤微生物量;土壤酶活性;土壤理化性状
-
甘肃引黄灌区多样化种植发展现状与对策
作者: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多样化种植;现状;发展;甘肃引黄灌区
-
不同种植模式下玉米农田地膜残留污染特征与防控技术建议
作者:冯丹妮;杨虎德;马兴旺;马彦;吴湘琳;姜万礼
关键词:灌区玉米;旱作玉米;地膜残留;残膜污染防控
-
基于STIRPAT模型的甘肃省农业碳排放特征分析
作者:杨思存;霍琳;王成宝;温美娟
关键词:农业碳排放;STIRPAT模型;种植业;畜牧业;甘肃省
-
深松和秸秆还田对灌耕灰钙土土壤细菌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的影响
作者:温美娟;杨思存;王成宝;霍琳
关键词:深松;秸秆还田;细菌多样性;细菌群落结构;冗余分析
-
引黄灌区灰钙土水浇地犁底层厚度对土壤紧实度及玉米生长的影响
作者:姜万礼;王成宝;杨思存;霍琳;温美娟
关键词:灰钙土;犁底层厚度;土壤紧实度;玉米;水浇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