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手性杀虫剂唑虫酯异构体拆分及其在蔬菜中的分析方法建立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陈炎

作者: 陈炎;黄聪灵;江薰垣;陈志廷;王刚;万凯;唐雪妹

作者机构:

关键词: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唑虫酯;小白菜;蕹菜;手性分离

期刊名称: 色谱

ISSN: 1000-8713

年卷期: 2022 年 40 卷 007 期

页码: 634-643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以全新手性杀虫剂唑虫酯为研究对象,通过筛选手性色谱柱和优化流动相比例,建立了唑虫酯及其氧化代谢物异构体的拆分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利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HPLC-MS/MS)同时测定小白菜和蕹菜中唑虫酯及其氧化产物手性异构体的分析方法.以纤维素-三(3,5-二氯苯基氨基甲酸酯)共价键合手性柱(Chiral INC)(250 mm×4.6 mm,5μm)为分析柱,乙腈和2 mmol/L甲酸铵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在多反应监测负离子模式下进行检测,唑虫酯4个异构体分离度分别为1.63、2.83和1.74,唑虫酯氧化产物异构体分离度为5.82.通过衍生化的方法进一步确定出峰顺序为RS-唑虫酯、SS-唑虫酯、RR-唑虫酯、SR-唑虫酯、S-唑虫酯氧化产物和R-唑虫酯氧化产物.唑虫酯和其氧化产物的手性异构体分别在1.25~1250μg/L和2.5~2500μg/L范围内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大于0.99.在蕹菜和小白菜样品中同时添加唑虫酯和唑虫酯氧化产物消旋体进行添加回收试验,添加水平为1、20、400μg/kg(即唑虫酯异构体为0.25、5、100μg/kg;唑虫酯氧化代谢产物异构体为0.5、10、200μg/kg),回收率为72.6%~110.6%,相对标准偏差(RSD)均在9.4%以下,其中日内重复性的RSD在0.5%~9.4%之间;日间重复性的RSD在1.0%~8.6%之间,表明该方法具有良好的回收率和精密度.该研究可为唑虫酯这一新型手性农药的环境行为研究及后续质量控制、药效评价等提供相应的分析技术,为新农药开发应用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分类号: O658

  • 相关文献

[1]高效异丙甲草胺的高效液相色谱手性分离分析. 吴培,林波,刘敬民. 2008

[2]手性液相色谱同时测定土壤中两种二苯醚类除草剂对映体. 牟仁祥,曹赵云,陈铭学. 2013

[3]茚虫威对映体在土壤中的选择性降解. 李晓刚,刘一平,刘双清,胡昌弟,柏连阳,高必达,姜辉. 2012

[4]两种二苯醚类除草剂在直链淀粉液相色谱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 贾瑞琳,牟仁祥. 2013

[5]液相色谱柱串联技术高效分离酒样中的手性芳香氨基酸. 许志刚,王丽,刘育坚,刘宏程,司晓喜. 2019

[6]戊唑醇对映体在直链淀粉衍生物手性固定相上的拆分. 董丰收,刘新刚,郑永权,姚建仁. 2008

[7]20%精甲霜灵悬浮种衣剂手性液相色谱分析. 钱训,王莉,张少军,范力欣,崔鑫慧. 2015

[8]基于COF-JUZ2固定构象的左旋青霉胺分子印迹电化学传感器的制备和应用. 张连明,黎舒怀,罗奎,戴宇宁,李建平. 2022

[9]高效液相色谱法拆分硅氟唑对映体. 刘一平,李晓刚,胡昌弟,张盈,柏连阳,高必达,黄可龙. 2011

[10]茶叶中乙酰甲胺磷及甲胺磷对映体的气相色谱法分离与测定. 潘蓉,陈红平,尹鹏,汪庆华,蒋迎,刘新. 2014

[11]喷锌对蕹菜产量和体内锌含量的影响. 韩燕来,霍晓婷,徐本生,胡京枝. 2000

[12]喷锌对蕹菜锌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韩燕来,霍晓婷,徐本生,胡京枝. 2000

[13]施用产沼废弃物和堆肥对蕹菜生长的影响. 杨森,李裕荣,彭志良,孙长青,童倩倩,岳延滨,葛皓. 2015

[14]土壤重金属Pb和Cd在蕹菜中的累积特征及产地环境安全临界值. 吴琦,杨菲,季辉,张卫建. 2010

[15]基于沟式栽培的全封闭温室降温方法及蕹菜生长研究. 张敏,樊强,党亚爱,张富仓,薛绪掌,王国栋. 2017

[16]淀粉基高吸水树脂对栽培基质性能与节水量的影响. 范如芹,罗佳,李赟,卢信,刘丽珠,张振华. 2019

[17]蕹菜管道式水培生产技术. 韩伟东,徐海. 2020

[18]方志所见明清福建地区蕹菜的种植及其多样性特点. 林伟. 2023

[19]有机-无机肥料配施应用在蕹菜上的效果. 黄美福,谭宏伟. 2004

[20]利用养殖垫料、蘑菇渣土制备育苗基质的研究. 葛慈斌,黄素芳,刘波,朱育菁,蓝江林,余山红. 2013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