毒死蜱在大豆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研究

文献类型: 中文期刊

第一作者: 张祥喜

作者: 张祥喜;廖且根;袁丽娟;张莉;向建军;刘康成;吴牧晨;张大文

作者机构:

关键词: 大豆;毒死蜱;消解动态;最终残留

期刊名称: 大豆科学

ISSN: 1000-9841

年卷期: 2023 年 001 期

页码: 77-82

收录情况: 北大核心 ; CSCD

摘要: 为阐明毒死蜱在防治大豆食心虫过程中的残留消解特性,评估其使用安全风险,本研究利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仪(UPLC-MS/MS)分析了毒死蜱在大豆植株、全豆或大豆籽粒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与最终残留。结果表明:在2 250 g·hm-2×1次和1 500 g·hm-2×2次的试验剂量条件下,毒死蜱在大豆植株中的原始沉积量达17.24~19.69 mg·kg-1,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17.403 0e-0.165t和Ct=12.039 0e-0.122 t,半衰期分别为3.5和2.7 d。毒死蜱在全豆中原始沉积量较低,为1.78~2.98 mg·kg-1,药后1~3 d消解平缓,5~10 d消解较快,10 d后又趋于平缓,2 250 g·hm-2×1次、1 500 g·hm-2×2次试验剂量条件下的残留消解曲线分别为Ct=2.136 3e-0.217 t和Ct=2.684 7e-0.199 t,半衰期分别为4.0和3.0 d,比在植株中的半衰期长0.3~0.5 d。药后0~21 d全豆中毒死蜱残留量均超过0.02 mg·kg-1的国家限量标准,此时间段内采摘菜豆食用具有潜在食用安全风险。毒死蜱在土壤中的原始沉积量虽然较低,但其消解速度较慢,特别是在超推荐剂量情况下使用,药后28 d仍然有较高的残留。按照推荐剂量在大豆上施药2次,药后14,21,28 d大豆籽粒中均未检出毒死蜱残留,表明毒死蜱可用于大豆的安全生产。

分类号: X592

  • 相关文献

[1]酰胺唑及其代谢物在柑橘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黄士忠,王继军,黄永春,李治祥,凌联银. 2004

[2]5%丁硫克百威在花生植株及土壤中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研究. 姜蔚,王志新,姚杰,鹿泽启,段小娜,臧宏伟,柳璇,兰丰,刘传德. 2016

[3]气相色谱-串联质谱方法测定小麦中唑草酮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刘新刚,路彩红,廖辉伟,郑永权. 2012

[4]粉唑醇在稻田中的残留消解动态及风险评估. 刘烨潼,谢蕴琳,张强,殷萍,郭永泽,陈秋生. 2019

[5]20%唑胺菌酯悬浮剂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及最终残留. 路伟,贾福艳,丁琦,蔡磊明,王捷. 2017

[6]残杀威在茶叶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姜达炳,樊丹,项雅玲,张文,甘小泽,刘明炎,丁小霞. 2004

[7]吡虫啉在甜椒中的残留和膳食风险评估. 黄玉芬,黄健祥,骆冲,黄聪灵,朱富伟,王富华,万凯. 2020

[8]甲基硫菌灵在苹果和土壤中的消解动态和最终残留研究. 王志新,姜蔚,王春晓,兰丰,鹿泽启,姚杰,柳璇,臧宏伟,张伟,刘传德. 2018

[9]氟环唑在苹果及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刘良柱,徐应明,黄永春,孙扬,林大松. 2007

[10]复配剂中霜脲氰在马铃薯和土壤中残留动态研究. 何丽丽,徐应明,孙有光,黄永春,裴瑞瑞,郑淑云. 2007

[11]杀虫单在水稻及稻田中的残留动态研究. 陈红平,刘新,汪庆华,蒋迎. 2009

[12]福美锌在蔬菜和水果中残留分析及膳食暴露与风险评估. 褚玥,孙明娜,董旭,童舟,肖青青,王梅,高同春,段劲生. 2020

[13]敌百虫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研究. 刘建,韩凤梅,刘军,沈菁. 2009

[14]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小麦和土壤中的氯吡·唑草酮可湿性粉剂残留及消解动态. 石丽丽,佘永新,赵文文,石梦琪,郑鹭飞,王珊珊,金茂俊,邵华,金芬,王静. 2018

[15]氯吡脲在设施甜瓜中的消解动态与残留测定. 张锋锋,苟金萍,姜瑞. 2011

[16]磺草酮在玉米及土壤中的残留及降解行为研究. 苏旺苍,马婧玮,吴仁海,王恒亮,张军锋,鲁传涛. 2014

[17]2%阿维菌素微乳剂在棉花和土壤中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研究. 吴绪金,李萌,周玲,马婧玮,汪红,张军锋. 2014

[18]乙嘧酚在苹果中的残留及消解动态. 梁京芸,李增梅,郭长英,邬元娟,苑学霞. 2014

[19]烟草中阿维菌素的残留分析及消解动态. 贺聪,林涛,朱婷,刘宏程,马俊红,秦小萍. 2023

[20]腈菌唑在黄瓜和土壤中的残留动态. 楼正云,汤富彬,罗逢健,刘光明,陈宗懋. 2008

作者其他论文 更多>>